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烟记事(162) 乾坤大挪移

【1944年是个太平年,浙西地区没打什么仗。我依然在校园里混日子。自暴自弃是一件很惬意的事,一旦开始便收不住脚。在家许下的种种心愿,到了三中这个极乐世界便都烟消云散。说起来我也是地主家的小少爷,却与那些贫民子弟玩得来,全无一点阶级意识。只有在婉如面前,我还是尽可能保持几分“温文尔雅”,好让她父母继续把我当成乖孩子。河桥离昌化只有二十里,不过我并不经常去她家,一年到头也就五六回。虽然我喜欢她,但并没有到朝思暮想的地步。我有我的世界,那里有我的自由。去她家能够吃到好东西,可在大人眼皮底下毕竟拘束,尤其怕他们问我功课情况。

印象中我和她家有过两次郊游。一次去爬南塔,是一座七层高的玲珑塔,越往上面越狭窄,到顶可以鸟瞰县城,昌化溪碧绿如玉,向南流往河桥镇。另一次去城北的小山里野炊,我和婉如几个采来竹笋、蘑菇,林伯伯在空地上支起营火,架上铁锅煮。林伯母带来其他食物,放在地席上,看着十分丰盛。我们边吃东西边唱歌,像是活在童话世界。现在回忆起来,我不敢断定里面的场景都是真实的。这些画面在我脑中重复了几十年、上千遍,恐怕已杂有我的梦境与幻想。

那次野炊之后,我写了一篇郊游作文,受到老师夸奖,说人物形象生动,充满情趣。这真是少有的荣耀!我兴奋之余,把文章和评语抄录一份,寄给了婉如。林伯母看后大为赞赏,叫她向我学习。于是婉如也写了一篇游记寄给我,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书信往来。起初我主要写一些生活趣事,婉如没有住校经历,感觉十分新鲜。可我也不敢写太多,怕她知道我在学校里不学好,所以后来开始编故事。

同学在一块儿,经常会说些乡间流传的故事,无非是山妖野狐、侠义英雄之类。我那时爱跟高年级同学厮混,知道的故事多,回来就讲给宿舍同伴听。遇到情节不连贯的地方,便自行加工,有时越编越离奇。实在编不下去时,就说一句“且听下回分解”,第二天再想辙。每次给婉如写信,我都会挑一个编得比较成功的故事,不过落在纸上仍需下一番功夫,有时要花费两三天。这种事我干得很投入,甚至上数学和英语课也在构思情节。老师知道我学得很糟糕,不会把我叫起来提问,所以我可以放心大胆地做白日梦。

婉如很喜欢看,把我的故事装订成册,每次来信都会说说自己的感想,给我这个小作者以很大的慰藉。写作成了我在三中唯一有意义的事情。那时候周围有些同学的思想品质不太好,而我天天和他们呆在一起,却终于没有学坏,想起来还是因为写作。写作似乎有种自我救赎的功效,虽在乱世之中,也使我混沌懵懂的心灵没有朝着邪恶的方向发展。每当我动笔之时,我都意识到这些文字是写给一个纯洁无瑕的女孩子看的,那些肮脏阴暗的念头就会自动避让。我虽然拿不出一张像样的成绩单出来,却仍努力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呈现给她。】

如老烟所述,1944年浙西地区确实很太平,原因是日军主力都抽去参加“豫湘桂会战”了。这场大战从4月持续到12月,日军调集41万人的空前兵力,击败了国民党百万大军,打通了“大陆交通线”。当时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已经取得压倒性优势,日本通过这一军事行动,把“中国大公鸡”从胸到腹都给切掉了,从而解除了国军从东面配合美军登陆的威胁。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将来一旦本土守不住,日本可以把大量军民转移到中国来,凭借广袤的土地与盟军打持久战。经过“豫湘桂会战”,中国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内陆国家,国民政府无法从东面获得美国援助,而“天目山根据地”这些日占区里的飞地早晚都会被铲除掉。

所幸的是,国军虽在“豫湘桂会战”中一败涂地,却在“缅北-滇西战役”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1942年日军控制缅甸以后,据守西南的国民政府一直无法从陆路获得国际援助,只能依靠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处境非常窘迫。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在开罗召开会议,讨论对日联合作战,制定了拿下缅北滇西、打通中印公路的大方针。为此国军投入了45万美械精锐部队,连同英国的三个军,对这一区域的30多万日军实施了大规模反攻。可以说,蒋介石把本钱都压在了这条战线上,甚至当“豫湘桂战役”最吃紧的时候,他也不为所动,没有从滇缅部队调过去一兵一卒,致使日军于1944年底占领广西南宁,打通了“大陆交通线”。然而仅隔一个月,中国远征军便打通了中印公路,从此盟国提供的石油和重型武器得以大量流入中国战区。

在“豫湘桂会战”中,日军拿出了其驻华兵力的三分之一,把国军打得一溃千里、损失了几十万部队,但日军也伤亡了十几万人。“浙赣会战”中的两支主力11军和13军全都上阵,其中11军是侵华日军最强的部队,打完这一仗以后,“第一线师团,只相当于一个联队的战斗力。”一个师团大约1.8万人,一个联队也就3千多人,可见兵力损耗之严重。更让日军头疼的是,其剩余部队还要分散在从华中到华南的广阔区域,根本不敷使用,反而导致共军在华北、山东和江南的根据地迅速扩大。

经过1944年的“乾坤大挪移”,国军几十万精锐部队在西南地区形成了巨大的战略优势,美军第14航空队得以继续保持在中国的制空权,光天化日之下就能对“大陆交通线”上的日军实施打击。可以说,日军发动“豫湘桂会战”的战略目标并没有实现,反而让自己陷入更大的泥潭中。中国人民浴血7年的抗日战争,已经迎来胜利的曙光。

然而对于交战区的百姓而言,“豫湘桂会战”仍然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在受尽“水旱蝗汤”的河南人民眼里,1944年有如人间地狱。想廓清那段历史,需要扒开上百万具饿殍的尸骸,而这不是本书能够做到的。对他们来说,战争已经结束,胜负不再有任何意义。

2014-2-1

烟斗狼 发表评论于
谢谢!大事小事对老烟都是事,只要他觉得要紧,他就会写的。
木火 发表评论于
原来老烟的写作生涯是这样开始的。 我觉得老烟描写事件很生动。开始几节好像还有点生涩, 现在越来越流畅了。 老烟的自传很难得, 因为不光有他个人的历史,还有国家的历史, 还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的风土人情。 如果让我提点意见的话, 就是写王露婷生病那段有点冗长。 虽然我理解那段经历比较痛苦, 但是比起后面几节的家史国史来说那真是小菜一碟。 老烟回家探亲是对的, 可以让他看淡些儿女情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