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60年 - 中篇:潮起(4)

徐志摩的思路,徐霞客的文笔。天马行空,喜欢写作。阅读历史、地理等知识,追寻探险背后的故事。曾上电视参加益智类竞赛节目-金头脑,并夺得月优胜。这就是我,一个爱好广泛的小伙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关键时刻,李鸿章出场了。老李此时正担任两广总督,是主管广东广西的最高长官。刚看到朝庭发来的宣战旨意后,顿时傻眼了,忙问幕僚:"元芳,此事你怎么看?"幕僚说:"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李鸿章何等老奸巨猾,当即回复朝庭说:"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就是说这个宣战诏书是"伪诏",因此我两广总督不把你当回事。南方的督抚们获悉李总督的电文后,决心大家一起抱团,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不久,在山东巡抚袁世凯,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地方重臣的倡导下,南方各省与外国领事团商订条约,即所谓巜东南互保章程>>。同朝庭大唱反调。
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井水不犯河水。各省督抚保护在辖区内外国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地方治安;而外国列强军队不得在辖区内无故寻衅闹事。
在东南互保事件中,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摆上台面,朝庭成了最大的输家。但碍于现实,也不敢处罚东南的地方实力派,只能掩气吞声,承认既成事实。
从此以后,朝庭的军事财政两条腿失灵,只剩下大义名分来约束地方大员。
而地方的督抚们成为了事件的?家。
通过互保协议,督抚们阻止了战火扩大,保住了政治资本;既稳住了洋人;也没有激怒朝庭;左右逢源,两面讨好。
在南方,督抚们和洋人把酒言欢;在北方,朝廷和列强拼个你死我活。
七月,联军占领天津;八月,清军主力与联军在北京附近决战,清军惨败,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出逃山西,陕西。联军在北京大肆劫掠。史称庚子国变。
稍后的几个月,列强与清庭且战且和。一方面,以李鸿章为谈判代表的清政府与洋人商谈和谈条件;另一方面,联军也没有歇着,以武力相威胁,要求慈禧太后处决、流放各个主战派大臣;并耶缔义和团。
既然打也打不过,老太后只能认怂了,全盘答应列强的和谈条件。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偿白银9.8亿两白银,并给予列强很多的特权(如驻军要求等等)。
由于列强各国的矛盾和互相牵制,中国避免了被瓜分的命运。但是,由于朝庭的税收都作为了偿还9.8亿赔款的担保,大清的财政命脉被洋人捏在手心里;而通过在京师附近的驻军,列强也可以保证清政府对他们服服帖帖。此一役,清政府对列强是彻底服了,以后只能装孙子了。
清政府在这场义和团的动乱中是一败涂地。朝庭威信扫地;军事力量遭到重创;财政困难;中央的官僚也出现无人可用的情形。
相反,地方势力却几乎毫发无损。因为东南互保的关系,南方的经济得以保存。袁世凯张之洞率领的新军也没有损失。双方实力的此消彼长,使地方大有和中央分庭抗礼之势。
风雨飘摇的大清也是命不该绝。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领导人大难不死,地方也不敢有非分之想。
地方上的精英对朝廷有所期待。希望皇上太后能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而朝庭也寄希望以改革来挽回人心,走出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清末新政粉墨登场。

ilovenz 发表评论于
向11国宣战是西太后最大的混招,从此朝廷威信丧失大半。孙文等革命党才有更多机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