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当数学老师(27)

在“青少年教育心理学”的课堂上,我说到我对茉莉花的疑惑。我问教授,从青少年心理学的角度,该如何解释茉莉花这奇怪的变化呢?

教授解释说,十六岁是小孩从少年向成年过渡的年龄,机械记忆已经开始弱化,理解记忆迅速发展,因而他们不再愿意接受机械记忆式的教育,他们要求更多的理解式的教育。作为老师,不能再要求学生反复机械地做同一种类型的作业练习,要给学生不断添加新的内容。即使想要学生复习和巩固学过的知识,也要结合新的内容来复习。否则,孩子就会很抗拒,一些调皮的学生,就会出现不耐烦,甚至故意捣乱的行为。

教授估计,是我的前任老师可能要求茉莉花做太多她已经懂的练习题,她不想做,觉得烦,但老师坚持要她做,她就有可能在课堂上故意捣乱了;而我正是顺应了茉莉花的心理,让茉莉花去学她以前还没真正学懂的部分,使她对学习产生兴趣。

我不知道教授的估计对不对。

有一天,我帮茉莉花批改完作业后,就故意表扬茉莉花一番:“你的作业做得很好,你的课堂表现也非常好,继续努力。”

茉莉花礼貌地说:“谢谢老师!”

茉莉花和我有些熟络了,跟我说话也没那么羞涩,放开了很多。

我趁机问她:“你以前在比特老师的班上课不专心,现在明白过来了,是不是?”

她点点头。

我问她:“你是怎么明白的,是不是快要考试,所以要专心上课?”

她说:“不是,是你知道我哪些懂,哪些不懂。你只教我不懂的东西,而比特老师总是要求我反反复复做那些我早就学会的计算,很烦的。”

我接着她的话:“所以你就故意在他的课堂上捣乱,对不对?”

她点点头,表示我说对了。

教授说得一点都没错。原来这孩子对被要求反反复复做早已经学会的东西,用捣乱来表示抗议。那天第一时间我就说,如果她做对了,我就算她已经会了这句话,让茉莉花相信我不是一个烦闷的老师。

这使我意识到,在美国当老师,真需要点方法和技巧,要明白学生想要些什么,不喜欢些什么,要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去学习他们不喜欢的科目。否则,他们会捣乱课堂以示抗议。现在的孩子,用当今流行的词来说,就是“任性”,学生不是要听从老师,而是老师反而要调节自己来适应学生。孩子都被这个自由世界惯成“小皇帝”了。

而在中国,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是要顺从听话,所以很多中国学生都可以逆来顺受,即使他们觉得这堂课太烦闷,也很少会在课堂上故意捣乱的。这也算得上是中国和美国课堂上的文化差异吧。不过,这种差异也在当今世界的潮流中日益缩小,看来中国也很快会与世界接轨的。

我对她说:“你也不必捣乱啊,你可以跟老师说说你的想法,告诉老师给你换个题目。”

她说:“比特老师不听我的,不像你这么友善,那我就只能捣乱。”

考试的那一天,我帮茉莉花进行最后的复习,我无意中发现她的书包里有一把大约有六吋长的水果刀。

本来这也不算什么,但对这所学校来说,却是很严重的事件,因为我们这种学校,有相当部分学生属于“边缘青少年”,随时都有可能因一些小争执而情绪失控,以致发生伤人的暴力行为。为了防范校园暴力的发生,学校规定,学生不允许携带任何可能伤人的器具上课,就算是一把小小的水果刀也是违规。如有违反,学校采取的是零容忍政策,一律开除。

美国的学校,纪律是严明的,对任何人都不会网开一面。违反了就是违反了,必须按规定执行。这和中国的学校有很大的区别。

我问她:“你怎么带一把刀来上课?”我故意略去“水果”两个字。

她毫不在乎地说:“这只是一把水果刀,削水果用的。”

我提醒她:“你知道学校的规定吗?”

她说:“我知道。”

她把书包敞开让我清楚地看到里面那把水果刀。我看了一下,确实是一把普通的水果刀,一点都不锋利,有点像吃西餐时切牛扒用的那种牛扒刀。

我说:“即使是水果刀也不能带到课室来,你知道吧?”

她说:“我会把它放回宿舍的。”

我说:“我不想你被学校开除,你放学后就赶快把这把水果刀放回宿舍去,以后再也不要带到课室来,如果我发现你再次违规,我会马上报告给学校的,知道吗?”

她说:“知道了。”

茉莉花很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她来告诉我她的考试成绩。我表扬了她一番,但我还是再次提醒她:“千万别再把水果刀带到任何课室,明白吗?”

她点点头:“我知道了。”

茉莉花结束了我的课,她不再是我的学生。

西雅图也表扬了我一番,说我对付调皮捣蛋的学生最有办法。

但我说:“不是这么一回事,我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是我知道茉莉花为什么捣乱而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西雅图说:“我明白,这就是你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赞扬时总是很谦虚。”

其实,我并不是谦虚。西雅图哪里知道,茉莉花并没有任何捣乱的行为,很自然,我对茉莉花也就没有付出特别的努力,就像教一个普通的学生一样,我只是顺从了茉莉花学习上的心理特点而已。

可是,一个月之后,茉莉花又带了把水果刀去课室上课,被保安人员抓了个正着。茉莉花马上就被学校开除了,学校当即通知她的父母来学校把她带回家。

至今还是一个谜,茉莉花为什么要再次带把水果刀去上课呢?难道她真的以为,为了图方便,带把一点都不锋利的水果刀去上课,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如果事实是这样,我真为茉莉花感到惋惜。一个十六岁的孩子,还不懂得这种事情是儿戏不得的!我后悔当初没有认认真真给茉莉花讲明这种事情的严重后果。

当然,茉莉花也有可能是别的原因要这样做,只有她自己知道。

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665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aoyangdelp' 的评论 :
我觉得是一种歧视,因为有不少美国学生的情况都比辉仔好得多,都得到IAP,而且都是同一个医生鉴定的。如果是不同的医生鉴定,就没有可比性,每个医生掌握的尺度不同,可以理解。但是,出自同一个医生而得出不公平的结论,就是一种歧视。这医生一直强调辉仔是英文问题而不是学习上的障碍,而我是用中文教他的,不存在英文问题。我教过同一医生鉴定的IAP学生,我用英文教这些学生,他们都比辉仔好很多很多。难道这还不算歧视中国学生吗?
laoyangdelp 发表评论于
为什么楼主因为辉仔的数障就认为美国人对中国移民有歧视呢?我有一个白人朋友,收养了一个男孩,男孩就有数障问题,父母为了让他得到IAP花了不知多少心血,最后还是没有得到。现在孩子已经24岁了,外表看上去好好的,可是就是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这能说美国人歧视白人吗?
665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ww12345' 的评论 :
谢谢解释。
www12345 发表评论于
百度:因材施教

详细解释 百科释义
【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示例】: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以便~。
leeyan 发表评论于
谢谢老师。俺语言课不好,中英文都是历来所有学课分数最低的,所以到后来共他课也无法读了。因为数理化我做题都是去套公式,那个能套上全部条件就是那个。有郭老师这样的学生真福气
因材施教的材字会不会是指学生呢,就是老师说的根据学生特点去教,老师需要很用心了解学生,再根据学生设计方案,具体操作就是俺不会的难度,老师是用心的好人
人在斐济 发表评论于
奥巴马是最大的黑马 ,有意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