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缘,三代情:史迪威将军与中国(一)

推动中美友好合作,传播教育扶贫理念。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每年秋天,美丽宁静的滨海小城蒙特雷的国际研究学院(该学院如今隶属明德大学Middlebury College )都会迎来一位从中国来的幸运学子,他们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将获得一份私人奖学金的资助。不少中国学生在拿到这份奖学金时,激动之余,经常诧异为什么会有美国人愿意无私地资助他们这些素不相识的中国学生读书?
这一切,源自于美国四星上将史迪威与中国的百年缘,三代情……
 
爱上“老百姓”
 
19208月,北京城喜鹊胡同4号迎来了一户拖儿带女的新房客。京城的百姓见多识广,可这家人一出现在胡同口,大家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因为他们是一群外国人,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
高大的男主人是位军官,在这次来中国前,已经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学过一年中文,他很自信地和邻居们打招呼,可大家好像有些茫然,没人能跟他接茬。把妻子儿女安顿后以后,他就去华北协和语言学校进修汉语,这才发现他在美国学的原来是广东话,难怪北京人听不明白。
他在语言学校进步神速,成绩优异,学校的课程很快无法满足他的求知欲,于是他索性雇了私人教师,关先生,住在家里专门辅导。关先生本是清朝的官员,民国以后靠给外国人教中文为生。他很有文化素养,与美国学生一家宾主相处甚欢,给这家美国人都起了一个涵义典雅又反映英文原名音节的中文名字,比如男主人姓Stilwell,中文就叫史迪威,而他有语言天分的大女儿Nancy叫史文思,到北京后才出生的三女儿Allison 则被命名为史文森。
关先生为史迪威一家打开了文化中国的大门。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史迪威也学到中国文化的很多精髓,比如尊师重教,他们一家对关老师十分尊重,几次接到家里住,并帮着他的家人替他养老送终。

 
 
 

史迪威一家和家庭教师关先生
 
史迪威出色的中文水平和西点军校毕业生的背景,令他在华外国人中脱颖而出,他很快被国际赈灾委员会看中,借调到山西和陕西去做修建汾阳至军渡和潼关至西安公路的总工程师。在此期间,他和中国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都有所来往,对中国的社会状况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1911年,史迪威曾经短期来华。那时他还不懂中文,中国混乱的政局,贫苦的社会给他留下了十分恶劣的印象。然而在督建公路的过程中,史迪威逐渐建立起了对中国老百姓特殊感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天灾不断,然而即使在饥荒与战乱之中,中国老百姓依然勤奋、乐观、刻苦、向上,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奋发图强的意志,深深地感动这个美国军官,终其一生,他对中国的老百姓始终充满了真诚的敬意与好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