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环境

天南地北,虚虚实实,过去未来,随便说说,想那说那。--- 也不全是瞎掰,信不信在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所谓的教育有两个方面:目的和方法。目的是要达成什么,方法是怎么达成。

今天不说目的,只说方法。 (例如孩子的独立思考精神是达成的目的,不是方法, 故不在这儿讨论)

对孩子的教育可谓是各人有各人的高招,各人有各人的难处。推呀,体罚,说教,启发,作朋友, 和孩子交心等等。

过去的人们怎么教育孩子子,咱不太清楚,只知道孟子的妈,为了教育孩子,好几次搬家。看到这,有点纳闷,搬家和教育孩子有什么关系。后来想,可能主要是为孩子找个好环境。

这里的环境,不是自然环境,象什么有山有水,风景美丽, 环境幽静什么的,这里的环境是人文方面的环境。

人是社会性的人,人对周围的人文环境很敏感。就拿成人来说,有几个人不在乎别人怎么看看,怎么说自己,不关心或 不了解别人在干什么。中国人对别人的看法和做什么可能更关心。谁家买了新车,盖了新房,孩子上了什么大学,等等。很多人会根据别人的行为和态度调节自己的语言行为和生活方式。 这无可非厚,因为人的社会性是人最重要的特征。

那么,孩子也一样, 很在乎别人(同龄人)的看法,同龄人的行为,语言,甚至衣着。 其重视程度要比我们成人更甚,因为是孩子。很多孩子宁愿受父母的责罚,也不愿意脱离他所处的人文环境,不愿意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所以,引导和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同龄人的影响。如果周围大部分孩子都会一种乐器,你的孩子肯定也要学一种乐器。如果他的朋友都在忙“奥数”, 他肯定也要试试看,至少会很关心。 如果别的孩子都在爬藤,谈论和准备。你的孩子肯定不会甘心落后。 如果别的孩子都在“创业“,开公司什么的, 你的孩子也一定会在找寻哪儿有什么商机。

当然,最难办的事是怎么才能有这样的人文环境,或者自己希望人文环境。有时候是运气,有时候是条件。人家孟母能多次搬家, 说明人家有哪个条件。这可能是很多美国孩子上私立学校的重要原因(倒不一定是数理化好)。

反过来,看一个孩子的内心实际情况,只要看他的朋友就会八九不离十。

要说的是,如果你要“推”孩子成什么样,只要能把孩子推到那样的人文环境中(小朋友中),就基本大功告成。没有那样的小朋友咋办,找呀。或者象孟子的母亲,搬家。 要不然你就得费老鼻子劲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