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基山下2-1--初到C城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一部分有点严肃,这段来点轻松的。

      接下来几个月办理出国手续。期间,这帮已经提拔了的哥们知道我要到加拿大工作的事后都很羡慕,有的说我是因祸得福,有的说要不是因为哥们们关系不错,可以走关系抢了我的这趟差事等等。在北京办手续时,碰上一个同届同门的师弟,他也正办去美国短期访问签证。聊起来才知道他因为毛笔字写的不错,6.4期间帮着抄大字报,89年被取消博士生资格。这哥们后来没几年就破格提了教授、又很快成了博导。

      为期5个月的签证拿到后,终于在93615号来到了C城。哪想到一到C城,公司领导就告诉我:申请5个月的签证是为了加快速度,但这是一个常驻的岗位,做好长期工作准备,一年后可以带家属来!这是当初没有想到的,能来5个月就够幸运的,更别提常驻了。Yahoo!

        由于原来英语就不错,加上近一年多下了不少功夫,觉得自己英语水平应该还可以,不成想还是闹了很多笑话,相信大家也都有类似的经历。

       在从温哥华到C城的飞机上,旁边坐着一个高个子白人,人很热情,一坐下就打招呼,名字、从哪儿来、到哪里去的等等,这些都对付过去了。接着他问:What you do in C-city? 我说:I am a geologist and work for a "petroleum company。可他接着问了我三遍, what company? 我看有问题,就把petroleum 给拼出来了。他恍然大悟地说: Oh,  pe"troleum company!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英语的重音如此重要。当然,这以后就非常注意跟当地人学习正确的英语发音,尤其是些拗口的词汇,会重复N遍,直到掌握为止。两个记忆深刻的词是enthusiastic和prairie,各位可以试试是否能够正确发音。

       同事L到机场接我,并请吃了一顿非常好吃的越南米粉(这家店一直没有换店主,直到现在我们还是几乎每个星期都去)就送我回宿舍了。他走了以后,打开电视,发现自己的英语问题很大,电视肥皂剧看不懂、新闻听不懂、连广告都不懂,心里很紧张,怕过不了关给送回去。原来认为在加拿大待上三五个月,英语就过关了的想法真是太幼稚了!好在公司领导老M很理解这个过程,给时间学习、适应。

         刚来不久,我和几个同事去看一个露天的show,公司秘书英国人Julie带着她的男朋友和其他几个朋友。喝酒、聊天的时候,他们问我在中国都有些什么业余 爱好,我说 play go cheese (围棋)他们也是连问几遍 what?  解释半天才明白应该是 chess。过了一会儿,我指着Julie 的男朋友说 this gay …。他们几个笑的直不起腰,闹得我一头雾水。一会儿他们才告诉我,是this guy 不是 this gay!你明白的,哈哈!

          当时我们公司是中国官方在阿省办的第一家公司,除了公司本身的职能和工作外,还有些半政府职能,包括接待某些中国政府官员、总公司的多数访问团等,渥太华使馆的人到这边来也经常找我们做接待。所以常开车带着这些团去风景区游览。有一次,总公司的一位局长和夫人,还有两个处长几个去Jasper 国家公园,我开车并承担录像的重任。一路上风景非常漂亮,也碰到很多野生动物,像黑熊、麋鹿、白尾鹿等,他们玩的很开心,我也给他们录了不少。可回到C城后一看,录像带里什么也没有,原来是忘了按一个什么键,几天的行程什么也没录上!好在他们玩的开心,也没说什么。现在见了面还时不时拿出来开开玩笑。

       生活条件上就更没说的了。C城是加拿大的石油城,那时人口大约有75-80万左右(现在120万),城市不大,但干净、整洁,经济开始从80年代末的萧条中走出低谷,人们的精神面貌很好,整个城市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当地人也非常热情、有礼貌。公司先期来的几位把吃、住、行及办公室安排的都很好,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那时我们在国内工作的地方刚开始家里铺地毯,但大多都是年龄大、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老同志们家里,可到这儿一看,宿舍里、当地人家里、办公室里到处都铺着地毯,就在给夫人的信里写道“这儿到处都铺着地毯,外面则都种着草坪!”。好像真是到了天堂一样!

       由于公司同事们多是单身在这儿工作,经常一起或带着总公司来访问的重要代表团出去爬山、烧烤,大家都非常喜欢。

old-dream 发表评论于
阅。
田间地垄 发表评论于
I wish! thanks
田间地垄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ARRROSIN' 的评论 :
BARRROSIN 发表评论于
云之南餐馆(类似的名字)是你们公司的吧?
喝白开水健康 发表评论于
有福之人,现在你应该是发大了!只想着到哪里玩,爬哪个山,去哪个湖钓鱼了吧!至于地毯,木板太不肖一顾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