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樱:观叶之行(二)穿越

亚特兰大笔会是由一群居住在亚特兰大的中文写作爱好者组成。笔会提倡中英文写作,互相交流提高。欢迎有兴趣的人士加入。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观叶之行 (二) 穿越
 
 
蒙特利尔位于加拿大东南部,是圣劳伦斯河(Saint Lawrence River)与渥太华河
 
(Ottawa River)汇流入海口的一个岛,1535年欧洲探险家是雅克·卡蒂亚
 
〈Jacques Cartier〉航行到圣劳伦斯湾并溯圣劳伦斯河而上,发现了蒙特利尔,
 
并命名为 Mont Royal,蒙特利尔便以此得名。如今,这座加拿大最古老的都市,
 
人口超过372万,其中90%的人口讲法语或英法双语,在法语世界里的地位是仅次于
 
巴黎的第二大城市,有“小巴黎”的美称,也是世界最大的双语城市。
 
 
蒙特利尔多元文化并存,是加拿大重要的经济,文化,运输中心,同时也是加拿大重要
 
港口和铁路枢纽,经济总值排名加拿大第二,仅次于多伦多。它的建筑以新旧对比而闻
 
名,摩天大楼与古老的天主教堂并立,有许多古老的天主教教堂,如圣母院大教堂、圣
 
若瑟圣堂等。现代建筑有蒙特利尔地铁,它的每个站台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品,有
 
摩天大楼,如贝聿铭的於1962年建的瑪莉亞城廣場(Place Ville-Marie)大厦。老城的
 
维修和保护也很成功,如雅克·卡蒂亚广场,基本上都保持着百年前的原貌。
 
 
漫步蒙特利尔街头,仿佛置身于欧洲都市,建筑上精美华丽的雕塑,教堂式的尖顶,古老
 
楼宇间狭窄的巷道,众多的博物馆,处处散发着历史与文化的气息。街边许多两三层的公
 
寓楼,红砖墙面,黑色的铁铸镂花阳台,点缀着各色鲜花,厚重的橡木大门装饰着彩绘玻
 
璃。行人大多衣着讲究,从容而行,极少乞丐流浪汉,让人感到这座城市的闲适和安全。
 
 
食物,从来都是我评价一个城市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一位法裔教授的推荐,我找到了一家
 
位于小巷深处的正宗法式餐馆,这里鲜少旅游者涉足,却是当地老饕们时常光顾的地方。餐
 
馆不大,一脚踏进去,双脚立刻陷入了羊毛地毯的沉稳厚软包裹,左手边一花纹繁复精巧的
 
条桌,桌上一只靛蓝花纹的白瓷花瓶中盛开着素雅的白玫瑰,仿古蜡烛的环形铸铁吊灯相对
 
于这个精巧的前厅空间,大的有点不成比例,缀着蕾丝花边的窗幔在摇曳的烛光下闪着丝织
 
物温润的亚光,在这样华丽繁复又精巧的洛可可风格氛围中,我的感官思绪似乎一下子穿越
 
了两百多年。这家餐馆建于1753年,当时这里应该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1753年,正好是法国印第安人战争(French and Indian War)爆发的前夕,这里还是法
 
国的殖民地,十八世纪中叶的法国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有蓬巴杜夫人, 有文人名
 
士才子艺术家的沙龙,沙龙聚会上有关于政治宗教伦理文化,大千世界天南地北的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有先锋思想火花挣脱束缚的碰撞,有机敏幽默的谈吐,有高雅脱俗的品味......
 
想必当时这里作为法兰西的殖民地应该也浸润在相同的文化血脉中。之后英法争夺殖民地的
 
战争爆发,这里最终成为英国的属地,不知道在动荡的战争年代这家餐馆是否还在经营,但
 
不管如何,这栋古老的建筑保留了下来,原汁原味地诉说着久远的故事。我突然冒出了些许
 
后悔的念头,后悔自己没有隆重地装扮一番,我应该是那个穿着鲸骨撑起的蓬裙,云鬓簪花,
 
酥胸高耸,粉面玉颈的沙龙女主人,轻摇羽扇,优雅地伸出纤纤玉手,接受绅士们的吻手礼。
 

餐馆的菜品并不十分丰富,但看得出每一款都用心制作,每一代的经营者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
 
了传统的美味并不断创新。我点了他们最拿手的石斑鱼和鸭子。食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越是古老且文化底蕴浓厚的民族,越能烹调出具有艺术感的美味,法国菜果然名不虚传,摆盘
 
精美赏心悦目,用料上乘火候得当,鱼和鸭肥而不腻,配菜清香而不寡淡,可谓菜中上品。与
 
之相比,美国菜烤得黑乎乎的肉,煮得烂扑扑黄叽叽的蔬菜,意大利菜的番茄酱奶酪糊,墨西
 
哥菜的面饼豆子,唉!简直上不了台面。只有中国菜可与之比肩了。
 

这一餐,完美得无可比拟,除了一点小小的遗憾:餐厅里的喧哗让我感到非常意外,在美国,
 
像这样档次的餐厅是决不会这样吵的,人们交流都是用刚刚能听得见的极小声音,而这里,竟
 
然还有人吹口哨,这让我领略了蒙特利尔优雅下的热情洋溢。
 
 
入夜,驾车登上位于城中心,占地500公顷的皇家山公园(Mont Royal Park) 山顶,整个城市
 
尽收眼底,圣劳伦斯河怀抱中的蒙特利尔灯火璀璨,像一位盛装少妇,婀娜多姿,远处奥林匹
 
克公园里矗立着的观光斜塔,像一位身姿挺拔风度翩翩的绅士,正温柔地俯瞰着我。等着,先生,
 
你将是我的下一个目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