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非仅钱的事

过去,中国曾以“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而自豪,并且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大概是小农“量入为出”意识的政治化,被信奉现代经济学的人传为笑柄。“举债”、“信用”,是经济运作的加速度和兴奋剂,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系列成就。人们知道这当中有风险,因理论上认为可以预告、防范、减缓,而在“合理的范围内”推广、实行。中国明白过来之后,学得很快,不仅国债可观,地方债务据说也积累到危机的边缘了。

 

商业社会、市场经济,金钱是催化素和润滑油,功能之强、效率之高无出其右者。可是,看看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经济学著述汗牛充栋,但量力而行地寅吃卯粮,还是停留在理论上。尺度无法拿揑、预言每每落空,经济危机一个接着一个,社会动荡一波跟着一波。直接孕育、催生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风行于“社会主义的二十世纪”,造成的灾难令人不堪回首。后来,西方国家的经济动荡呈现金融危机方式了。曾有人乐观地认为:西方经济理论水平提高,金融危机杀伤力较小。其实不然,前一个“金融海啸”波涛未息,“二次触低”的阴影又罩上来了。

 

也许,正是因为说不清才写了那么多书吧?不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那么一个简洁的公式,推导出一个科学技术新天地。被称为“史上最美的公式”,也符合艺术美学。其实,复杂不但说明了糊涂,还容易引人误入歧途。当人们因经济危机的打击而忿懑,为金融危机复员而努力的时候,加倍受到损害的是地球资源和生活水准。

 

生活方式、社会制度是这一切的深层原因:“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者,奉行的是“短缺经济学”,以贫穷为荣;欧美国家债务危机、中国地方债务陷井,则发生在过上好日子、并不惜代价维持高生活水准之后。

 

“有一块花一块”的生活方式,被人讥为“愚昧”。国家和民众都实行信用消费,最终目的是享用和支配更多的物质产品。创造市场繁荣和唤起经济活力的标志,是快速循环的产出、消耗、产出……。产品从哪里来?源头不是银行的信贷、流水线、仓储和市场,而是地球表面的蕴藏,是化石燃料和矿产。有价证券可以放大成信贷,地球资源却不能增加和再生。工业革命至今两百多年,人类用掉了多少地球四十亿年演化出来的矿产资源?具体数字可能没有,危机的警告早已充斥世间。我们之所以突然能在短短时间,取用那么多、破坏那么多,多半要拜金钱、信贷、债务之赐吧。

 

虽然科学家说,已知全部地球资源,只够供给全球1/3人口过欧洲中等国家水平的生活。但是,人心者也:穷的想尽快致富,富的想占有更多。合理举债,给人们提供了实现物质追求的可能,结果是:偿还能力维持的是需索无度,谁人顾及资源耗竭。可悲的是,已经富裕起来的国家,以一当十地把手里的钱放大来用,乃至用别人的钱在全球范围内为自己的生活水平、物资需要开采、采购,透支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哦。

 

个人透支的破坏还限,动用国家机器高筑债台,受累的就是全体老百姓了。就像聪明人说的:你从银行借一千块钱,你在银行手里;你从银行借一千万,银行在你手里。若是把这个原理放大成:拿外国当银行,用国人的生活质量做抵押,就等于以借贷的方式绑架了国外债权人和国内的父老乡亲。技术上妥协只能暂度难关,发展模式不改,反复以加速和催化的方法发展经济,美丽的地球终有一日油尽灯枯。

 

看似,一切危机与祸害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古往今来,人类发明了无数的宗教、主义和理想,都有限制甚或扼杀欲望的内容。或许是科学水平的提升吧,人类欲望总体上不但没有些许减少,反而日益高涨,因为,过去想到想不到的,如今都实现、都有可能了。无论生态、环境危机到什么程度,也没人愿意退回到中世纪和农业社会、连节约和自律都难。既然如此,出路只有“解铃还需系铃人”了------让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高效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实现的主要途径当然是投资:把军费拿过来、把不合理的开支拿过来……,也许会发现:不需要那么多钱就能过得好好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