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词和写诗,要表达的内容,采用的方式都不同。
按照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诗与词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各异,唐诗景阔,宋词言深。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近体诗在唐朝从格律,音韵和手法等方面得到比较完善的定型,唐诗比较有气势,宋词侧重哀婉缠绵。诗和词在内容上,是诗庄词媚。这一点在李清照的词与诗上得到很充分的体现。李词深闺春怨,非常感人。李诗,气势非寻常须眉可以比拟。当然后来苏东坡将诗入词,柳屯田的慢词开发,不断改变了宋朝前期词的特色,这是后话。
风风对“言深”的感受也是一知半解,加上填词也少,更是无法窥得管中豹纹。为了更好地学习“词要言深”的道理,就拿一首李后主在“归为臣虏”之后写的【浪淘沙】为例,探讨一下。也欢迎大家一起说道说道。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后主被录取为俘虏,北去而不能自己。终日以泪洗面,感情世界不断受到打击。另外宋太宗也太不是东西,比起他的哥哥宋太祖来说,对后主非常不仁不义。尤其对小周后的人身迫害,让后主的人格和尊严遭到彻底的摧毁。所以有“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样今不如昔、生不如死的感慨!说说这个宋太宗,别看他糟蹋小周后很神气,其实为自己的后人留下很深的罪孽。直到靖康之耻,才借金人的兽性一一回报。虽然这段历史让汉人不愿回顾,但是因果报应是一点都不会减少的。元人冯海粟有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虽然是就【熙陵幸小周后图】这幅恶心的春宫画所题,却是表达因果报应丝毫不差的感慨。日本这个国家,在二战犯下的兽行,迟早也会得到报应。中国GCD对待战俘,还是比较好的。这也是中华民族文明不断兴旺的道德基础。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做事永远不要做绝。想起国内那些贪官,总以为卷巨款跑到国外就安然无恙,真是太天真的。只要不是你的,就是跑到天涯海角,九天之上,五洋之下,也要被捉拿。以为一旦侥幸成漏网之鱼,就能用这些脏款养肥子孙后代?错,这些钱只会给那些漏网的贪官之后,带来毁灭和灾难。这些官二代、富二代,只要手染非法所得,只会给家庭的荣誉带来毁灭,给家庭的繁衍带来阻断和停止,给后代带来天灾人祸。一定要远离这些给人带来厄运的人群。
有点跑题了。还是来说说后主。后主是一个性格软弱,贪生怕死的皇帝。当年仓皇辞庙日,只会垂泪对宫娥。当时城破,迟迟未见后主出来,有人担心后主会不会自杀。大将曹彬说,要自杀就不是李后主啦!后主确实不是一个敢担当的皇帝。他这种性格的人,当皇帝自然是南唐的不幸,但是却是百姓之幸。毕竟北宋没有屠城江南。虽然没有顽强抵抗,南唐也是抵抗了一下,后主才被封为“违命侯”。但是宋太祖没有太难为后主,在生活方面也是非常奢侈地满足后主,不过后主人身自由被严格限制。
后主这个人,性格上的缺陷就是,犹豫不决,喜欢后悔。当了俘虏,就好好当俘虏。不,他还天天后悔不该当初。不象阿斗刘禅,蜀国完了,就把自己以前的辉煌完全忘记,让自己重新定位为一个“安乐公”,所以阿斗能够善终。后主却被无耻的宋太宗,毒死了。想想宋太宗这个德行,想必宋太祖的死因,与他脱不了干系。罗罗嗦嗦讲这么多,就是要搞清楚后主的性格和心情,然后才知道他写词的个人情感背景。现在来分析一下这首词的上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后主早期的词大都写的儿女之情、宫廷奢靡生活、闲愁别绪,在手法上,极尽铺陈、豪华、或者含蓄婉转、亦或白描,语言上都非常帝王特征,流畅明快,很具有艺术性,虽然格调不高。但是到了后期,人身自由没了,尊严和地位没了,生命安全没了,才知道以前的日子是多么地美好。这个时候的后主词风,变得愤懑。往往直接抒发胸襟,同时又不得不略加隐晦,毕竟在别人屋檐下。什么“往事”呢?自然是不能回首的往事,让作者心情烦闷,对眼前的景色也提不起兴趣。因为国亡家破人是非,所以作者的精神一直很压抑和忧愤。一想起旧事,心里就非常难受。由于对眼前的现状又非常不满,所以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往事。这种恶性循环,造就了作者的词中非常感伤的基调。
接下来,“秋风庭院藓侵阶”,是写景色。作者开始就给整首词定调为“”只堪哀”,是这首词作者要反映的主题。由于作者北去之后,词风大变,填词开门见山的多。主要是心中积郁的不平太多,无法慢慢地、含蓄地一点点流于笔端。但是第二句,落笔写景,这是一个什么景色呢?这个景色很能反映作者当时很心酸的处境。由于“门前冷落鞍马稀”,苔藓都长到台阶上来了。想当初自己是皇帝的时候,多么风光热闹啊!现在这里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落差之巨,让人无法承受。作者选择这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景色,醒目地表达了作者心中“只堪哀”的精神状态。
