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4K电视,就是分辨率达到3840x2160的电视。现在有的动辄上万,有的只是几百,让消费者不知如何选择。其实,主要的差别就是面板技术。传统概念的4K电视,用的是达到分辨率3840x2160的传统RGB三色版,很贵。变种的4K,用的是RGBW四色面板,就是在RGB标准显示屏上再加一个白色,达到4K的显示效果,但分辨率还不能完全实现4K显示标准 ---这就是所谓的伪4K。
4K显示越来越叫座。伴随着世界杯,市场最近出现叫价$500元的28寸4K电视。4K? 真的假的?
真假4K之争升温
所谓4K电视,就是“超高清”电视,屏幕的物理分辨率达3840×2160(QFHD),是“全高清”(FHD.1920×1080)的4倍,是“高清”(HD.1280×720)的9倍。通过4K电视,可以看清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特写。
过去一年,4K电视的销售量近亿台,占全年电视销量的20%。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彩电市场持续低迷,于是各大彩电企业纷纷切入4K电视领域,以求刺激市场达到提升业绩。
随着4K电视日趋火爆,真假4K面板的界定也引发争论。坚持RGB面板的认为,所谓伪4K,就是在RGB颜色标准的显示屏上多加一个白色,即RGBW面板,这种技术具备4K显示效果,但分辨率不能完全实现4K显示屏标准。与传统用来生产4K电视的RGB面板相比,RGBW面板由于在成像时借用旁边本来不属于那个位置的像素,偏差还是会存在,显示不会太精细,图像会模糊。实际显示效果比真正的4K屏幕差不少。
而看好RGBW面板的企业认为,RGBW面板并非伪4K面板。因为它增加了一个白色,色彩更好,提升了色彩的饱和度。很多4K电视里都用这种面板。有些4K电视采用的G+硬屏,就是采用RGBW四色靓彩技术的全新一代液晶屏幕,--- 在传统RGB三基色基础上添加了白色像素,整体色域表现更为丰富准确,同时,低能耗更能延长电视的使用寿命。
而评论认为:企业使用RGBW面板,主要是该面板具备成本优势和供应链优势。传统的4K面板要比同尺寸的2K面板加白色的成本高出30%左右,因此RGB-4K电视的售价应当比RGBW-4K高出30%以上。所以,都是利益驱动的问题。有利益驱动,才有技术改造。
统一标准亟待出台
去年4月27日,中国广电视质检中心出台了《超高清显示认证技术规范》,学外国,明确4K电视的14项显示性能以及硬件基本配置指标,厘清4K与伪4K之间的界限,但不做强制性定义。西方从来都是只定义行业性标准,而不是强制性定义产品,这样才有利不同的企业对现有的技术进步改造,变种。这样才会出现创新。这就是所谓的“科学研究环境的自由”,--- 只有“失控”,才有机会创新。
当然,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市场也就没了绝对的评判标准。然而,行业为了生存,会自觉不自觉地出现“互相兼容”的规范性,形成市场的需求标准。
其实,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片源稀缺、网络带宽不足等基建问题。
比如,在此次世界杯赛事中,只有3场比赛使用4K格式拍摄,并将其制作成世界杯官方纪录片。巴西Globo将在里约热内卢的室外4K显示屏上转播这3场比赛,但是这3场比赛的4K录像不会实时发布到网上,或通过电视播放,就是说,4K电视机观众也只能以720p的分辨率观看世界杯赛事。
据2014年家电行情报告:至今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全日制4K电视频道,就连一张4K光盘都没有。除了大卖场炫耀4K电视的宣传片,一向在新技术上走得最快的日本,预计也要到2020年才会实现商用4K超高清电视频道。
造成4K内容匮乏的主要原因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内容商抱怨4K电视不成规模,电视厂商则受制于4K内容的极度匮乏。
最大的问题就是网络宽带。目前播放720P的高清节目,需要10M以上的带宽;若播放1080P全高清,则需网速20M~30M;要是流畅地播放4K片源,至少需要50M甚至100M的网速。目前,家庭网络的带宽达到50M的实在太少,多在10M~30M之间。
4K的实现不光是电视机的事
现在大家关心4K电视机的标准,好像只是电视机厂家的事。其实该呼吁的是:电视台该做什么,电信运营商该怎么做,这都是关键的大问题。目前来说,就算电视厂家把硬件做得再好也没多大意义,既没有4K的电视内容,也没有传输4K的带宽。
目前4K电视机厂都是预热,为未来的4K时代作技术准备。预计未来3到5年,信号、带宽、载体等都回加速提升,4K电视才会伴随片源和通路而普及。
技术从来都是相互牵扯的。一枝独秀不是春。早折腾说不定还得早死。生不逢时,说的就是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