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上海的干部宿舍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就只知道东庙(后来的东安)二村,因为阿拉屋里很近,又正在我读书的学校附近,我们那时就知道, 是柯庆施逼着那些市委领导干部搬进东安新村的, 后来柯因保安而搬离后,其他如大干部立马搬走了,只有曹荻秋,老老实实规规矩矩住了好些年,算是个好干部--转载者

有人问“爱棠”在哪里,其实就在康平路旁边的一条小马路上。是幢高级公寓,曹荻秋、石英等市领导都曾经住过。

至于康平路100弄,那是60年代造的。当时,要重新在全国成立大区,华东区的管理机构就设在上海。从全国调来许多干部,成立华东局。100弄就是为调来上海的华东局干部建造的宿舍,入住者都是华东局的部、局级干部。所以,那些原来就在上海的干部,基本都不住在100弄,住100弄的,都是60年代调来的。不过,华东局再高级点的干部,例如华东局的书记们,住的是更好的房子,所以也不住在100弄。

上海专为干部建造的住宅区,还有东安新村、天山新村等。1958年,上海落成一批工人新村,柯要求市委所有领导干部,除年岁大者或正在患病者,全部搬出花园洋房或公寓,去工人新村与工人为邻。他自己首先带头,于1959年春节前带头搬入东庙二村。那是上海西南地区的一个工人住宅群,居住条件比花园洋房自然差许多。共产党取得政权后,上海高级干部大多入住条件较好的花园洋房或公寓,柯庆施要求干部搬出高级住宅,显然是希望干部们缩短与老百姓的距离。 当时,康平路市委机关大院对面,有几幢上海本地的中国式砖瓦房,没有煤卫设备,甚至用水都是在屋外接个自来水龙头。这样的房子和整个康平路的花园洋房显得很不协调,市委办公厅几次要拆除,都被柯庆施拦下,一定要保留这些房子。柯庆施说,放在那里,每天看到,就会提醒我,还有老百姓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但柯庆施在东安二村也没有住多久,据说是因为保卫工作困难。柯庆施搬出,其他干部也都跟着搬出。最后,只剩一些科级处级干部还住在哪里。至于天山新村,入住者主要是基层干部。

100弄是1949年后,上海建造的规格最高的住宅(当然,那些招待所还要高级),有四室二卫一套的,有三室二卫一套的,也有二室的,按级别分配。而且还配有当时别的住宅都没有的热水洗澡设备。大门口有门卫,他人不得随意进出。为了管理那些高干的孩子,还曾经专门聘请过校外辅导员。不过那位辅导员自己也很年轻,根本压不住那些趾高气扬的高干子女。

其实,在100弄之前,还有一些地方的新造住宅,条件也很好,例如闵行一号路沿街的住宅,也是三室或二室一套,木头地板,闵行红旗新村的住宅,还是上下两层一套的。天山新村也有这样的住宅。都是1958年大跃进时建造的。不过后来都被批判为“贪大求洋”。而且,绝大多数套房,都分给几家合住,原来设计的优点就体现不出来了。只有少数厂长、书记、总工程师,才是一家独住。那些房子,到改革开放时,都还是那个地区的好房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