然而词的“言深”,在这里开始体现。接着作者写道,“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作者写“藓侵阶”时,读者就知道没有人来的缘故,但是后主却仍然提到“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作者希望加深心中这种被外界遗弃的不甘和痛苦。其目的,一是增强不平和心酸,二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虚幻,希望有人来。就是作者希望过上往日的生活,才会对目前的处境感到不平和痛苦。“终日谁来”,表达内心深深的委屈和不甘,无力的呐喊和绝望的呼唤。所以词的”言深“之“深”,一定要在作者希望体现的主题上,不惜曲笔,浓描深刻,给读者强烈的心灵和视觉感受。一定程度上的重叠,具有代表性的景色,延展性地描述一个主题。给读者在感觉和视觉以及心灵上,带来延绵不断的震撼。在手法上,景色和情感结合,虚虚实实,山峦叠嶂,让思绪被一根绳子套住,一直跟着往前。
到这里,上阙结束了。作者提到的“只堪哀”,是因为现在没有人来人往,自己被人遗忘,过去“红日已高三丈透”的通宵达旦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自然这不会是“只堪哀”的主因。作者一定还有更根本的“往事”,没有明确地交代。所以下阙会更确切地写出这些感受。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金锁,是宫门上的一种装饰,借代南唐的宫殿;蒿莱,指杂草,象征作者的凌云之志,帝王气概、雄心和抱负,已经如杂草一样衰败了,消沉了,一去不复返了。这一句要好好缕一缕。因为国亡了,代表南唐主权的庙堂和宫殿,自然就不复存。另外,国王都成阶下囚,复国无望,所以也不可能象曹操那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里的因果关系,让作者非常绝望,因为连翻身的机会也没有了,只能过着终日战战兢兢的日子。哪天宋家不高兴,就是死路一条。这里有自己不争气的一面,也有形势不允许的一面,种种心理和矛盾,让作者“剪不断、理还乱”,每天都充斥在心间,不能自己。作者梦想改变现实,又无法改变,这种左右不是的心理,是作者“只堪哀”的主要原因,在下阙首句就表达出来。为了加强这种主因,作者还会在后面几句,反复强调。同时,为了不造成单调和简单的罗列,就要在手法上进行比较艺术的处理。
“晚凉天净月华开”,作者在下阙头一句,采用借代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情景结合地倾述自己心哀的一个更主要的原因之后,一笔转到当时的室外天色。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夜色,作者用反笔,正写反说。本来如此幽静、美好的景色,要在往日,一定是“小楼吹彻玉笙寒”,但是现在景色越美,越突出作者的心灰意冷,因为时过境迁,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笔触。虽然这是一个实景,但是是虚设,是为了一个更长更沉郁的悲愤而作的前提。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是作者选择的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自己不甘和痛苦的景色,来表达自己“不堪哀”的主题。在这里先欣赏作者的艺术手法。作者摘取了“玉楼瑶殿”,概括性地指代南唐,又提及“秦淮”,象征往日声色犬马、昼夜荒淫的宫廷生活。在作者的心目中,失去往日自由自在,任性而为的帝王生活,是“只堪哀”的主要原因。作者的手法非常高妙,用一个侧影,就把心中的不得,形象地表达出来。虽然还是在说“哀”,不过在景色的选择中,把作者心中最重视的方面表达出来,而且非常形象。尤其“空照秦淮”里的空字,非常哀绝地指明,过去的辉煌和养优处尊的日子,已是人去楼空,不复存在。秦淮,历来是江南繁华的缩影,是歌舞升平的典化地段,是作者心目中情意的化身,宫廷生活享受的代名词。但是人间已是“日往月来,星移斗换”,现实中的南唐不再,只活在作者自己心中。这种无言的痛苦,只要作者活着一天,就折磨一天。所以作者在选景措辞上都极富艺术魅力,都非常精心地进行描述,非常深刻地体现心中无限的哀伤和不绝的悔恨。
回顾整首词作,虽然格调不高,因为作者“只堪哀”,只是关心自己优越的生活不再,自由的日子无存,但是表达的手法灵活、生动。每一阙,都是情景交融。因为选景有代表性,所以情感表达非常流畅和感人。上阙开头就直指主题,并就主题展开了倾述,表达了不甘和无奈的心酸和痛楚。又在下阙,深刻地指出“只堪哀”的主因和内心挥不去、赶不走的矛盾和纠结。用一个美丽的场景,述说一个惨淡的结局,非常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悲恸不已的情愫。作者用不同的手法,层层叠叠地说着同一件事,先弱后强,先次要后主要,很典型地体现了词“言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