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50年最后一年的人,出生在这个年代的人多多少少经历都很坎坷,大家对此没有任何异议。但是对于我的人生轨迹来说,太有东西可以写,但是就是没有这个天赋来让我写。老天爷可能只赋予我对语言的天赋,也就是对语言的极其爱好,我自认为对语言的爱好有些过头,只要哪块砖上或者碑上有字母文字,我一定会想去弄明白。好了,啰利啰舒不说我的废话。
当我走出所谓的高中毕业时,也是我人生第一次有资格参加全国第一次恢复高考(1978年8月),那年的夏天热的我们快都不行了,但是不管肚子里有多少墨水,总得去尝试一下,给自己以后的履历上可写上一笔。结果你们也都知道,墨水太少能考好吗?这样没有过几个月来了份技工学校的通知,这样我也就进入全国技工学校的队列里,但是也真是这二年的学习,算补上一点墨水,但是那个年代的奢求几乎为零,因为在那派人带领下,平民百姓也算够艰难的了,所以我90年代中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国度里,所感受我们的平民真的苦难,90年代的意大利还真的挺富裕的,不像今天这样寒残(意大利也已经将罗马的竞技场以70年的租用期租给中国大连万达),同样的餐桌文化,西方人用餐时再穷的家庭,一块台布总是不会少的,当然餐具是根据每个国家的文化习惯来决定。他们食用的面包就等于我们的米饭,中国文化里所体现的是稻谷以主,西方人以稻谷里的精华为主---麦精,自从古罗马时代开始,他们的饮食一直是分食制,也就是各人各自的餐盘,这样的一个基本元素,在他们的骨子里随着血液循环,代代相传。(台布的风俗以西方人高雅,以东方人蛮野“马是站着吃的”的论调来阐述给人们,东西方的不相同)。
先写到这吧,不是专业就是写不好,多多包涵。
今天想起了当年的工资,从16元学徒开始,经历了很艰难一个过程,想必看家也有同样的体会吧,只是想留个回忆给后代了解而已,16元的工资开始往18元工人工资,然后是36元,后有45元,54元,85元,98元好像我拿的是政府部门的工资(市公安局工作),之后鄙人离开政府部门,开始最早时期在自由化经济萌芽初期。特别在36元时期工作那段日子里,由于工种特点都不被社会重视,一个建筑工地工作的人,满身泥土味,但是我今天对意大利咖啡特别的钟爱可能也来自于那个时期的一种向往和有钱人那样,天天能走进上海咖啡馆(现在已经移位平地盖大厦,南京西路和铜仁路西北角)作为当时一种标志吧,这个时期的工资大家都拿着36元,应该说不怎么会去这样消费,但是就是由于工种特别泥土气,我们单位可以拿到奖金78元,当时看挺可以的,从那个时候起,对咖啡的了解只是知道日本咖啡煮法。。。。。
1998年我正式从事咖啡师工作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国度--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