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学良的发妻于凤至:一转身,便是一辈子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来源: 2014-10-23 21:52:4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23137 次 (1962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布丁豆豆 ] 在 2014-10-23 21:53:2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张学良的发妻于凤至:一转身,便是一辈子…

为了他,用了前半生隐忍,后半生等待的这个美丽女子,张学良的发妻 — 于凤至,可又有多少人是把她和张学良放在一起的。

看过一篇文章,认为于凤至用了一辈子的时间等了一段无望的感情,是因为被旧礼教画地为牢。她为了爱着张学良,一再得退让隐忍,不过是囿于旧道德不得已而恪守的所谓妇道。

有段大概少为人知的往事,西安事变后,于凤至陪着张学良被软禁在奉化溪口。当时,原宪兵三团团长蒋孝先的妻子袁静芝也住在溪口。蒋孝先是蒋介石的堂侄,在西安事变里被张学良的部下误杀了。

袁静芝在丈夫去世后,失了依靠,成了门前冷落的寡妇,心存怨怼。得知张学良就在附近,便生了暗杀的念头,要替丈夫报仇。

她先是披麻戴孝,在雪窦寺的大雄宝殿里焚香祭夫。等附近散步的张学良和于凤至闻讯前来拜祭的时候,意图拔枪暗杀。不想千钧一发之时,于凤至脚下一软,扑在了袁静芝的身上,抢掏不出来,又引了人注意,只得作罢。

之后,袁静芝了解到张学良每天黄昏都会和于凤至离开住所出来散步,便与众帮手合计,再次设下埋伏,要在林中射杀张学良。第一发子弹打偏时,于凤至已经上身挡在了张学良的面前,呵斥:“我是汉卿的妻子,如果你一定要认定汉卿是你的杀夫仇人,那就让我代他一死。”

这样的女子,这样的作为,怎么能说她只是困于旧礼教、旧道德的不得已呢。这是要把一个人怎样放在心上,才能视为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张学良也曾经心存感激,说她是这世间最好的妻子。那又如何呢,你却让她为你受尽委屈,孤寂半生。


— 左为于凤至,右为张幼仪

之于婚姻的不幸,于凤至和徐志摩的发妻张幼仪太过相似,同是出身大家,有容貌有才情;同是长辈做主的婚姻,却被丈夫嫌弃,张学良唤于凤至为“大姐”,而张幼仪被徐志摩视为“乡妇”;她们一样贤惠大度,在夫家极被尊重,可偏偏就是不得丈夫欢心;在离婚后,又都凭着自己的行商的天份,在国外成就了一番事业。

看她们俩人中年的旧照片,张幼仪脸上有一种坚毅果敢;可于凤至却透着一份温柔感性。也许,这就是之所以造成她们最终归处的天差地别的原因所在吧。

从新婚起,徐志摩就对张幼仪不理不睬,为了林徽因屡次提出离婚,这样的冷情冷意渐渐让张幼仪也厌烦了,最后成全了徐志摩。虽离了婚,却也给自己开了另外一扇门。人生过半终是与中意的人携手,有了个圆满的结局。

在张学良晚年的回忆录里,说他并不情愿与于凤至这包办的婚姻,婚后日子说不上美满,但也还是过下来了。但对于凤至而言,在婚姻之初他们却是有一段美好的时光的,可也正是她以为的曾经的幸福美满,琴瑟和谐把她推上了一条不归路。

于凤至一生做事的出发点都是为张学良着想。丈夫在外面花心风流,她以为只要她隐忍等待,他最终会停留在她身旁;陪丈夫辗转幽禁于四处,看丈夫日日落寞寡欢,她心急如焚、抑郁难安,反而患了重病;最后决定远走美国治病,只是因了丈夫的一句话,要给他留一条后路。

而她这一离开,只是真切得诠释了一句话:一转身,便是一辈子…

之后在美国,她主动放弃婚姻,也只是要让丈夫免于左右为难。从此孤身一人,荒废了半辈子在回到他身边的愿望里,再不得见欢颜。连“生前不能相伴,愿死后可以同衾”这样卑微的愿望都不得实现。

于凤至的悲哀只是把一腔的爱恋投注到了一个不值得的男人身上。

对张学良的历史功过不予评说,有人说,只作为一个丈夫而言,便想起聊斋里的一句话“有夫若此,不如为娼”。到了老年,张学良终于可以到于凤至的墓前来见她,却留了这么句话:  

“平生无所憾,唯一好女人”。

这不过是被身边的女子们惯坏的一个男人。如果不是一场政变带来的这几十年的幽禁,难说赵四小姐是不是另一个于凤至…

若说因果报应,用大半生的自由换了这么句自我得意的话,是不是真的值得?

