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之公民社会与'人民'社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人一到北京,我那可怜的鼻子和嗓子就开始忆苦。它们俩从一生下来就比较娇贵,打我记事开始就和我闹别扭一直到我离开北京来到了美国。显然,它们觉得北京很不符合它们的居住条件,所以那以后每次我去北京它们就会不停地向我抱怨。别人总是告诉我说,一刮风就好了一刮北风就好,雾霾就散蓝天就有了。但是鼻子和嗓子它们俩一点也不同意这个说法,北风是能把霾给刮散了却会把土刮起来漫天飞,北京从来土大-这是北京土话的说法,意思是空气里的灰尘多-这才是它们总是不停地发炎的原因。无风霾有风土,北京的春天如今没一天是好天儿!

春节过完,我又回到了美国。鼻子和嗓子也开始安静下来。我还在旅途上的时候,有一个叫作《穹顶之下》的视频正在网络上疯传,讲的正是关于中国空气的故事。作者柴静我听说过,在北京书店里看到过一本书,封面上一个很靓丽的女人坐在一堆饱经风霜和劳作之苦的脸中间,亲切的笑着。反差之大,恐怕正是制作者的意图,我却一毫感觉也没有,也没有去看内容。好像就是她的自传什么的,也不知道她是辞职了的,曾经属于'公知'一类,这回是要'复出'。对于这些人我是一向不感兴趣,但是这回有点儿闲,又因着鼻子和嗓子二位的缘故,就把视频看了,而且竟然看完了这一百多分钟,并且不但看完了,居然还觉得我应当为她鼓一鼓掌!

中国需要公民,中国又实在缺少公民,中国却很难产生公民。柴静在行使一个公民的权利。不管有人如何评论她,不管她的动机为何,她作为一个公民站出来说话的时候,谁又有权力去指责她'不专业'、'煽情'、'打亲情牌',甚至是'言不由衷'呢?我倒是觉得她分寸把握得很不错,深浅适中,思路是清楚的。为了孩子,作母亲的有话要说,她有义务把话说出来,更有权利把话说出来。就是这么简单。

画龙点睛的是那位黑加油点老板的话:“你有义务但是你没权力(来查我)!” 这可真是应该评为年度中国最强势的一句台词。我很希望习近平会雇他去当当党中央发言人什么的,他的话比几个'全面'都要全面哪!这个世界可以划分成两种社会。一种叫作公民社会,另一种叫作'人民'社会。公民社会里的成员有权利表达他的意见,更重要的是,他也觉得自己有这个义务。'有义务'和'有权利',构成了公民的充分必要条件。而'人民'的真实含意,就如我在《人民的北京猿人》里说的,其实是'御用'。在'人民'社会里,一个老百姓既没有权利,常常也不觉得自己有义务站出来对社会说三道四。一个少有人觉得有义务站出来说话的人群最终会打造出一个'人民'社会,这个'人民'社会更进一步拿走人们的话语权。'无义务'和'无权利'也就常常互为因果。中国目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民'社会。

一个传统中国人并不认为他有什么义务站出来为自己为大家说点什么争取点什么,可如果他不幸自以为有义务说点什么,党国和'人民'就会提醒他其实没这个权利,有可能他还会倒点霉。所以说中国目前完全没有公民社会所须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柴静,从网上的轰动效应看,是很有些关注度的,所以她应当是有些话语权的人,于是她也就成了中国社会里既有些话语权又有些义务感的,凤毛麟角的独立景观。我也就没有理由不为她站脚助威。中国人如果真的不想自己灭了自己,实在应该对环境污染认认真真地做点什么了。现在要看的是会不会有更多的人站出来说话,不是站出来指责柴静如何如何,而是和她一起大声疾呼。The First Follower Theory,如果没有第二个第三个人站出来响应,那么她就等于在做无用功。中国的'公知'们,你们有这个勇气吗?

沈成涵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舌尖上的世界' 的评论 : “如果要我给柴静提意见,我会说不要因为美国人告诉你了这个PM2.5的事你就光盯住它。北京的空气原来也不好,经济发展之前就不好。问题的总根源在中国人的环境意识差,公共意识差,脏乱差大家都不在乎。作公民就不但要去监督加油站监督施工工地,先要监督自己把自己家门外边弄干净。”

----同意。
舌尖上的世界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颐和园' 的评论 :

总会有人说三道四的。我其实也是看见一些对柴静的指摘,才要写这篇东西。本意是想大大地恶毒一下,下笔时决定还是给柴静鼓掌,不骂人。

雾霾是一点点积累。我们偶尔去一两趟,会明显感到变化。常住的人倒渐渐习惯了,忘了雾是什么样以为这就是雾。几年前我就和人争:这怎么会是雾!透过雾看太阳怎么会是这样?像个红通通的猴子屁股,让人觉得脏兮兮的。还是感谢我们美国使馆,大家才知道了PM2.5这回事。

