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姑姑近日以96岁高龄在上海仙去。老人出身常熟金村的大户,族中年轻女子当年也多读书识字。姑婆毕业于浙江美专,随后嫁入豪门。丈夫早年游学欧洲各国,后创立上海亚细亚钢铁公司并担任总经理。他们育有七个子女,家里常驻有司机,厨子,家庭教师,管家和保姆。其中保姆是个寡妇,带着一个儿子同住他们家。
抗日战争结束,姑公以重庆接收大员身份回到上海,重整钢铁厂。49年,他一度到台湾选址,准备迁移。周恩来接见民族资本家,姑公是其中的一员。在周恩来的劝说鼓动下,他决定留下来建设新中国。
很快开始三反五反,说他贪污,赔付了上亿的动产不动产才得以逃过牢狱之灾。接着文革,他只能在自己的厂子里背钢块。
家里自然是遣散了所有的佣人。我妈妈见到姑婆的时候,她已经是街道制衣厂的一名女工。妈妈一直说起她那时依然幽默开朗没有一句抱怨。
文革结束,姑公也已经病入膏肓,不能再做什么。几个小一些的子女开始忙着出国。两个老人跟一个儿子一家住在霍山路的亭子间,房子收拾得一尘不染。
后来终于给他们在稍远的地段分了一室一厅,姑公已经生活不能自理,姑婆还是坚持搬过去。还记得她亲手缝制的明黄色花布窗帘,在阳光下显出耀眼的生机。
在上海读书时,常常会去她那儿坐坐。她很少讲过去,倒是常常说起自己几个孩子的各种经历。
七个子女个个相貌堂堂,其中还有个电影演员,在80,90年代出演过很多男一号。而其中最聪明美丽的要数大女儿,我见到她时,她已经是远洋医院院长,五十几岁,依旧气度不凡容颜美丽到让我惊为天人。
这样的家世,这样的学识,加上这样的美貌,爸爸说当年每到周末,他们家门口都会堵车,全是来拍马屁的富家公子。
这样一个女神级的大小姐,爱上的却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保姆儿子。父母没有反对,拿出钱来让保姆儿子去德国留学,学成归国,两个人结了婚。
后来保姆一直跟儿子儿媳一起住,晚年瘫痪在床,是这个无比美丽的她一手带大的大小姐悉心伺候,养老送终。
他们搬到新家不久,姑公就到了弥留之际。子女轮流看护,也都十分辛苦。姑公走了以后去看姑婆,她很平静地说走了也好,自己不再受罪,几个子女也不用再那么受牵累。看开人世间所有沉浮纷争的老人,也看开了生死。
这样一个真正“活明白了”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得了老年痴呆。爸爸妈妈去看她,她已经认不出他们
是谁,可是依然招呼他们吃饭。饭桌上,对妈妈说,你怎么吃那么少啊。妈妈说我已经吃了很多很饱了,她笑道:“你吃了很多怎么桌子上还有那么多菜?” --开朗幽默的本性还没有忘。
姑婆一生传奇坚强,人生的大起大落从来没有改变她开朗乐观的性格。我们的这个爱憎分明斗志强的年代,还能培养出这样的女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