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关于杜甫的“拗律”
关于杜甫的“拗律”
因和曲师的讨论,查了一下杜甫的拗律,以及清朝人对是否为律的划分标准。由于无法阅读全文,这里只能转载摘要。不过这里我们只想看看统计结果和分类标准,全文也就不重要了。可见被清人归入七律的杜甫诗中,大约三分之一为拗律。对此文作者关于对仗的评论,不是太赞同,感觉那不过是没有工对而已。
转自 http://xuewen.cnki.net/CJFD-HNNA200904016.html
(引用开始)
“一、七古与七律
杜甫的七言八句诗现存187首,根据清人浦起龙的分类,其中151首归入七律,36首归入七古[1]。后人的讨论多依据浦氏的这一分类。关于七律七古划分的标准,浦起龙没有明说。但从他的分类中,可以总结出七律的四条标准:1,七言八句;2,平声韵一韵到底;3,中两联对仗;4,平仄相间相对。凡符合这四条的就是七律,否则就是七古。
这四条中,浦起龙对第1、2条把握最严,没有例外。第3条稍有不严....
第4条出入最大,除开拗救不计,不合平仄要求的有49首之多。不过这些不合平仄的七律,到底还是离七古较远,就是与七古中那些平声韵一韵到底的诗篇相比,似乎也更具备七律的资格,因为它们对仗,平仄虽不规范,但也不... ”
(引用结束)
如此说来,老杜的诗中拗律概率还不小。用拗律来证韵,似有不妥哈。
也由此可见,唐人作诗,意第一,韵第二,平仄第三。而清朝人分类的标准,大致是8句平韵,两对仗就可算律诗。绝句似乎更宽松,平韵仄韵都不论。如著名的《静夜思》和《春晓》,在《唐诗三百首》里都划入五绝的。
这样的分类显然也会有点一致性方面的问题。比如魏征的《述怀》http://baike.baidu.com/subview/720009/5765350.htm,一韵到底,句句对仗,律句也很多,只是没有严格粘对。如果照上面的标准,是否应列入“排律”,而不是“五古”?当然,分入哪一类是很次要的事情,丝毫不影响其文学地位。
曲师所举的两首杜甫拗律,都好看,尤其是第一首。贴在下面和大家共赏。其中第二首,“昔去为忧乱兵入”一句是否为“仄仄仄平仄平仄”的例子,尚存疑,因为“为”又是个多音字。这里似乎当平,“因为担忧”。不过已经是拗律,讨论这个问题就不重要了。
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鮮新。有時自發鐘磬響,落日更見漁樵人。
盤剝白鴉谷①口栗,飯煮青泥底。何爲西莊王給事,柴門空閉松筠②。
沁文----古来客 发表评论于
拜读、收藏留侯宝贴。
拗律一事当真深奥 。。。 精通拗律之人不简单。
阿留 发表评论于
头一次知道还有六句的律诗,呵呵。
阿留 发表评论于
回复 'Eragon' 的评论 :
龙兄看看这个:http://www.guoxue123.com/biji/qing/gyck/022.htm
阿留 发表评论于
回复 'Eragon' 的评论 :
多谢龙兄介绍!唐人写古风的时候有时标一下,另外“歌”“行”都可以看出是乐府。 律的概念肯定是有的,否则科考场上就不必那样要求了。 只是通常不明确标就是了。
阿留 发表评论于
回复 'Eragon' 的评论 :
让我想起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两句246平仄相同,而靠135的变化调整音韵。有意思。
Eragon 发表评论于
另分享一篇文章,关于文体分类的,大致看出,自唐,是分古体和律的,当然还有其它体。
http://doc.qkzz.net/article/e52a3ccd-a698-470d-8751-bbb19a619d0a.htm
Eragon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阿留' 的评论 : 是,这个以仄字一领,气息反而落在3,5位置。 词的句式是个很有意思的命题,阿留兄有时间研究一下,俺第一个搬凳子听课~。
阿留 发表评论于
回复 'Eragon' 的评论 :
多谢龙兄举例。我还以为那两个中是说要么“仄仄平平仄”,要么“仄平平仄仄”(都合律),没想到还真有人”仄仄平仄仄“的。OK, 放弃之。: )
Eragon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阿留' 的评论 : 以词证韵理论上当然可行~,但一来复杂,二来词的句式有很多变化,比如1-4,1-2-2, 而这些句式在律句中非常少见。而且,词谱中,因为句式,有非常多的5言7言不是2,4,6 分明的
比如,沁园春里,有五言句,2,4位置可平可仄
仄『中平中仄
况雁门厄塞
这样反而不好判断~。 我简单查了一下阿母在词中的用法,我基本看到还是用仄的,或是不清楚的(因为词谱里本就可平可仄)~,即使有从律句看应为平的,而词谱位置本就可平可仄。
阿字我觉得咱们就别讨论了~
阿留 发表评论于
回复 'Eragon' 的评论 :
另外您说得很好,验韵必须一首一首读全文,确保其他各句没有拗,才可推论。俺的那两个平声“阿堵”就是按照这个来的。当然,无法100%保证要验的那句就没有拗,只是说合律的可能性比较大。
阿留 发表评论于
回复 'Eragon' 的评论 :
多谢龙兄点评。“何人”那个,我是说用“平平”可以确保合律,为“仄仄平平仄平仄”的特殊拗;而用“阿谁”,变为“仄仄仄平仄平仄”,似乎原没有前者常见,格律上也更拗一些。
个人的理解是,格律的原则是“马蹄韵”,平平仄仄相间(一对一对的),如果是一个字一换平仄,就算拗了。选择这样,是为了既有起伏,又读起来不费力。Flip bit时一般最耗能,哈哈。
另外,发现根据”以词验韵“,”阿母“也可读平,和读仄概率差不多甚至略高。现在的感觉是,如果那”某“是平声,则”阿“为仄声的可能性大增,如”阿谁“”阿戎“,但如果后面的字也是仄声,则容易找到平声的读法,如”阿堵“,”阿母“。想想也是,口语嘛,两个字当然是一平一仄读起来更好听。
这个现在还不能下结论,只是一个observation.
Eragon 发表评论于
好文欣赏,算是仔细了解了一下拗律~。
呵呵,俺是读完了原文,其实那片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将分类分成七古,七律,七拗, 而大多数分类将拗律并入七律范畴。
所以俺说,前人认律,感觉如基本满足律的要求,就认成律了,即使出了,也会认为是故意为之。但这些拗律,很清楚,一眼就能看出来拗了。
完全认同,用拗律来证韵,是不妥的。 而证韵和统计分析一样,要去除不适合的标本,就像市场调查,不是所有的答卷都是合格的,要筛选。证韵第一会筛选,拗律会排除在外,第二所有中选的标本句,同字,同一用法拗,而其它句都合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比如阿谁滴阿字。
其实,证韵这个过程,我们平时经常在做,比如当简单的平水韵表不够用时,就会去检索,检索出前人的使用习惯,当标本足够多时,就可以比较放心的用。但这和专家编篡字典或许不一样。
另,读到留兄为什么不用何人代替阿谁滴疑问, 好像很简单,何人是平平,阿谁是仄平, 写诗中经常会碰到当需要用平或者用仄的时候,同意词的选择,比如栏杆,槛;阶和砌 等等,意思一样或类似,因平仄而选用不同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