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的日子里转瞬的记忆----2015-01-03 《和探亲的老爸吵架》

有心的日子有滋有味,有爱的生活有声有色;用普通的文字书写平凡和特别的日子,以朴实的语调讲述平静与心跳的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说到文化的差异,小孩子也许只是不明白中国文化而闹出笑话,大人们可能就会因为这个差异闹出矛盾,生出不愉快。


    今天几个朋友在S家里聚会,酒过三巡,大家都兴致很高。最后有人提议再干一杯啤酒,S的酒杯空啦,他要再去倒一杯。这时候,在家里探亲的S的父亲有意见了,不许S再喝。

    S说朋友一年聚一次不容易,多喝一杯大家高兴高兴。老爷子认为,儿子有糖尿病,多喝对身体不好。

    当着S的朋友们,老爷子直接训斥儿子,毫不给面子。而S也生气,感觉自己成家有孩子了应该自己做主了,用不着自己父亲还管着自己;加上多喝一杯也不至于对健康有大的损害。可老爷子也不示弱,坚持阻止。相持不下,为了缓和气氛,为父子双方都找个台阶下,旁边的朋友就劝说道,新年就多喝这最后一杯吧。

    不曾想,老爷子炸了,连这位劝说的朋友一起指责,说他不是真朋友,是酒肉朋友,真正的朋友应该为自己朋友的健康着想。从当众批评儿子到控诉儿子朋友,这一下矛盾升级了。

    老人瞪着眼睛红着脸,朋友也尴尬地沉默着,我们只能尽力尝试着再一番劝解。老人依旧固执己见,S本来就不痛快,看到父亲连自己的朋友也骂,更没法冷静下来。他反抗父亲的不尊重和干涉,大声说这里是自己的家,自己可以做决定。而老头更生气,认为这混小子忘恩负义,说这样的话简直是大逆不道。

    两代人之间本来就有代沟,加上S早在日本呆过多年,之后移民加拿大又是几年,文化价值观早就有了很大的改变;而老父亲对儿子的认知也许还停留在多年前。究竟谁对谁错?老人认为儿子该听自己的话,关键自己还是为儿子的健康着想,提的建议绝对是没错的;可是儿子说,这是我的生活我的身体,我可以自己做主。父亲对于儿子不听自己的话,说他忘本,虽说这是儿子的家,可也是双方父母当初的养育与帮助让他们迈出了自己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儿子认为父亲的行为是不尊重他,就算父母养育自己也曾经资助过自己,但是这毕竟还是自己的家。作为一家之主,自己在自己家都得不到尊重,心里能痛快吗?

    老人的固执,和儿子的坚持,以及酒精的作用,最终儿子甩手出门,朋友离席。新年的聚会不欢而散。

    移民中不少父母探亲住在儿女家都出现过类似的文化差异引起的家庭危机。按照西方观点,孩子成家了就是家的主人,来探亲的父母其实就是住在别人家。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父母养育了孩子,有权随时到孩子家里,也依然可以对孩子家里的事情有决定权。因为孩子不管多大,在父母眼里心里永远是需要父母指导关心的。 

    如果有洋女婿,家里反而不容易出现这样的直接矛盾。因为父母在看见洋人的时候,已经在心里做好了接受西方文化的准备,也就是说,已经自动站远了距离。而看到中国面孔的小辈,父母就自然而然的全部当做和自己有一样文化背景的处理啦,从而忽略了人内在的想法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个对再亲的儿女都是一样的规律。

    矛盾既然出现了,就想办法解决。这时候需要双方冷静下来,带着耐心和尊重好好交流。做孩子的尽力体谅父母的文化背景,告诉父母这些年和父母不在一起的岁月里自己观念的变化。中国父母和孩子平等交流的机会往往比较少,加上成家后大家又常年不在一起,更感到彼此的文化差异之大隔阂之深。移民之后,又有不同国家的文化。我们比父母年轻,就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而言,老年人的压力要大一些。再加上我们是从他们那个环境里出来的,对于这个差异已经有了一个预先的接受过程,比他们早一步消化掉了当初面临不同文化差异带来的困惑震惊和不适。所以我们比父母要更有责任主动做好这份沟通疏导工作。做父母的多半是爱孩子的,一定会愿意逐渐理解和尊重孩子,只是他们需要时间,相应地我们需要耐心。只要有耐心有决心,彼此宽容与换位思考,最重要的是有亲人间的爱,相信最终大家都会度过文化差异带来两辈人之间的危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