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壺口瀑布古已聞名,《水經注》載:“禹治水,壺口始。”明代有位詩人寫《壺口》一詩贊道:“源出昆侖衍大流,玉關九轉一壺收。雙騰虯淺直沖鬥,三鼓鯨鱗敢負舟。”明陳維藩在《壺口秋風》詩中描寫到:“秋風卷起千層浪,晚日迎來萬丈紅”。唐代著名詩人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勾畫出了大河奔流的壯觀景象。
黃河入“壺口”處,500餘米寬的洪流驟然被兩岸所束縛,上寬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騰傾湧,聲勢如同在巨大無比的壺中傾出。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霧,騰空而起,恰似從水底冒出的滾滾濃煙,十几里外可以望見,黃河壺口瀑布以其氣吞山河之勢,聲絕九霄之壯著稱於世。
壺口水霧的大小與季節、流量有關。冬季河面封凍,瀑布多成冰淩,地表來水減少,壺口流量降至150—500立方米/秒,激浪不大,飛出槽面水霧甚少;夏季流量大增,水流溢出深槽,落差甚小,瀑布消失,不易形成升入高空的濃密水霧;春秋兩季,流量適中,氣溫不高,瀑布落差在20米以上,急流飛濺,形成彌漫在空中的大霧,即“水底冒煙”一景。
我於2014年5月中旬開始山西自由行,先後參觀山西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五臺山、雲岡石窟。同時參觀應縣木塔、恆山懸空寺、王家大院、洪洞大槐樹,最後參觀頗為爭議的天下第一門,臨汾華門。5月底到達山西吉縣壺口,有幸見到“水底冒煙”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