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布和爷们聊天目的是避嫌,以免人家把我当成莫泊桑>里的杜洛华,专门和贵族妇人厮混,以便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可惜我相貌平庸,气质一般,有谈不上才华横溢,穿戴亦普通。缺乏杜洛华的“杀手锏”——“漂亮”。我不过是天随人愿,上帝派谁来和我坐,我就和他“聊以自慰”,促膝谈心。
我在“十一”国庆节出差回门,就同这位爷们谈得投机,深入,接上了地气。他坐在我的left侧,靠近中道,我在中间,右侧还有一位女士。由于这位男士健谈,基本上没有女的插嘴机会,没她的啥事儿。
这位男士名叫TOM(汤姆),大约55岁(猜的,没有问)。他个子较高,五官端正,相貌堂堂,可说是一表人才,而且穿戴的非常得体,很整洁的西装,一看就是一个白领。而且非常的健谈,基本上我问他一句他答十句,恨不得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股脑儿和盘托出。他有比较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是有复杂经历的人。大学毕业起先在银行里作小职员,他说去金融界纯粹是投错胎,择业时毛毛草草,很快感觉到选得不正确。
他于是决定改头换面,选啥事儿呢?他突然发现特喜欢和人打交道,心里压根儿就想当心理治疗和咨询医生。因此不久辞掉银行工作,转去学习心理医生专业,运气不错,一路顺风,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困难就拿到了文凭。毕业后到一个私营医院干起医生的活来。这里稍微介绍一下,他是得到了PHD可以给心理病人咨询,尤其专长于帮哑巴学说话。但不是人们常说的内外妇产儿各科那种传统意义的医生。不过也是比较不错的专业,工作性质轻松,工作时间自由,责任和压力不大,收入还不菲。
后来又辗转到了政府所属的大型医院工作,一干就是20年,几年前红运来临,被提拔为管理人员,掌管医院布局和发展方面的工作。这个结局才是他人生的追求目标,我觉得他还有发展空间。他觉得是那种天生的管理人才,而且很喜欢现在坐在办公室,这里开会,那里出差,指导工作,制定一些方针,方案。另外和上下左右各种阶层的人士打交道,其实不容易,但他似乎如履平地,举重若轻,处理得四平八稳。每天过得都很有意思。这回出差就是出席中西部大区域,心理医院行政管理会议(在SAN ANTONIO)完毕回家。他还讲到,为了有和人打交道的机会,他选择了行政而不是像其他医生,按步就班的前进,直到当最好的医生。管理是他早年心里默定夺的人生目标,而且还轻而易举的实现了,感谢主给我命运的巧妙安排!
说起业余爱好,他特别喜欢旅游,尤其是出国玩儿。邀上同伴(PARTNER)。我问都去过哪里?他说法国。还有哪里,我又问道。法国,他答道。哈哈,法国为啥老法国,我又说。法国有什么不好的吗?我每隔十年去一回。
都有什么变化吗?我问道。九十年代去时富裕,现在变化大,变得穷了。为什么?我问。不知道,反正建设没进步,房子建筑破旧了,并且随处可见到要饭的人。嘿嘿。我又问:在哪里?巴黎和其他城市都一个样,穷了。不过我喜欢,还要去的。(我想,这就是美国人的旅游,中国人以玩得风声水起唯妙,追求见多识广,花样翻新,哪里会老跑到一个贫穷的地方去遭罪呢?)
