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儿时物质和精神享受匮乏,小人书(连环画)陪伴了我们成长,从小学到初中低年级,小人书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亮点。怀念那些年看过的小人书。
小人书通常几寸见方,不到半寸厚,拿在孩子的手中正好。画面配上字,讲述故事。不认识字的孩子们可以看图,缠着大人读配的字。识得几个字了,我们就一边看一边猜着不认识的字。记得有一种画面是电影画面截图,通常是黑白的。更多的是白描绘制的,有的画工精美,甚至是名家所作,这种更受欢迎,深受我的喜欢。我曾经描过一些画。那时候家家都不是很有钱,我的藏书不多,但是经常和别的小朋友互相交换小人书看。
小的时候,看过“草原英雄小姐妹”、“红灯记”、“刘胡兰”等。后来看过很多历史题材的连环画,是我的历史启蒙,虽然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我对美国和苏联的第一印象也来自两本小人书。记得讲美国的那本说的是有个小男孩想去动物园看大猩猩,最后看到的笼子里的大猩猩是由他失业的父亲扮演的,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讲苏联的那本说一个工人家庭为过生日的孩子买了新衣服,不曾想洗过一水就缩成婴儿服了。不知这两个故事是否真实。即便是真的,也不是普遍现象,应该是个案,不过那时候被用来作为美帝国主义和苏修的反面教材,反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民的幸福。我们就在谎言中长大。
后来书渐渐多起来了,四大名著都有连环画版本。最喜欢“红楼梦”。记得去上海伯父家,与他们同住的堂姐夫在新华书店工作。他给他比我小两岁不到的独生子买了全套的正版连环画。他家的抽屉里装的都是慢慢的成套的连环画。我看得很过瘾。听说现在那些成套的原版连环画书价值升了好多倍,在收藏市场上很热门。
记得我上初中时,学校附近有很多小人书租书摊。摊主做了个可以收起来的书架子,上面摆满一本本小人书。多数都被翻得旧旧的。书架靠墙放着,围着书架摊主放着几张低矮的长条凳。放了学的我们常常在书摊边徜徉。长条凳上做满了孩子们。看一本书两分钱。至今记得我班上一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男同学在那个小人书摊看小人书的专注的样子。
后来学业越来越紧张了,我们也大了,也不好意思再挤在小人书摊上了。现在不知学校的周围还有没有小人书摊。不知小人书(连环画)还是不是为孩子们喜爱。现在的孩子们有太多的娱乐选择。我还是打心底里怀念儿时的那些小人书。有年回芜湖,在地摊上买了几本破旧的连环画,留作纪念。我儿时拥有的那些连环画书经过历次搬家早已没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