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冬季调理 有益全年健康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立冬一过,虽说没有天寒地冻,但冬意渐浓。衣服一天比一天多,早上离开温暖的被窝越来越难了,那些和冷相关的小疾病接踵而至……你可能会抱怨冬季带来的种种不便,但也别错失这个改善体质的好机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适当进补有助改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不过进补前最好弄清楚自己的体质,对于一般人群,食补胜过药补,进补的同时别忽视运动,要不你吃得再好,也不能被身体所利用。

  A

  冬季是调理良机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天气一冷胃口就打开,还特别想吃肉。陈瑞芳主任介绍,冬季是人体消化道最活跃的季节,利用这个季节进补才能更好地消化和吸收。其次,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冬天对应肾,肾为先天之本。中医有句耳熟能详的话——“秋收、冬藏”,意思是冬天适宜“藏精”,适当进补可以达到扶正固本的效果,为来年春天的“生发”打好基础。更形象的说法是,冬天进补能让我们身体这个土壤更肥沃,这样来年长的庄稼更好。

  冬季适合各种体质的人进行调理。中医认为“秋冬养阴”,阴虚体质的人经过冬季的进补调理,来年不容易动不动就上火、发热。滋补的食材比较容易上火,特别是对于有虚火或湿热体质的人,平时进补容易上火或虚不受补,但在冬天寒冷的季节里,通过中医调理,适量进补不容易上火。

  陈瑞芳建议,在进补前最好找医生辨别体质,看看你的体质是属于气虚、血虚,还是阴虚、阳虚,否则可能会弄巧反拙。对于湿热、痰湿体质的人(平时易有口干、口苦、口臭、便秘、喉咙痛等症状),在进补前可先吃“开路方”来进行调理,消除宿积、健运脾胃,然后再进补。

  B

  食补胜于药补

  一说到进补,很多人就想到冬虫夏草、人参、鹿茸这些名贵药材,觉得进补是件很奢侈的事儿。其实,对于健康人群,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药补”不如“食补”,食补花不了多少钱,同样能起到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的效果,甚至还更安全。

  食补平和、安全,但也是要辨明体质。陈瑞芳介绍,羊肉、鹿肉更适合阳虚体质(脸色黄白、畏寒怕冷、小便清长、白带清稀且量多)的人食用;兔肉、鸭肉更适合阴虚(经常口渴、喉咙干、容易失眠、心烦气躁、小便黄、大便干燥、虚不受补)的人食用;气虚(气力不足、体力和精力不足、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容易感冒、动则汗出)的人适合多吃牛肉、鸡肉。相比之下,鱼肉和猪肉性味平和,各种体质的人都适合。

  对于亚健康人群,可以在上述肉类的基础上搭配适宜的药材。气虚体质者可以选择红参、北芪、五指毛桃、党参作为搭配;气虚合并阳虚体质者首选高丽参;气虚合并阴虚者,太子参和西洋参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阳虚体质的人,当归生姜羊肉汤、党参北芪枸杞焖鹿肉都是经典的调理良方。而阴虚体质者可以用兔肉、鸭肉搭配沙参、麦冬、石斛、百合来做菜、煲汤。

  C

  多运动+好心情

  对于那些来医院希望开些药方进补调理的人,陈瑞芳在给他们开具药方后,还会给他们布置一项作业,就是要多运动。她解释,许多职场人士应酬多多,常常鱼肉过多,这些肥膏厚腻的食物消化不了,在体内会变成“湿邪”。当人体被湿邪包围时,会觉得很累,身体的各个功能都发挥不出来,其中也包括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不好,食用再滋补的东西也吸收不了。运动可以生阳,阳气升发出来,湿邪才会散去,脾胃的运化能力发挥出来,吃进去的食材、补品中的滋补成分才能被吸收、应用。

  此外,如果就诊者是“气郁”,那就需要做另一个功课——调适心情。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如果人总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肝气处于郁结状态,肝与胆汁分泌不好,同样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进而影响膏方的消化和吸收。除了运动外,让人心情愉悦还可以多看看有生命力的植物,比如花草、小动物和孩子,还可以坚持练练八段锦或太极拳。人的心情好了,身体中的气机顺畅,心中的“太阳”自然就升起来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