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名家排名(转)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古代中医名家排名

一、圣人级高手:神农、岐伯、黄帝、扁鹊、张仲景(排名不分先后)。

        神农,代表著《神农本草经》,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文简而义精。中医药学源头,现在人只知道《本草纲目》 ,不知《神农本草经》,真是悲哀啊。
        岐伯、黄帝,谈医论道而成《黄帝内经》,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中医理论的源头。
        扁鹊,解《黄帝内经》而著《难经》,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扁鹊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张仲景亦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神农、岐伯、黄帝,其所著之书,均为托名,其三人是否精于医学,无从考证。但这三本书的作者,是高手无疑。既不知其名,就称这三名绝顶高手为“神农、岐伯、黄帝”吧。
       扁鹊,应当有其人。但《难经》一书是否出于扁鹊之手,亦难考证。
       故以上四人,都具有传奇色彩, 现在,历史上真正的医圣,活生生的一个人,即将出场。
       他,就是张仲景。
       张仲景,在与东汉瘟疫的斗争中,本神农之药性,源岐黄之医论,采千圣之精粹,著《伤寒杂病论》。历朝名家,无一不推崇张仲景,历代高手,无一不从张仲景的学说中吸取营养。张仲景之于中医,尤如孔子之于儒家,医圣二字,舍仲景其谁?

       二、绝顶高手:长桑、公乘阳庆、仓公、华佗、董奉

       长桑,传禁方于扁鹊,扁鹊遂成大医;
       公乘阳庆,传脉学于仓公;
       仓公,即淳于意,曾任齐太仓令,后因故获罪当刑,其女缇萦上书文帝,愿以身代,得免。
          华佗,就不用说了。
         董奉,与张仲景、华佗并称“建安三神医”, 其医德高尚,对所治愈病人只要求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以示报答。日久成林,董氏每于杏熟时于树下作一草仓,如欲得杏者,可用谷易之。重奉以所得之谷赈济 贫穷,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学家。
        然上述高手,没有传下著作 ,或有医案,亦简,不好评价。其绝学,亦没有流传下来,故称“绝顶高手”。后世历代医学,均从岐黄、神农、扁鹊、仲景流出。

       三、一流高手:孙思邈、傅青主、徐灵胎、黄元御、陈修园、郑钦安 (按时代排名)

        孙思邈,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誉为“药王”。张仲景医学至此,已丢失部分,然仲景之貌尤在。
        傅青主,反清复明人士,其书以其徒陈士铎之名流传下来。
        徐灵胎,清朝乾隆时期人,自学成才。中国古代著名水利专家,著名音乐学家,精于经学,旁通百家。其医家更是精湛。既反对滥用寒凉,又反对一味温补。读万卷书,通圣人理。
        黄元御,乾隆御医,因年轻时被庸医所误,一眼失明,遂自学中医,成一代宗师。
        陈修园,清朝名医。
        郑钦安,清末名医,火神派鼻祖。主张治病应分阴阳,强调阴虚者,扶阴抑阳,阳虚者,扶阳抑阴。因其所治病人,阳虚居多,故常以大量姜、桂、附救危于顷刻之间,后人尊其为“火神”,却不知钦安祖师,其实最讲究阴阳平衡,后世出现各种“火神”,只得其一条腿。
       傅青主为明末清初人士,徐灵胎、黄元御、陈修园、郑钦安均为清朝人士。中医在宋朝开始下坡,到明朝降到极点,清朝是中医的复兴时期,出现了徐灵胎、黄元御、陈修园、郑钦安等一批高手。

       四、二流高手:张元素、刘河间、李东垣、张子和、朱丹溪

       中医从宋朝时出现学派争鸣,经典、圣人之义开始隐没,中医走向衰落。
       张元素,金元名家,易水学派创始人,创药入经络说,神农经之药性论开始隐没。
       刘河间,金元名家,河间学派创始人,金元四大家之一,为寒凉派鼻祖,善用寒凉。从此,贵阴贱阳之说开始盛行,后世滥用寒凉就此埋下伏笔。
       李东垣,张元素之弟子,金元四大家之一,为补土派鼻祖,重视调理脾胃。应当是二流高手中的拔尖人物。然后世滥用温补亦至此埋下伏笔。
       张子和,刘河间之弟子,金元四大家之一,为攻邪派鼻祖。
       朱丹溪,刘河间之徒孙,金元四大家之一,为补阴派鼻祖。从此,滋阴补水之门大开,后世庸医纷纷从这里吸取营养。

      五、三流高手:吴有性、吴鞠通、叶天士、王孟英

       这几位名家,均是温病学派的名家。虽有较大成就,但张仲景之学说,至此遗失全无,其滥用寒凉,留下无究弊病。

      六、沽名钓誉的庸医:张景岳、李时珍、赵献可

      张景岳,明代名医,针对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成为温补派的鼻祖。其重视阳气,固无错,但却于补阳之药中加大量补 阴之药,名为补阳,实为伐阳。其药方又过于滋腻,既对重症危症无效,又有对轻症缓症将痰水火风尽行补住之嫌,故为食中一好手,而医中一坏手也。
      李时珍,其《本草纲目》标志着中医落入了真正的衰落。李时珍的出名,印证了一个道理,出名不在于实力强,而在于你编了多少书、写了多少篇论文。《本草纲目》,博引讹谬之论,杂以小说、仙经,荒唐无稽,不可信也。
     赵献可,著《医贯》,专以六味地黄丸和八味地黄丸治百病,从此仲景百方皆可废也。其滥用温补,留下无边偏弊,其力荐六味地黄丸和八味地黄丸,使二药 至今日依然盛行。二药各有其治,各有所专,岂可执二药而治百病?其于医理,又颠三倒四,欺名盗世者,莫有强于赵氏者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