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侣是人生的最后一本存折
人生一世,有什么也不如有个好伴侣,没什么也不能没个好晚年。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伴侣就是夫妻,百里挑一,百看不厌,百年好合,白头到老。
常言道:妻子是丈夫生命中的最后一个观众,丈夫是妻子人生中的最后一本存折。所谓“最后一个观众”,是指一个男人的一生不管怎样度过,真正看到你人生谢幕那一刻的不是别人,而是你的妻子;所谓“最后一本存折”,指的是一个女性步入老年之后,尽管可以五世同堂,儿孙绕膝,但真正能够无怨无悔奉陪你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不是别人,只有你的丈夫。当然,“观众”与“存折”对换过来,也是一样的。
纵观世间夫妻,绝大多数都是因性而结合,因爱而发展,因情而长久。这个情,就是亲情与恩情。一对体貌相差较大的夫妻之所以能够白头偕老,一对学识上天差地远的夫妻之所以能够相伴终生,一对年轻时打打闹闹的夫妻、进入老年后却突然相敬如宾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是他们之间的“爱情”有了多大发展,而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相濡以沫的日常生活中,储存下了多少“恩情”。
半路夫妻,破镜重圆,只要心中有爱,这类夫妻也是会长久的,因为他们之间的“恩情”来自内心久违的一份感恩与释怀,还有关爱与仰慕。正是这种情感,促成了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了共同的汇合点。
永恒的恩情,通常都不是来自夫妻幸运阶段的锦上添花,而是来自失意阶段的雪中送炭:或一方落难时的舍命相救,或一方患病期间的精心服侍,或惨淡日子中的无怨无悔,或众叛亲离时的不离不弃等等。这种感情,是任何物质利益和名利引诱都不能替代的。世间恩爱夫妻之所以把“恩”放在前面,把“爱”放在后面,就是因为他们之间的“恩情”,早已远远超过了“爱情”的分量。
男女间夫妻一场,年轻时是性伙伴,中年时是事业助手,而进入老年之后,由于相处时间久了,各自身上潜在的父性和母性都会在无意中流露出来,渐渐演变成了对方“父母”的角色,像呵护自己的儿女一样呵护起了自己的生活伴侣,不管对方身上有多少缺点和不足,也不管他们在年轻时犯下过多少不可原谅的错误,或者曾经给自己造成过多么大的伤害,都能够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下来、宽容下来,为自己一生画上一个幸福的句号。
有人问:什么时候才算老年夫妻?其实,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老年夫妻只是一种对于恩情理解的成熟心态。严格说来,这才是爱。虽然这种爱没有多少浪漫的成分,但由于它充满了亲情、恩德、友爱和互助,所以,即便没有多少爱情,也照样使婚姻变得温馨而快乐。
对于现代人来讲,伴侣也不一定就是夫妻,也可能是自己的一种信仰,或者寄托,也可能是自己的某种职业爱好,还可能是与自己终生相伴的友人。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也许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变化太快,传统夫妻关系的稳定性受到冲击,进而暂时被其它形式的“伴侣”所取代。但无论如何,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恩情,是永远也冲淡不了的。
在常人的眼睛里,人生一世,有什么也别有病,没什么也别没钱;而在天目中,有什么也不如有个好伴侣,没什么也不能没个好晚年。朋友,你说呢?
(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