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 中国行记,游内蒙古(三)

生活在新西兰,随手捻几片草叶与朋友共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三个男人的战争

5.都市118连锁酒店

2013.7.28.早晨,晴天。晚上睡得很好,按大哥昨晚的通知:“明早六点半”,我们六点钟准时起床并收拾妥当,静待出发。可另外几个房间悄无声息,心中很是纳闷,不是“六点半”出发吗?也罢,趁此机会仔细看看周围。

我们下榻的都市118连锁酒店还没完工,正处于试营业阶段(价格和正式营业一样)。因为没招待过几个客人,看上去挺干净。    

昨晚办完入住手续,我们的房间门一直打不开,由5楼到一楼跑了几个来回(电梯还没有装,电话也没通),服务员来了也没办法。一直等到店长亲自出面,折腾了半个小时才进房间。其他几个房间本想看电视,可除了满屏幕雪花没东西可看。大家也累了,一夜无话。

现在没事留心观察,发现卫生间接缝处防水胶打得没里没外、乱七八糟,我在家经常自己干这种活,应该达到的水准心里有数;毛巾架只剩一端挂在墙上,另一端搭在水箱上,墙上留下了一个大洞;马桶按纽也不好用;固定在墙上的镜子有点歪斜;洗脸池的水龙头还有点晃动。出门看走廊,挨着楼梯的地方是电梯的位置,空洞洞留在那里等待安装,而洞口处没有任何警示和防护装置,谁不小心走进去,就会以自由落体的方式直达一楼。我不仅有点担心,碰上孩子或喝多了的人会不会有意外?一些建筑材料乱糟糟地堆在楼梯拐角处。大理石楼梯已经多处破损,不锈钢扶手多处凹陷。看得出来,不是施工程序有问题,就是施工人员的素质有问题,前一道工序完工,后面接着就给破坏了。不知等到电梯装完,楼梯和走廊会变成什么样。可以肯定地说,这又是某个“多快好省”、偷工减料的怪胎,也许属于“献礼工程”、“速度工程”之类的大跃进产物。花大笔金钱、用最快速度去建一座垃圾大楼,这是对资源的浪费、对社会的犯罪,不知他们是怎样通过的质量检查验收的,或者说当地有没有“验收”这种程序。

我常常感叹,中国速度和新西兰速度要是能平均一下就好了。我们家门口的三岔路口升级工程,在中国承包给一个乡镇级工程队,也许两个星期就完活了。可在新西兰,这工程要做整整一年,而且各种施工机械俱全。当然,施工过程不影响正常交通,工程质量也是无可挑剔。

将近7点,大家都收拾好出来了,三人帮开始在走廊里吊嗓子、赛高腔。但没有人说“早上好”,“今天天气不错”一类无关紧要的话。大哥大嫂各穿了一件在台湾旅游时买的大红色体恤衫,甚是显眼,引起一阵骚动。

“不是六点半集合吗?”我问大哥

“六点半起床,收拾一下不就这时候了吗?”大哥说

“岂有此理,每个人起床后要做的事儿不一样,用的时间也不一样,应该通知集合时间,哪有通知起床时间的?”

“何大侠说,就通知起床时间”,他摊开双手,做了一个时髦的耸肩姿势。

 

6.甘旗卡的早餐

何大侠喊大家下楼吃早饭。

紧挨着昨晚的荞麦面馆有一家粥铺,虽然不太整洁,但感觉还算温馨。中式早餐品种繁多,小米粥、大米粥,馒头、花卷、馅饼,各式小咸菜,玲琅满目。

我盛了一碗小米粥,一碟小咸菜,另加两个馅饼(忘记了老伴的限令 - 在外不许吃包馅的东西)。咬开馅饼,韭菜馅颜色很深,显然不是新烙的,闻一下没有异味。从小吃糠咽菜的我对吃的从不挑剔,于是乎,三两口吃下去了。老伴只喝了一碗粥,基本上还要靠“一看就饱”的特异功能坚持着。

吃早餐的人络绎不绝,悠闲自在。一位年轻女士一进门就问粥铺老板,有没有小包装的白酒,因为他的父母要喝点。早听说蒙族人好酒,但大清早就要整两盅,还是有点不同凡响。我立刻把目光转向邻桌,两位满面春风的老者,正坐在那里豪气地大声唠嗑,这该不是传说中的酒仙吧。