若爱,请珍惜。不爱,请彻底。等待,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好的男人,他身上再耀眼的光环也只是用来远观与敬仰的,若是得她真心,懂得好好收藏,妥为安放,免她惊,免她苦,免她四下流离,无枝可依,才值得把一颗心好好托付。




 
于凤至:痴情总被无情伤

人说这样赞扬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爱情:“如果说,20世纪除了战争之外还曾留下玫瑰的话,那么,“少帅”张学良与“赵四小姐”赵一荻无疑是其中最绚丽的一对。”而我一直不赞同,虽然我知道赵四小姐跟着张学良无名无分的生活了大半辈子,吃了不少苦。但在1964年7月4号,他们终于结成连理。虽然这一天来有些晚,但总归是来了。并且,这一辈子,他们都一直在一起,相互陪伴。而另一个为了少帅付出了一生的女人呢?终其一生都是在盼望中绝望,说到底,痴情总是要被无情伤啊。

她是张学良的发妻于凤至。半个多世纪,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她一直期盼着和少帅的重逢,只是,人生自是长恨水长东,直到 1990年3月20号,93岁的她孤独地长眠在洛杉矶比弗利山玫瑰公墓的黑色大理石下,这个愿望始终没有实现。曾经,我以为,一个女人婚姻幸福与否,是出身、教育程度以及外貌、性格的综合作用,可是现在,我觉得,或许婚姻幸福是件太凭运气的事,爱情从来就不平等,你的宽容知礼就是比不上她的巧笑倩兮,你的才华横溢就是敌不过她的娇嗔痴嗲,又或者,仅仅是阴差阳错的变故,你依旧与他失之交臂。不然,苦等了张学良50年的于凤至又何至凄凉得让人心疼?


张学良与余凤至的结婚照

她不是不够好看。照片上的她古典而美丽,即便与宋家三姐妹站在一起气质也是出挑的好,在高尔夫球场挥杆时纤瘦而优雅,穿着时髦的貂皮大衣和少帅十指紧扣行走街头更是一对璧人,连见过无数美人的皇弟爱新觉罗·溥杰也赞叹她美得犹如一枝雨后荷塘里盛开的莲,纵然一定要把她与小她14岁的赵四相比也是各有千秋,一个胜在从容优雅,一个美在轻灵俊秀。

她也并非出身低微的高攀。她是张作霖钦定的儿媳,东北王未发迹时深得她的父亲、富商于文斗的照顾,自负的张作霖许下心愿,得势后他的儿子一定要娶被算命先生批为“福禄深厚,乃是凤命”的于家女儿,甚至不惜许诺:张学良永不纳妾。她还认了宋美龄的母亲做干妈,被视为宋家的第四个女儿,如果说宋美龄是第一夫人,那么当年的她不过是在一人之下。她一点都不缺少才情。与十四岁便流连舞场而后离家私奔的赵四不同,她五岁入私塾,十六岁考入并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校,嫁入张家后,她主动到东北大学南校*****旁听。

张学良的笔墨也属上乘了,在她面前却自叹不如,晚年,少帅依然记得第一次带兵打仗时她为他写的小词:“恶卧娇儿啼更漏,清秋冷月白如昼。泪双流,人穷瘦,北望天涯揾红袖。鸳枕上风波骤,漫天惊怕怎受。祈告苍天护佑,征人应如旧。”他们也有过美好的岁月,他和她共同赏玩徐渭的《葡萄图》、(葡萄图)陈洪绶的《莲花鸳鸯图》(陈洪绶的《莲花鸳鸯图》)以及石涛、任伯年的书画真迹,她留印“鸾翔鉴赏”、“古翔楼”,因为她字“翔舟”,是东北著名的才女。(张学良 宋霭龄 于凤至 宋美龄 蒋介石)

她处事足够得体熨帖。张作霖去世后第一个大年初一,夫妇俩正装肃立,在遗像前拜年默哀,她一一给各位姨娘行礼,希望体谅少帅的难处,像往年一样,她组织全家聚会,给弟妹压岁钱,还打破沉闷放了鞭炮。可是,谁又知道,这得体的前一晚,夫妻俩执手痛哭,她对他说:“汉卿,千万克制,别倒下!”

