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你,保重身体”。这是今年六月我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
24岁,说来也是个大生日。儿子春天回美住了一个多月,团聚这么久,很奢侈。生日前两天我建议他回北京,和三代亲人们好好庆祝一下。
孩子大了,也有自己的收入,我送什么礼物都不再新奇。我说,就送你我的承诺吧,不要让你远在异国,还要担心妈妈吃得不健康、运动太少、上网太多。
一直觉得家庭就是team work,资源共享喜忧共担。我从来不说“我老了住老人院”的大话,即使我愿意,孩子也不会同意。家风在那里摆着呢,儿子父母两边的家庭都是三代人齐心协力、无怨无悔照顾老人的类型。虽然儿子在美国成长了十多年,但和我一样,很多方面西化了,对待家庭却很传统,亲情为天的观念根植于心。
我曾在一次聚会上偶然提起,儿子至今还是小时候的习惯,吃饭时家长没上桌他不会坐下,更不会动筷子。被熟人抢白说“这有什么好的”? 是,对于来美后西化的人来说,核心家庭更重要,两代之间各顾各。每家有自己的过法吧。
但我的家里既然两代人之间有很深的挂念,我们就要各自保重,不给对方添麻烦。
我虽然身体精力尚好,但毕竟奔5了,不注意就会江河日下。何况,女人不是还有个“更”的拦路虎在前面吗?不可轻视。
因为有紧迫感,四月份特地写了《健身计划和感想》
blog.wenxuecity.com/myblog/22841/201404/10517.html
巧了,至今正好整整四个月。回顾下。
健身锻炼:
这方面有进步。去健身房不仅游泳,也加了其他徒手和器械训练,加强力量训练。
用了三个月一对一的教练。虽然始终没做到见教练如见亲人那么盼望,但至少不像最初那样如临大敌了。他帮助我建立了routine,我去健身房比以前勤快了,锻炼时间也不再随性地想长就长、想短就短,会按教练的要求做完全套,并记录下来。
运动量和健身达人不能比。在自己的年纪和能力基础上,我也不妄想练出这线条那块块的,每次出出汗,觉得身上松了通了就好。
上集体课没有成功,试了几种都没继续下去。以后再说吧。
我现在把私教停了。冬天也许再恢复,请他给订个新计划。
健康饮食:
这方面也有进步。不健康的加工零食和半成品、除了基本调味品之外的酱料都不买了。
外食减少。如果去,也是以享受美食为主而不是暴饮暴食。
不会刻意减肥。但冬天时因父亲去世心情不好,用暴食减压而增加的肥肉慢慢消除了。
坚持打球:
这个必须要得瑟下。因为来之不易。
我曾经唠叨过重拾球杆的故事。这一年重头来过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全家都跟同一个教练,我沦为“差生”,感觉很沮丧。
高尔夫不是一个打打玩玩就能轻易上手的运动(天才除外)。而且,当你会一点之后,就必须打得“体面”才会有继续的兴致。
记得曾经看网友秦西的贴子,她说到曾和先生有一搭没一搭地玩了几年,一直到先生教得得法、自己也有领悟,9号杆也能稳稳地飞100多码,才开始上瘾。(西西:你是不是只打球不上网了?如果看到,球友这厢有理了。)
我特别理解这种感觉。这也是我的教练Paul说的,要让每个shot 都decent,坚决杜绝“草上飞”。
我多年前的教训就是“打着玩”。那时我很多小动作,也常常topping,但球友们总是nice地说“玩嘛,别太计较”。但这样的状态让我渐渐意兴阑珊而放弃。
这一年重来,花了好多时间纠正基本动作、做减法、Let the club do the work. 真是说着容易做着难。
等tempo比较稳定了,教练说多加腰力,“pocket to pocket”。我又是好一阵迷茫,至今也只用上一点。
不论怎样,没有再次放弃。渐渐有所领悟,也自信了。看着小球高高划过晴空,心里都会笑起来。太过瘾了!
家附近的PAR 3小场子特别适合练习。Twilight的9洞折扣价可以打18洞,甚至N洞直到天黑。场地相对小,我不仅不开车,连推车都不用。18洞背着球包走下来,还爬山坡,也是很好的锻炼。
那会儿暑气消了,人少了,如果后面没有人排着,每人可以drop两个球,自己和自己比赛。我的两个“小人”甚至有名字:万紫和千红。哈哈,我是不是很变态。
我这次下决心take baby steps,今年的目标很小,就是多练小场找感觉,偶尔打打大场。
长远的目标呢,就是全家能去南卡打球,也算开发一个渡假新内容。
(依着山的场地,错落有致。我最喜欢的一个洞,居高临下看着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