突然我又问道,您的孩子有多大了。他似有些意外,停顿一下,略有些羞涩的说没有孩子。我是一个GAY。那就是我为什么和我的男伴儿出游嘛!我煞是吃惊,因为我们聊了2个时辰,一点也没有怀疑他是我们一样的正常性定位的男性,没有丝毫的歪腻(也许我在此方面不敏感)。可是他却斩钉截铁的强调他是GAY。已经40多年啦,习以为常。很喜欢(应当是LOVE)他的搭挡呃。
我似有所悟。曾几何时,GAY不仅在中国,而且在西方都讳莫如深的字眼,一般人都不会在公共场合暴露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最近一两年,人们的容忍度增大了不少,运动员,演员,一些行政官员相继大胆公开宣称自己是GAY。真是惊叹时代的进步呀。
今儿个我又长了些见识,GAY就在我们中间,我们大部分时候都不可能去问这种隐私。他们也是凡夫俗子的人,而且非常的温文儒雅。TOM就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主儿。别了,同性恋朋友,您让我学来一些对人尊重的道理,用你智慧和爽直让我对同性恋人群产生了比较好的印象,以前一直对他们抱有戒心,害怕直接打交道,看来这些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同性戀傾向。或稱同性愛、同性吸引等。男同性戀及女同性戀為性傾向的種類,是相同性別之間的個體產生愛慕、情感、性吸引及性行為吸引的現象。
同性戀行為。或稱同性戀生活模式。基於同性吸引,從而選擇這種包括同性之間的情感倚賴及性行為的生活模式。跟安樂死及死刑一樣, 這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道德倫理課題, 特別是男男性行為(但不一定是肛交)。
同性戀運動。或稱同志運動, LGBT(女及男同性戀, 雙性戀, 跨性別) social movements。 這是一場高度政治化的社會運動, 推動者未必有同性戀傾向或行為。自由主義者及性解放運動人士形容同性戀是一種自我身份認同和社會標籤,同性戀曾經被认为是一种性欲倒错,但不被自由主義者认可。他們解釋,同性恋作为少数群体没有被视为错误的原因,就像左利手一样。但是就于社会的常态意识、傳統或者宗教信仰等方面考虑,會認為同性恋是不可以接受的,過去及今天一些國家甚至对这一群体产生恐惧、排斥乃至憎恶,但仍有一班中間派人士,他們不恐惧及同性戀,但對其訴求有所批判及質疑,但在自由主義者眼中,他們仍然是恐惧同性戀。歷史上曾有過接受同性戀和壓制同性戀的時期,例如古希臘同性戀、古羅馬同性戀。部分國家,如北歐、西歐各國及美國數個州,最近幾十年的發展趨勢是增加同性戀的透明度、認同度、及提高同性戀者的法律權利,包括婚姻、領養、醫療保健等等。此外,動物同性戀現象、性傾向和生物學也是被社會、各界所廣泛注意到的議題。
在以上的三種定義中,社會人士有不同立場的組合: 如有人全都反對(如伊斯蘭教, 美國宗教右派及傳統中國文化); 有人不反對同性戀傾向, 但對同性戀行為及同性戀運動有保留或反對(如香港性文化學會及明光社); 亦有人雖然反對同性戀行為但仍支持同性戀運動(如左派基督徒); 亦有人認同同性戀行為但反對同性戀運動(如法國的Xavier, 他是反對同性婚姻的同性戀者);當然亦有人全都支持。
金赛在他的《男性性行为》(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Male,1948年)和《女性性行为》(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Female,1953年)中提到的实验,金赛的试验要求受访者在一个由绝对同性恋到绝对异性恋连续变化的性取向谱中评估自己的性取向,然后对受访者的自我评估结果以及受访者的行为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金赛认为大部分人显示出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双性恋者。很多人都会同时被双性所吸引,虽然通常他们更偏好于某一种性别,金赛以及他的同事据此认为,只有很少的人群(5-10%)是绝对的同性恋或异性恋。
觉他们心底都很善良,也察觉到了他们内心对大众的一丝丝抵触,这应该也是源自于社会大众的不完全接纳。他们在穿衣打扮以及自身形象塑造上都很用心,也经常看时尚杂志,他们会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不遗余力的打扮自己,尽管有时候看上去会有点娘,但不可否认,他们都有很朝气、很时尚的阳光成分。
社会对于同性恋的认同感愈来愈高,歧视同性恋者反而会受到大众的质疑。2011年,中国女明星吕丽萍在其微博上称同性恋是“犯罪”,遭到了网友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尽管如此,本组图片还是打上了马赛克,希望不要干扰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但愿在不远的将来,不再需要采用这样的技术手段。
北京牡丹园的元大都遗址公园(在什么地方?)是一个同志聚集地,那里经常会有“同志”们自发的聚集在这里.从社会学角度看,同性恋是一种自我身份的认同,即男同性恋者认同自己倾慕同性的倾向。树丛里经常可见到一对对的同志,十指紧扣,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