据伊朗新闻电视台网站5月11日报道,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国际事务经理穆赫辛·加姆萨5月11日说:“伊朗与中国达成了一项协议,将每天出口40多万桶石油。”
他说,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更新了与印度、中国、韩国、日本和土耳其炼油企业的原油销售协议。
加姆萨说:“伊朗将平均每天向日本炼油企业出口大约14万桶石油。”
伊朗与中国的鸿沟
伊朗与中国达成石油出口协议并不代表双方在石油领域的异议开始统一。
据伊朗通讯社等国外媒体报道,伊朗政府4月29日曾表示,将取消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为开发一处面积庞大的伊朗油田而签订的高达25亿美元的合作协议。
伊朗石油部官方网站援引伊朗国家石油公司董事总经理贾瓦迪的话称,中石油在南阿扎德干(Azadegan)油田的开发项目被决定终止,该项目此前曾一再被推迟。
对此,美国《华尔街日报》以“自临时核协议签署后,德黑兰面对北京更加自信”为题撰文称,德黑兰此举正值中国与伊朗之间的特殊关系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之际。
在美欧发布对伊朗投资禁令、西方石油公司撤出伊朗的痛苦时刻,中国资金介入伊朗市场。在西方企业因国际制裁伊朗而撤资时,中国企业在油田开发及开采和汽车生产等领域填补了西方企业留下的空缺。北京通常进行商品和服务对伊朗石油的易货贸易,同时已成为伊朗石油的第一大买家。
但在伊朗与国际六方自去年11月签署了一项过渡性核协议后,这给伊朗带来了一些希望,认为可以吸引中国人的西方竞争对手回到伊朗,从而对自己与中国的关系进行再平衡。
《华尔街日报》援引一些伊朗官员的观点称,这份过渡性的核协议已经促使伊朗对北京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北京不太恰当地利用了国际对伊朗的制裁。
伊朗石油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马吉迪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的工作质量有时较低。他说,如果投资禁令取消,中国企业将需要展示自己如何与对手竞争。
多家国外媒体甚至因此提出了“中伊两国间友好关系是否将面临着挑战”的疑问。
合作纷争 情非得已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伊朗是面临着美国强大的制裁,这么样一种氛围,实际上不止是中国的企业,所有和伊朗合作的企业,整个合作的情况都遇到了巨大的障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石油的项目推进不可能顺利,也不可能按照伊朗方面,或当初达成的进度。所以伊朗实际上一直在不断的抱怨,但是我去年年底曾经访问伊朗,据我了解,实际上双方还是有很多共识的,因为制裁这个客观的条件,中石油不可能按照进度、按照计划,因为他受到方方面面的,包括金融包括推进项目所用的一些材料等客观的制约。”
不过无论存在着怎样的制约,中伊间在油气领域的合作势必将继续走下去。目前,中国主要由波斯湾、非洲、俄罗斯和中亚进口石油,这些地区的进口量约占中国能耗总量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