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平等与否讨论,想举一个例子让大家各取所需地解读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下乡时的某县城,公社对知青办学习班时说的县城发生的一件事。
一位农村老太,那时的老太可不是现在人们口中的七老八十,虽说那时形势好阳光灿烂, 但也不是说老太的定义是一百。
农妇上食品收购站卖了家里喂的猪,其实还可以再喂养些时间等再长大些,但因为家里有人生病住进了县医院,急需钱,所以等不得猪长得更大了,卖了猪得了九十几块, 揣上去医院,到医院发现钱没了,急得回原路寻找,未果, 气急之下,跑树林上了吊自杀了。
该事被县里作为知青教育材料, 因为被界定是上海知青偷了,的确上海知青中是有“拤手”(有多少人记得起文革中上海话里的这个词?)

1。那时的医院是先入院再收钱;
2。那时的农民是没有公费医疗的,住院得自己掏腰包,城乡不一样(城里泛指吃公家饭的);
3。知青里有坏人,其实贫下中农也未必个个是雷锋;
4。谁让你把知青整下乡的?拤手不下乡就不会糟践乡里人;
5。农妇知道收了入院不等于真正治疗,急需筹钱是继续治疗的前提,所以才走了绝路;
6。县城的治安很大程度是知青的到来而变坏;
7。那时大概没人想到“医闹”;
8。农民敢到县城闹?你八代贫农也挡不住县城一个小干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