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虛幻的台灣優越感

原创或转帖,天下大事、国家大事、社会百态、个人小事,以供赏阅,以文会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什麼是台灣優越感?簡言之,就是認為台灣在經濟發展、民主政治和生活方式上都遠遠優於中國大陸,台灣沒有能力、更沒有必要去和大陸交流、融合,因為這只會傷害、流失台灣既有的資產,進而出現經濟依賴、民主倒退、生活方式受到破壞等危機。

是 的,誰也無法否認台灣曾經有過經濟奇蹟,這也是台灣優越感的最主要根基。然而,在台灣經濟成長遲滯的此時此刻,回首台灣經濟奇蹟的成因與動能,有助於我們 思索未來。台灣經濟奇蹟曾經不斷被描繪為大政府、大人物或勤奮工人的貢獻,人們卻選擇性忽略了在冷戰結構下,東西兩大集團對峙給台灣帶來的機遇。由於對抗 共產集團,美國刻意扶植台灣(及南韓等地)的經濟,透過金錢和物資援助,部分解決經濟成長的資本積累問題,透過開放市場,解決台灣產品出口換匯問題,在對 美依附結構下,台灣才有經濟奇蹟。正因為對美依附結構的限制,美國經濟趨弱後,台灣成長引擎也就熄火。

在冷戰結構下,美國還協助塑造台灣的民主品牌,在民主對抗共產的兩極對立下,美國支持台灣政府的穩定,也促使台灣進行溫和的民主改革,美國協助打造一個和平民主轉型的外部環境,但是移植美式民主的後果,也產生今天「橘逾淮為枳」的流弊。

冷戰對立、對美依附,帶給台灣的好處是經濟起飛、政治安定、社會進步,台灣民眾在這過程中也利用客觀環境提供的機會,努力打拚,同時,對岸的大陸在台灣起飛的同時,曾經陷於故步自封的境地,使得兩岸的對比出現明顯的差距。

但 是台灣在經濟政治奇蹟的喜悅之中,卻忘記了自己存在的流弊,更無視於自身缺乏國際宏觀視野的重大局限,甚至對大陸的體制、文化與社會產生優越感,看不起大 陸人。然而,競爭比賽是動態的。當大陸走向改革開放,當冷戰結構瓦解崩潰,歷史天秤悄悄出現了偏移,台灣的局限性也慢慢的曝露出來。嚴重的國際視野不足, 讓台灣缺乏危機意識,也讓台灣重蹈了當年大陸故步自封的覆轍。一旦發現大陸已經崛起,甚至可能超越台灣,過去的優越感受到創傷,反而增加敵視心態。

台 灣需要的是自我反思、是全面開放、全方位的找尋機會。但是經濟政治奇蹟所型塑台灣民眾的優越感,卻成了妨礙台灣再升級、再進步的絆腳石,不願正視中國大陸 所提供的機遇,視大陸為威脅、是負面示範,無法以務實和虛心的精神,學習大陸正面向上的經驗,進而尋求共同合作、共同築夢,這將流失了台灣再起飛的大好機 會。

蔡英文重任黨主席之後的首要課題,就是面對並處理台灣民眾這種虛幻的優越感,不揚棄這種優越感,台灣社會就不可能做到蔡英文近來一直強調的了解中國、認識中國。

http://datelinetaipei.blogspot.co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