我眼前恍惚出现这样一个镜头:旭日东升的茫茫草原,一打马放牧的蒙古汉子下得马来,伸个懒腰,把毡帽仍在地上。环顾四周正在安详吃草的羊群,一屁股坐在灌满露珠的草地上,缓缓地从怀里掏出酒囊和一只羊腿,吱,灌一大口酒,再用钢牙撕下一块肉,嚼上几口便鼓起腮帮,夸张地咽下去;打一个响嗝,再整一口酒,撕一块肉,然后伸展四肢,倒向草地,让和煦的阳光灌满脸庞。新的一天开始了,酒精在蒙古汉子的血管里扩散,舒缓着肌肉,润滑着骨节,积蓄着能量。

 

7.传说中的阿古拉

8时许,车队出发,沿305国道走不多久,发现路边一指示牌:“阿古拉草原28公里”。

阿古拉草原旅游区位于科尔沁左翼后旗中部的科尔沁沙地,距甘旗卡60公里,聚居此地100%是蒙古族。这里风光秀丽、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有保存完好的阿古拉原始草原;浩瀚的吉力吐大沙漠;千古之谜的双合尔山;百旱不干、地下百泉相通的白音查干淖尔湖;百鸟云集的万亩湿地。

双合尔山在草原上突兀拔起,方圆百余亩。山高近百米,有天下第一大敖包之称,其成因乃千古之谜。山上有一座清朝雍正年间修建的古白塔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其建筑制式和造型完全仿北京北海公园之白塔,并称中华宇内姐妹双塔。山脚下曾有过清朝年间所建的双福寺喇嘛庙九九八十一间,巍峨壮观,与北京雍和宫如出一辙,神形兼备。双福寺在香火鼎盛时期,曾有喇嘛1300多名。

    难怪大哥坚持要来,在IPAD上查出这些信息后,我也很激动、甚是期待。

车子拐上小路,越走心里越没底,“走的对吗,旅游区的路能这么差吗”,我在问自己。

这种坑套坑的路,回国后遇见三次,在吉林市去麒麟崖;昨天去塔敏查干沙漠;今天去阿古拉草原。这是种只有路的轮廓、没有路的内容、完全颠覆了路的定义的庞然怪物。有轮廓诱你走上来,无内容让你进也难,退也费劲。

我们就这样在这里折腾着、大幅度地颠簸着。大嫂无动于衷,始终兴致勃勃的讲着她儿子和儿媳妇的故事;老伴迷迷糊糊,无可奈何的随着车的节奏前张后仰、左倒右歪;我浮想联翩,思绪纠结地妄加猜度,开发旅游的策划者在想什么,那些牵着马翘首企盼游客到来的蒙古农民,此刻又在想什么。

对面来了一辆SUV,显然他们是从阿古拉回来的游客,大哥停下车:

“朋友,去阿古拉还有别的道吗?”

“没有!”

“前面的路好点吗?”

“不好,比这里更糟糕!”

“走多久能到?”

“两三个钟头吧。”

“那边好玩吗?”

“不好玩,一座山包一个水泡,太没意思了。”

听完对话,我的心彻底凉了。不用征求意见了,大伙的眼神说明了一切,三人帮第一次这么消停地统一步调。好在走进来不到两公里,我们稍事休整,调转车头颠簸着折回国道。

阿古拉原始大草原,在我心里仍然是个美丽的传说。

 

8.珠日河草原

  上午11时许,抵达内蒙古珠日河旅游景区。

1224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国,为庆祝胜利,举行了一次由蒙古全体贵族参加的射箭比赛。当时最著名的神射手移相哥(哈萨尔之子),在此次比赛中创下了矢中三百三十五虞(两臂伸展之间的距离为一虞,相当于一公里)的射程,获得成吉思汗降旨刻碑之殊荣。从此哈萨尔的后裔所形成的蒙古部都以“科尔沁”( 弓箭手)命名。他们的居住地也被称为科尔沁草原。清“孝庄皇太后”、蒙族英雄嘎达梅林,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传奇。

珠日河旅游区,就坐落在科尔沁草原腹地,304国道西侧7公里处。旅游区占地6000亩,总建筑面积3260平方米。整设计突出蒙古族特色,五个殿堂式迎宾包,坐落在1.3米高的平台上,气势磅礴,造型典雅,富丽堂皇,两侧是18个豪华型固定包和14个传统的可移动毡包,组成蒙古包群,建筑群落对面草原开发出一个周长为1000米的赛马场,赛马场旁边的草原有一条马踩出来的,半径约500米、专为游客走马的圆形马道。

        想象中的蒙古包是用毡布围起来的一块圆形空间,萱萱的牧草上铺一张牛皮,就是一张舒适的床,毡房中央的火塘,用点燃的牛粪烧开一壶水,就可以制成一杯香喷喷的奶茶。

在这里看到的蒙古包水泥地上,除了几张床外什么都没有,让人联想到廉价的、到处是蚊虫的大车店。

第一次亲眼目睹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目睹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走”的场景。因为这些马,都是游客骑着在固定的跑道上走圈。我努力地把思绪与腾格尔畅想的“天堂”溶在一起

