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鱼纹彩陶盆之分析与考证1

                 昨天读到“再见驴十八”先生的大作《魅影祖魂,疯狂的石头,中》, 其中提到  “人面鱼纹彩陶盆”,正好前些天闲来无事,阅读了一篇介绍仰韶文化的文章,也看到了人面鱼纹的图案,有些象谜一样萦绕在心,通过若干思考与考证,联系到以前读过的积累,也偶得一些想法,不妨在这里记录下来。

1. 人面鱼纹的寓意

                 首先,我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鱼纹盆中所绘出来的鱼是什么鱼。笔者认为应该是鲫鱼。鲫鱼的特点是生命力极强,分布甚广,除青藏高原外,在各地江河湖泊中都盛产这种鱼。加之鲫鱼具有丰富的营养,因此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古称鲫为鰿,小的鲫鱼为鲋)。鲫鱼在春秋的季节里,成群结队地到河岸浅滩处觅食水草,因此易于扑捉。综合以上特点,鲫鱼应该是新石器时代先民们非常合适的渔猎对象。此外,为了便于对比,上图中右面为今天鲫鱼的写生图画与照片。其鱼鳞纹理,鱼眼的圆凸,鱼翅的位置等和鱼纹盆中所描绘的鱼颇为类似。

                 扑捉鲫鱼传统的方法是戳拱钓。所谓拱,就是围着同一食物抢食的鱼群。戳就是将鱼竿插入水中,以将吊钩上的诱饵送到鱼拱中间的动作。这时,有的鱼就会咬饵。戳拱钓的工具是一只长4米到8米的木杆,一条长一两米的绳子,与鱼钩。在仰韶文化的遗址中,曾发现大量的骨制鱼钩。木杆与绳子在新石器时代应是常见可得的材料,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戳拱钓应该是当时捕鱼的一种常见的方法。

              戳拱钓中对捕鱼者的技术要求不但是下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捕鱼者要有“听鱼”的技巧。鲫鱼在水下吃水草的时候会发出刷刷的声音,大鱼吃食的声音要比小鱼轻与脆,靠听声不但可以判别鱼的有无,还可以判定鱼的大小多少等。另一个技能是要会模仿鱼的声音。因为当戳鱼之后,鱼群会跑掉,这时,靠模仿鱼的声音可以把鱼在吸引回来。

            仰韶文化集中在黄河与渭河流域,因此在新石器时代,渔猎是食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面鱼纹盆出土时候是扣在一小孩下葬的瓮罐上面的。因此,笔者认为,这是对孩子来世的一种期望的表达。两条在孩子耳侧的鱼表达孩子在来世具有能听鱼的本领,而孩子嘴角边的鱼,则是对孩子拥有唤鱼本领的一种期盼。鱼纹盆中两只与孩子并列游曵的鱼,则是对孩子今后来世里拥有丰富的鱼的一种期盼。


2.  新石器时代有历法存在的实证

           稍加注意,便可看到,在彩陶盆的盆沿处烧制有若干直线纹。不难看出,这是先秦文献中所提到的“四正,四维,与四钩”。为了叙述上的方便,笔者将这些直线纹“复制”在下图中(左图)。图中,两条红色的圆是彩陶盆的内边沿与外边沿。为便于区别,其不同的直线纹分别用红褐色与蓝色线条表示(在彩陶盆中为同一颜色)。

        所谓  “四正”,就是正南,正北,正东,与正西这四个方向(注意,古时中国在方位上的表示和现在地图正好相反,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盖因一个是仰观天图,一个是俯视地图)。在文献中也常称“南北”与东西为“二绳”或“正绳”。所谓“四维”,就是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位。四正与四维将一个圆八等分,这种八分圆法,最主要的用途不是确定方位,而是确定季节。古人通过对大量的天文观测,总结出了时空之间的对应关系,用太阳与北斗星等天文运动来确定地上的季节。例如在《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日冬至,日出东南维,入西南维。至春、秋分,日出东中,入西中。夏至出东北维,入西北维。”这是根据日出与日落方位以定春秋分、冬夏至的方法。除此之外,古人还总结出了通过北斗斗柄的指向来确定季节的方法。同样在《淮南子·天文训》:“日冬至则斗北中绳……日夏至则斗南中绳。” 按此种方法,斗柄指向二绳时,分别对应冬至夏至与春分和秋分,指向四维时,分别对应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除了八分圆法定季节之外,另一种方法就是将圆12等分来定月份。四维处的四对直角线段称为“四钩”,图中用蓝色线条表示。“四钩”所指的八个方位与“四正”所指的四个方位合在一起,共12个方位。这种关系在原图中可能不是很明显,但经过少许的几何处理,就会显而易见。为此,我们可以做一个正方形外接内沿的圆(即四钩钩角所在处),这就是右图中用虚线所表示的正方形,然后再做一个与此正方形外接的圆(图中用虚线表示的大圆),如果我们把四钩与四正的12条线段延长的话,那么所得与外圆的12个交点等分这个大圆,每一点对应一个月份。先人们把这十二个月用十二个动物(12属相)来表示。在《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有 “子午、卯酉为二绳,丑寅、辰巳、未申、戌亥为四钩” 。据此,在图中已经一并标出。“观斗所建,命其四时” (>)。”建“,就是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向。也就是说,用北斗星的斗柄在圆上所指的标示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在五帝时代的颛顼历中,当北斗斗柄指向寅的方位时候,确定为一年之始(亦称正月,即一月),称为建寅或寅正。(殷商与周朝则分别为建丑与建子; 现代农历为建寅)。

       毫无疑问,历法至关重要,因为历法不但能有效地指导农业活动,同时还是各种祭祀活动的时间依据。此外,有了历法,可以普天之下时间可以统一,这样对统治者的统治具有极大的作用。根据先秦文献中的记载,中国历法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从伏羲氏(大约新石器时代中期)时代起就有了四分历(即四年一闰的历法),在《史记》与《尚书》中也记载了五帝时代(新石器时代晚期)所做的各种天文观测的活动。例如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顺天地之纪。。。时播百谷草木”,说明在黄帝时代,人们就懂得按季节的规律来种庄稼。并说黄帝“旁罗日月星辰水波”。旁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观察与研究。而尧帝“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对于这些记载,有一些史学家曾经怀疑其可信性,认为文献不足证,其真伪辨认。人面鱼纹盆上的“四正,四维,四钩”彩纹说明了在新石器时代,历法是存在的。同时还可进一步推论当时的天文与数学的知识水平。










     

天花麻疹 发表评论于
人面鱼身在水中嬉戏,群鱼相伴于岁月静好,口耳间私语没烟火气。。大丰收一说确有新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