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宾语前置句:首先要正的观念是宾语前置不是异类!法语语序不是异类!变格不是变态呀虽然很麻烦……中国古代也有变格也有宾语前置句哒:比如:众不之应。之就多用于宾格嘛。
中国的修行是向内的,向内寻找一个大的空间。所以得道的人说:“乌兔交驰,花开木落,竟不记其甲子矣。”隐居,或海难,被遗忘在荒岛上的人,身上长了白毛,身体轻健,见到来救他的人,只索要布匹和刀具,而拒绝回到社会,似乎社会生活是一种更大的恐惧。有慧根的人,进山修行,托话给妻子:“吾本不死,却归旧山。尔等善为生计,无相追忆也。”我觉得刚强,是要斩断一切联系的。这世上唯一人做到如此,便是哪吒。他还了父精母血的债,就斩断了线,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也许也更加空虚);这世上另有一人天生无需斩断已然斩断,便是孙悟空,他是石头里生出来的。
但是这“却归旧山”,有庄子风韵,“只是套得妙。”
古人说复苏,叫心水微滟。我想起筝曲《渔舟唱晚》,真的是很俗的曲子。我一边看谱子,一边听王中山的录音,于细微处体会甚多,尤其是左手的按弦,通过按弦的力度,长度,改变音长和音高,来模拟“心水微滟”之感。这首曲子,通篇就是五音12356,宫商角徵羽,唯有一个变徵4,来表现礁石与浪。觉得《渔舟唱晚》是简而大,有点融合了夜曲(nocturne)和船歌(barcarolle)。比如Gabriel Fourre的船歌套曲第一首,也是最美的一首,仔细听,里面有一些和弦有一个音很突兀,藏在一个好听的和弦里,像被褥子下的豌豆,是accord里的disacord,来表现礁石与浪。
一位太太的女儿暴亡,母亲相思成疾,有术士招来亡魂,母亲:“ 愊(音毕,形容烦闷,郁结)忆,失声而哭。”亡魂倏然灭矣,于是术士劝诫母亲,“令其抑割”。
母亲见到亡魂,不是怕,而是忆和哭,这是可尊敬的,因大部分人——无论生前多么的爱,死后,总是怕那个未知的——恐怕唯有母亲的爱,才会不怕。
彩虹的虹,是因为最早大家以为彩虹是一条吸水的大虫子,所以甲骨文的写法是有两个口器。字的本义是在屋里生娃……
古人说悲秋——不是名人名作,只是一个普通故事:“时当素秋,风肃气爽,万木凋落,长空廖廓,塞雁连声。布衣忽慨然而四望,泪下沾襟”……别人问为什么,他说是因为他活了很多年,不是悲秋,是“悲人之生也……”,我非常非常地觉得《西游记》里老孙的忽然“揪然不乐”就是从这里来的。
我羡慕客套话说得好的人,这是李林甫说的:仆偶各位于辅弼,实非才器,已恐不胜大任,福过祸随也。君幸辱玉趾,敢授教于君,君其无惜药石之言,以惠鄙人……
这一段《太平广记》说治病,感觉完全是《圣经》笔法: 又吕猗母黄氏,痿庳一十余年,灵去黄氏数尺而坐,瞑目寂然,有顷,谓猗曰:“扶夫人起。”猗曰:“得疾累年,不可卒起。”灵曰:“试扶起。”于是两人扶以立,又令去扶人,即能自行,乃留水一器而饮之。
《马太福音》说耶稣医治彼得的岳母:14耶穌到了彼得家裡,見彼得的岳母害熱病躺著。 15耶穌把她的手一摸,熱就退了。她就起來,服侍耶穌。…
还有《路加福音》:……52?眾人都為這女兒哀哭捶胸。耶穌說:「不要哭,她不是死了,是睡著了。」 53?他們曉得女兒已經死了,就嗤笑耶穌。 54?耶穌拉著她的手,呼叫說:「女兒,起來吧!」 55?她的靈魂便回來,她就立刻起來了。耶穌吩咐給她東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