如果要我给柴静提意见,我会说不要因为美国人告诉你了这个PM2.5的事你就光盯住它。北京的空气原来也不好,经济发展之前就不好。问题的总根源在中国人的环境意识差,公共意识差,脏乱差大家都不在乎。作公民就不但要去监督加油站监督施工工地,先要监督自己把自己家门外边弄干净。
舌尖上的世界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lorence001' 的评论 :

谢谢!我这回也是少有的'正能量'。
舌尖上的世界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侃-侃' 的评论 :

说得是!其实我也是总把自己定位在'悲观的理想主义者'上。不过我还是相信只要有了足够多有义务感的人站起来,权利或多或少还是能争取到一点点。为孩子们争'喘气权',还能有什么比这更理直气壮呢?
颐和园 发表评论于
我从头到尾看完了柴静的这部片子,对当权者和利益集团很失望,再看中国一部分人对柴静的抹黑和诽谤,对中国的民心很失望。那么多的中国人自己无胆站出来,当一名弱女子为自己的女儿站出来喊一嗓子,却惹翻了一群人,而他们天天吸的也是肮脏得一塌糊涂的空气呀。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舌尖上的世界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惜福666' 的评论 :

是啊,即便是柴静有什么背景我觉得也不必太在乎。只要能对环境治理有所助益,对公民参与有所推动,就是我们所乐见的。
舌尖上的世界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odaytoday' 的评论 : 混淆了'权力'和'权利'。

说得对。犯如此低级错误,惭愧!怪时差吧。:)还有几处想修改,但iPad上似乎做不了,要等手边有laptop了。

谢谢指正!
florence001 发表评论于
好文!
todaytoday 发表评论于
楼主写得很棒!就是混淆了“权利”和“权力”。权利是与生俱有的,权力是社会附加的。
侃-侃 发表评论于
君不见“公知们”被泼得满身污水麽?被“寻衅滋事”、被“扰乱秩序”、被....。
这片神奇土地上的掌权者,最忌讳的就是“公民”,最害怕的就是“民权”。石化行业的那个某人不就把非他那个圈子的人称作“阿猫阿狗”麽?不就拿“断供”、“影响稳定”来要挟大众麽?
柴静的作品,若是深究,就牵涉到公民参与国家事务,各方权利平衡的问题。环保问题本来是一个比较政治中性,对执政权力不构成直接挑战的公民社会成长点。可是不乐观地说(衷心希望本人错误),前景并不乐观,因为掌权者的心底里还是根深蒂固地怀着“红色江山”、“不容分权”的观念。
尽管如此,还是希望一小群“民间精英”的呐喊和努力,能够唤醒大陆民众的生命觉醒、环境意识、民权觉悟。改变大陆现状的未来的钥匙终究是掌握在生活和工作在大陆的我们的同胞们的手里。
作为逃避了故国众多问题的一位“前”中国人,谨向小柴和她的朋友们表示敬意!
惜福666 发表评论于
无条件地支持柴静这个勇敢的女人,不怕得罪利益集团, 大胆地批评政府。 不管她是不是“煽情”, 结果是她做了一件很多男人都不敢做的事,一件对我们国家民族大有益处的事。 看到很多人对她冷嘲热讽,不得不骂一声“贱人!”,好赖不知!
舌尖上的世界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灜客' 的评论 :

《穹顶之下》里有一个词,'倒逼',似乎是被中国人说得很有些口顺的。但这其实是个挺使人气馁的表达,说白了就是'赶鸭子上架'。悲哀之处在于事实上中国从鸦片战争起就在被世界'倒逼',但直到今天这只鸭子仍然没在架上。中国人想要继续走下去,公民社会是必须,其他的什么社会制度的事先不要去计较。有很多契机。食品安全本是一个,但结果是大家揣上钱包到世界各地去抢购婴儿奶粉。空气污染更是一个,空气恐怕是买不来的,但大家仍然有可能办移民。仍然各顾各。

公民社会的形成应当是自上而下。所以你说的对,'公知'们必须有一个大的担当。他们不作为的话,'倒逼'的含意就会是由下而上了的'群众运动'了。那个结果一般不会很好看。
灜客 发表评论于
是否可以将柴静的这部片子看作催促中国公民社会诞生的一个号角。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角一直是政府,是官员,今天是否到了替换角色,也就是公民成为社会舞台的主角的时候了。退一步说,双主角也是一个不坏的选择。如果真到了这个时刻,那么,【社会公知】们必须有一个大的担当才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