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毕业了 (上)
1990年6月下旬。清华大学学生宿舍16楼。
五字班的男生住在三层。所谓五字班,即1985年入学的本科生。清华学制五年,85年入学,到90年正好毕业。
按照往年的惯例,清华大学今年也应该在全校范围内搞一个本校的研究生资格考试。这种关起门来的考试,其难度自然远远高于历年的国家统一的研究生考试,这样大致有50%的本科毕业生能通过并留下来读研;筛选后剩下的毕业生还有一次机会,可以参加几个月后的国家统考,这中间又有约80%的人考取。这样扣除了能读研的,每年参加分配的毕业生屈指可数。而这些直接参加工作的毕业生,通常每个人手里都有5到10份工作可供挑选。
那几年清华高层为此挨了不少抱怨,很多难听的话,比如“近亲繁殖”等,都一股脑地甩给高层。高层对自己办学成功相当满意,但是对外的身段也同样的软:我们其实非常愿意招收外校的毕业生来读研,这样利于学生的发展,可惜符合要求的没那么多;至于参加分配的学生供不应求么,那是社会各界对我们的肯定,我们将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今年却非比寻常。由于去年众所周知的原因,1990年全国开始“治理整顿”,经济紧缩。研究生比例大幅度缩减,很多用人单位没有新缺,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出现了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尽管如此,清华大学受到的影响相对其它院校还是要小一些,10%的学生仍然有机会保送读研,其余的学生虽然参加分配,但总会有工作。各班的辅导员或班主任为自己的学生忙前忙后,出了大力。过了6月中旬,每个同学基本上都有了着落。
为了缓解就业压力,1990年在毕业分配问题上国家教委继续执行前两年推出的“双向选择”的方案。大学生可以自己找工作,或者服从国家分配。如果自己找到了事业性单位的工作,而这个工作又占用了国家干部的指标,也算服从了国家分配;如果“下海”,国家从此就不再管了。
袁科的毕业课题是穆斯堡尔谱分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恰好有一个研究室做这个方向,当然研究对象不再是固体物理样品,而是高分子蛋白。经过一轮面试,袁科轻松地拿到了这份工作。按照1990年中国科学院的标准,袁科每个月的基本工资70元,加上北京的副食补贴等额外收入,每个月净收入121元。人事处答应5年后可以适当考虑解决住房问题。但是由于近几年来年青人纷纷出国留学,生物物理所又加了一条限制:新人必须签5年合同,在这个期间如果走人必须缴纳一大笔违约金。望着那一笔超过了这5年工资总和好几倍的金额,袁科在签字的那一刹那犹豫了。
这一犹豫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午饭的时间到了。袁科一点胃口都没有,但是又不能不吃。他只好下楼,到十食堂买好了午饭,准备回宿舍慢慢吃,出食堂大门的时候碰上了老秦。老秦来自湖北,跟袁科是好哥们,过去同班,分专业以后老秦学的是近代物理,也就是核物理,就不在一个班了。俩人一起往宿舍方向走,路过十食堂的后院,到处是摞在一起的一筐筐的蔬菜,老秦看了看,顺手拿了棵卷心菜。袁科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听说回原籍的特别多。”老秦把卷心菜的最外一层剥下来,丢在地上。
“是啊。据我所知,小关回东北石化总院,还算不错吧;老刘去太原七所;小驹回包头;只有轱辘留京了,去国营261厂;大山回济南,也下工厂了。”
“学物理的下工厂,真好笑。”
“那又有什么办法?----听说你要去南方了。”
“汕头,那儿有个医疗器械进出口公司。主要业务就是推销这些进口器械,推销对象是长江以南的各家医院。”
“专业对口么?”
“这没的说。主要做X光机,CT,超声波谱仪,这些都属于医学物理,算是应用物理的分支。”
“我是说你做推销,这你行么?”
“那有什么行不行的。不然怎么办?去做研究?我倒是想。那你不得先念个研究生吧?现在怎么念?你说怎么念?”老秦说着说着就来了气。
袁科哑口无言,只好劝他。老秦气哼哼地发了一通牢骚,最后扔下一句“国家再这么搞几年就完了”,然后俩人就分了手。老秦的宿舍在13楼,与16楼隔了一条马路。
回了宿舍,袁科慢慢吃着饭,时不时将饭盆里的几块大肥肉片挑出来,准备等一会儿倒掉。同屋的大壮已经回来了,正剥着一棵顺回来的大葱,准备放在菜里。
清华学生食堂的伙食在80年代末的全国重点高校中算是中下了。袁科曾经和三个同学在大二的暑假骑车去了趟天津找同学玩,在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各吃了几天,大家吃得赞不绝口。天大的同学却说,他们经常因为对伙食不满而跟食堂的师傅干仗。袁科他们不禁感慨万千。天津真是吃货的天堂。清华如果能吃成这样,他们早天天给师傅们烧高香了。看来清华还是课业太重,学子们实在没有精力计较伙食,也就给啥吃啥了。五年学下来,毕业生里极少能看到胖子。
袁科胡乱吃了午饭,到水房倒掉了那些肥肉片,洗干净了饭盆。回来时在走廊上正好碰到了邻屋的大江。大江当年以贵州省第四名的成绩考入清华。
“定了去哪儿了吗?这几天一直见不着你呀。”
“九院。”
“开什么玩笑?!”
这次袁科室真吃惊了,同学中有不少回原籍的,甚至下工厂的,但都是在东部各省。大江说的是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却是在四川绵阳。九院属于大三线,待遇自然不错,但是地理位置毕竟过于偏僻。
九院一直渴望从清华物理系要到新人,但是这些年清华物理系的毕业生读研比例太高,而少数没有读研的学生工作选择又太多。在过去的十年里,九院年年来清华要人,却从来没要到过一名毕业生。今年情况特殊,九院捡到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