        “蓝蓝地天空,清清地湖水。辽阔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我喜欢腾格尔悠扬顿挫的曲调,每次卡拉OK,我都会吼上几声。身临其境,努力以蒙族人的思绪去思考:这就是家,家就是天堂。

        “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除了大嫂坚持骑马,我要不停地拍照外,其他人似乎没什么兴致,懒懒散散地到草原上遛弯去了,大嫂和老伴买了票去排队骑马。

       在珠日河骑马,男士每人一骑,十几个人组成一队,由景区骑手带领,骑行一圈。女士不可单骑,只能由骑手载着转圈,由于骑手不够多,或者说今天游客比较多,女士们需排队等候。

       一开始还可以,十几个人排队,每回来一个骑手,载走一位女士。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个旅游团,导游凑到大嫂和老伴旁边,若无其事地说:“你们快点吧,我这团有几十号人,他们上来就没你们的份了。”

老伴不理解,他为什么说的这么理直气壮。大嫂似乎并不介意,家长里短的和人家聊上了,比如带一个游客挣多少钱呀,买一张票有多少回扣呀,等等。正如导游所说,很快一球人围了上来,队伍瞬间变形了,为了抢马,大家都迎着回来的骑手冲过去。换乘的终点,一下子向前移了好几十米。

      老伴站在人群中,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向我这里张望。我能有什么办法?我知道她二三十年以前练就的抢公共汽车,防加塞的本领,这十几年已经都退化得一丝不剩。爱莫能助啊!老东西,好自为之吧!                                                                                                                                                                                          

大嫂似乎没受到骚乱的影响,她认真地审视着眼前的局势,发现有的骑师很讨厌这群无序的女人,有意识地绕弯避开她们。她瞅准时机跑到一匹归来的马前,手举马票,双脚离地,像十五岁女孩卖萌似地往上一跳,把票递了过去,骑手立马就范。

老伴正暗自羡慕,大嫂却把战利品牵了过来,让老伴先走。

虽然离得很远,我还是能发现这匹马的特殊,在身材矮小的蒙古马群中,它显得异常高大魁梧,是当之无愧的“高富帅”。我冲上前,抓紧时间记录下每一个镜头。

打发了老伴,大嫂如法炮制,自己也抢到了另一匹马。

大哥沿着“马路”,自己走了一圈;其他人在草地里溜达了半晌;我尽可能地用镜头去捕捉蓝天白云,老伴、大嫂和马的美景。

从草地走回游客中心,已近晌午,到饭口了。这里有好几家蒙族饭店,烤羊肉、奶豆腐、 炒米 、奶茶、风干牛肉、奶皮子、手把肉等特色小吃应有尽有,但我们这支队伍有节俭抠门的传统,不可能在景点吃饭。好在车上有从路边小摊买来的西瓜,众人分而食之,暂且填饱肚子。

下一站去哪,不得不讨论的话题,再次被提出

“我看咱们还是回吉林吧。”何大侠提议;

“别扯了,说好了玩三天,现在回去算咋回事。”阿杜首先反对;

“那你说还去哪儿?”何大侠反问;

“查干湖呗,不是说好了吗。”阿杜激动地回答;

“谁跟你说好了,在家的时候我就告诉你,不去查干湖。”何大侠涨红了脸,冲着阿杜吼。

“我知道你那鬼心眼子,不就是想冬天去查干湖看捕鱼吗?就你这小体格,查干湖冬天那老北杆子风,不把你吹飞了”。大哥插进来了。

现在的局势是二比一,吴蜀联盟,看何大侠如何反击。

“老北杆子风咋地了?我们吉林的松花湖老北风比她差咋地?”何大侠头颅前倾,眼睛腥红(没休息好),双臂向后微微舒展。

“你这是抬杠,查干湖老渔把式在哪儿下网,是很讲究、很神秘的事,你凭什么去看。神经病!”阿杜双手叉腰,伸直了脖子,每根白发似乎都立了起来。

 “好了,别瞎争了,现在咱们问他吧”。大哥无心再开“歌会”,顺势把球踢给了我,他知道何大侠会给面子,毕竟是大老远来的。

去查干湖是我此行的心愿之一,我终于有机会扭转乾坤、主控大局了。

如大哥所料,何大侠很给面子,没有反对我的意见。

一行人出发,由内蒙古珠日河草原,驶向500公里开外的吉林省查干湖。

 

2013.10.30. 於奥克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