她的大度少有人妻能及。有一天,一个中学还没念完的十五岁女孩跑到她面前跪下,求她收留,女孩保证不要名分,只希望做少帅的女秘书。周围一片反对,说这样一个爱玩的女孩待在少帅身边不会有什么好事。但她还是心软了,觉得女孩这么小就和家里断了关系,往后怎么办呢?她答应女孩留下做女秘书,还告诉会计工资从优,甚至自己出钱给女孩买了房子。没有她的成全,赵四成不了传奇。

她懂他的悲喜。在他被软禁的头几年,她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那时的光阴有多痛苦,她从来没有说,但她却患上乳癌,如果不是心情郁结,何以得这样的病?她心疼他不能自由,看着一个在战场上拼杀的军人,日复一日落寞地被关在小屋里唱《四郎探母》,原本不该属于他的哀伤,却在他的唱词里流转,他击节: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飞……

她焦灼、痛苦,又无能为力,最终大病。少帅说:你不如去美国看病,也为我的自由向世界呼吁。如此,她才答应暂时离开。想不到的是,这个“暂时”竟然成了“永远”。

她总是记得他对她的好。生第四个孩子时,她大出血生命垂危,家里人 担心万一出了意外,三个年幼的孩子无人照顾,提出让她的侄女嫁给少帅。当时,少帅说:“我现在娶别的女人过门不是催她早死吗?即使她真的不行了也要她同意我才能答应。”虽然他自诩风流到处留情,但对待结发妻子,依然有份特别的义气和眷顾。她奇迹般地痊愈后,从此用尽全力地对他好。



张学良与于凤至在运动会上

但是,这些又怎么样呢?即便她那么好,命运也没有对她特别优待。初到美国,她经历了化疗和两次大规模的胸外科手术,不仅头发掉光而且左乳摘除,我想她真的是个太坚强的女子,硬是闯了过来。在生活的挣扎中,学外语、学炒股,投资房地产,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规划着和少帅的未来。

不料,她等来的却是一纸离婚协议书。

张学良去台湾后信仰基督教并接受洗礼。根据基督教教规,已婚男人只准有一位夫人。宋美龄于是抓住了这一点,用政治手腕胁迫张学良同于凤至离婚,好断绝张学良在美国的“后路”。于凤至对张学良是有大功的,离婚张学良实在于心不忍;另一方面他又笃信基督,与赵四小姐几十年相濡以沫,苦甘备尝。思前想后,张学良左右为难。(张学良和赵四小姐)

身在美国的于凤至知道这一情况后,提笔致信四小姐:

妹慧鉴:

时间过得真快,自从1940年我赴美医治乳癌,已经廿余年不曾见面,真是隔海翘首,天各一方!

记得是1928年秋天,在天津《大公报》上看到你父亲因你和汉卿到奉天而发表的《启事》,声称与你断绝父女关系。

那时虽然我与你还不相认,但却有耳闻。你是位聪明果断,知书达理的贤慧女子。你住进北陵后,潜心学业,在汉卿宣布东北易帜时,你成了他有力的助手。为了家庭和睦,你深明大义,甚至同意汉卿所提出的苛刻条件:不给你以夫人名义,对外以秘书称谓。从那时开始,你在你父亲和公众舆论的压力下,表现出超人的坚贞和顾全大局的心胸,这都成为我们日后真诚相处的基础与纽带!


- 左:十六岁的赵四;中:在舞场里与张学良一见钟情的赵四;右:陪伴张学良度过幽禁岁月的赵四

你我第一次见面,是1929年的冬天。我记得,那天沈阳大雪纷飞,我是从汉卿的言语上偶尔流露中得知你已产下一子,这本来是件喜事。但是我听说你为闾琳的降生而忧虑。因为你和汉卿并无夫妻名分,由你本人抚养婴儿实在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我在你临产以前,就为你备下了乳粉与乳婴的衣物。那时我不想到北陵探望,令你难为情。我思来想去,决定还是亲自到北陵看你。我冒着鹅毛大雪,带着蒋妈赶到你的住处,见了面我才知道你不仅是位聪明贤慧的妹妹,还是位美丽温柔的女子。当你听我说把孩子抱回大帅府,由我代你抚养时,你感动得嘴唇哆嗦,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你叫一声:“大姐!”就抱住我失声地哭了起来……

汉卿后来被囚于奉化,你已经由上海转香港。我非常理解你的处境,你和闾琳暂避香港完全是出于不得已!经我据理力争,宋美龄和蒋介石被迫同意我去奉化陪狱。嗣后,我随汉卿转辗了许多地方。转眼就是三年,妹,我只陪了汉卿3年,可是你却在牢中陪他20多年。你的意志是一般女人所不能相比的……

妹,回首逝去的岁月,汉卿对于我的敬重,对我的真情都是难以忘怀的。他为了尊重我,始终不肯给你以应得的名义……闾瑛和鹏飞带回了汉卿的信,他在信中谈及他在受洗时不能同时有两个妻子。我听后十分理解,事实上20多年的患难生活,你早已成为了汉卿最真挚的知己和伴侣了,我对你的忠贞表示敬佩……

现在我正式提出:为了尊重你和汉卿多年的患难深情,我同意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并且真诚地祝你们知己缔盟,偕老百年!

因为深爱着张学良,不忍他痛苦,于凤至无奈之下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从此,他成了别人的丈夫。

但是,她一生的签名,始终是“张于凤至”。后半生陪伴她的不过是他曾经给她写过的一首小诗:卿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深山古刹多梵语,别有天地非人间。痴情不过如此,一首诗,足以聊以此生。

但生命中的劫难依旧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四个孩子中,小儿子最早因病夭折。二战时,二儿子在炮火中精神失常,在去找爸爸的路途中,死于台湾的精神病院。她视如珍宝的孩子一个个离去,她早已痛彻心扉,然而,在一次飙车中,她愈加珍爱的大儿子也撞成了植物人,不久离她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她是尝遍了。晚年,她身边只有大女儿张闾瑛夫妇陪伴。

唯一的补偿是,她的投资越来越成功,她的地产投资都是在别人想不到的地方赚钱,她也炒股,同样成绩斐然,她成了洛杉矶华人圈的骄傲,可是,对于一个孤寂的老妇人,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她把两处别墅都按当年北京顺城王府家里的居住式样装饰起来,自己住一处,另一处留给张学良和赵四。

她一直等他到93岁。

她墓碑上的名字是:凤至·张。在她心里,他永远是她的丈夫,她吩咐在她的墓旁留个空穴给少帅,希望在另一个世界相伴。可是,赵四也在夏威夷神殿谷墓园自己的墓旁留了个空穴,两个女人无声地给少帅出了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最终,就像生前的选择一样,少帅在夏威夷长眠。他欠她的太多,再欠一次又何妨呢?

凤至·张,成为她此生的一个梦。有人说,是封建婚姻害了她,她和少帅之间没有爱情。所以注定了悲剧的命运。也许对吧,不是她好,就一定要爱她,但她足以让我这个看客心生怜悯。我佩服她,心疼她。她各方面都如此出色,最挑剔的传记都对她没有半句微词,最苛刻的旁观者都说不出她的不是,可她为什么却是落得如此归宿呢?

她会后悔吗?后悔在某个隔着烟尘的午后收留了那个跪地哭求的女孩,自己的家庭从此再不完整;后悔当年阴差阳错地离开西安,没有力阻少帅陪蒋介石去南京,挽救他于大半生的监禁;后悔曾经要求赵四在她患病期间照顾少帅,成全了别人的旷世奇恋,自己却孤老终生;后悔自己的矜持宽容大度,独自斟饮孤独与思念的苦酒,与其在历史中展览百年,实在不如伏在他肩头结结实实地痛哭一晚!

也许就是她太好了,所以少帅才会评价她:“她是最好的夫人”,这句话,看似褒奖,但对于她而言,多么冰冷。她只是一个夫人,好像一个职位。要说感情,有的,也只有尊重和感谢吧,所以他最后也没有选择她。

到底还是辜负了!我们总是辜负最爱我们的人,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忽略对我们最好的人,因为我们心里清楚,伤害她们的代价最小,她们的度量因爱而宽广,永远会不计前嫌地原谅,设身处地地体谅,所有的苦涩,她们情愿一个人扛。所以我们在他们宽广的爱中自由徜徉,不知底线。有一天,这个任由你任性的人消失不见时,你会不会若有所失?你会不会恍然大悟?


 

若爱,请珍惜。不爱,请彻底。等待,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布丁豆豆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pplekiss' 的评论 : 没,没,没,可能我的留言太少,让您误会了,您转我的文章,其实我很高兴,表示有人喜欢。再说了,您也注明了出处,我这用了好多网上的图片,都没地方和人知会一声,我这心里更过意不去。说,谢谢您!真心的!

另外,如果您喜欢这类的文章,我博客里的‘朝花夕拾’栏里还有几篇,其实也是转发的,不过加了些读后感一类的吧。若有兴趣,读读看吧。

谢谢!
Applekiss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布丁豆豆' 的评论 : 对不起 没有征求你意见先。。。。。。
布丁豆豆 发表评论于
哟,我的文章被转了,谢谢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