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东南转了一圈,着实逛了不少古镇,所以掌门本来是不想去天龙屯堡的。从西江苗寨出来,我们到凯俚搭火车经贵阳去安顺。准备去看看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掌门爱水,最喜追访各地的瀑布。只是对于已经有些人工化的黄果树印象不太好,所以也不是非去不可。 没想到的是,火车大晚点。我们坐的这趟去安顺的火车在贵阳停车后就堵住了,半个小时后广播说前方有不明事件,火车将晚点,何时开要等上级消息。护法一听很着急,在安顺我们一共安排了一天一晚,这火车一晚点就会把我们行程全部打乱。经过一番打探后,确认开车将遥遥无期。掌门眼睛一转说,要不我们就这儿下车吧,贵阳毕竟我们已经住过二天,熟悉,憋在气味馥郁的车厢里实在是有点儿偏离了我们回国的初衷。那不追瀑布了?以前去过黄果树瀑布的护法对于不去安顺的唯一遗憾是看不到漫天的油菜花。掌门脑子里一浮现出省府路的酸汤鱼,瀑布看不看也就不重要了。于是我们当机立断,在其它乘客和列车员诧异的眼光中拿起双肩包就跳下车,一路小跑地出站了。 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变化,原来没有安排的天龙屯堡就被护法提上了日程。 天龙屯堡吸引护法的主要原因是屯堡比较偏远,那里的居民一直到现在都保持着明朝着装的习惯。 我们是从火车站打车到贵阳金阳客车站搭乘去平坝的长途车去天龙屯堡的。 客车站是新建的。外观看上去还挺干净的。可是一走进客运站大门,就闻到了很明显的厕所的味道,顺着味准能找到。可惜了这么好的硬件设备。 长途车人不多,我们俩个找了靠前排的座位看风景。天色有些阴沉,所以没有拍到什么好照片。 到了平坝,为了赶时间,我们没有搭公交车,而是在车站门口叫了一辆出租车,不打表,要价100元,把我们拉到天龙屯堡边上的天台山。 天台山顶有一座明代古刹--伍龙寺,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利用有限的空间和陡峭的地形,用石头和木头巧妙搭建而成,和镇远的青龙洞类似,都是一开窗一推门就是悬崖峭壁的。 在山脚下,抬头仰望,真是险峻,三面都是悬崖绝壁,古树枯藤爬满胃绝壁。仅有一条石阶小路蜿蜒而上,穿过两道山门后直达山顶,好一个易守难攻的地势。 沿着山道台阶步行上山,真得很陡。 伍龙寺的第一道山门两边刻的对联是闻名遐迩的绝对:云从天出天然奇峰天生就,月照台前台中胜景台上观。 过了第二道山门就进了伍龙寺主体建筑群。别看这里地方窄,却也是麻雀虽小,五脏聚全。 大佛殿、两厢配殿、韦驮殿、玉皇阁、祖师殿、钟楼和藏经楼,还有不少附属建筑,有叶风亭和山门牌坊等。另外还专门辟出一块方形空地,用一层石墙围出一个天台,取名望月台,历经这么多年风风雨雨,石墙已经斑驳, 探头往下看,脚还是有些发软。极目远眺,却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伍龙寺山体墙壁上还开了不少猫窗,用于军事堡垒的防御功能。这样的集宗教和军事为一体的建筑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屯堡军队分布图 从天台山下来,送我们来的出租车已经走了。从天台山到屯堡大约二公里路,有不少摩托车在出口处转悠揽活。掌门就谈了两辆载我们去,省得走路了。 终于到了天龙屯堡。在售票处买票时,我们顺便请了一位小孃孃导游。“小孃孃(音niang, 是指屯堡里未婚的姑娘。已婚的叫大孃孃,年长的女性称为老孃孃。 小孃孃导游导游词记得很熟。领着我俩走进了屯堡古镇的大门,边上墙上挂着的天龙屯堡旅游区的牌子,总让人感到很刹风景。 每个古镇都有吸引我们眼球的特色商品。比如说福建土楼卖油画和围巾;西江州苗寨除了围巾,还卖靠垫和原创CD; 这里天龙屯堡则较擅长的是银首饰。屯堡里最多的就是银庄。 导游小孃孃一身明朝打扮,手上脖子上都戴满了各种银饰。一举手一抬足,哗啦哗啦的银子声音,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让护法刹是眼热。听了小孃孃讲了屯堡佩戴银饰的讲究,什么身体不好时,银饰就会变黑,失去光泽,等等伪科普。 护法动了心思,不知不觉地跟着小孃孃走进一家又一家的银庄。掌门则不动声色,一路冷眼旁观。 直道护法抵挡不住诱惑,站在一家银庄的柜台前反复端详着一套银饰挪不动脚步时。掌门出手了,看似很随意的打听,你们的银饰都是自已加工的?能看一下你们的加工车间吗?你们店里的银饰是从外面批发来的吗?小孃孃含糊不清的回答终于把护法从恍恍惚惚中拉了回来。对啊,这些银饰是本地产的吗?想检验这一点,最强大的武器就是淘宝网。 护法于是放下银饰,到边上打开手机上的淘宝网。输入 天龙屯堡银首饰 哇塞!这么多!很快就找到了和我刚才爱不释手的那套一模一样的银饰,不到十分之一的价格! 强大的淘宝网! 于是对屯堡里的银庄银饰立即失去了兴趣。就开始看风景了。小桥流水的风格倒是有江南水乡有些像。据说屯堡里的人都是南京人的后代,不少人真的回到南京去寻根呢。 除了银庄以外,屯堡里蛮有特色的是地戏。 “地戏又称安顺地戏,俗称跳神,是中国的地方戏剧曲种之一,流行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地区的屯堡人中。地戏与屯堡人一同出现于十四世纪,但其渊源却可以追溯到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地戏的演出单位一般是村寨,一个村寨一堂戏,演出成员皆为农民,有约二、三十人,由“神头”带领,组成地戏队。地戏的基本单位是堂,由于戏书一般依古本历史或演义(如《隋唐》、《三国》等)而写,内容博大,所以一般一个地戏队只演一部大书,是为一堂。内容单一,只有金戈铁马的征战故事,没有才子佳人戏“ -摘自维基百科 为了吸引游客,屯堡里每天都有地戏演出,只演一小段,大约15分钟左右。不像京剧等其它戏曲,演员要画脸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屯堡地戏用的是木制的脸谱,看着挺有趣,护法本来想买一个带回来挂家门口,可是一想到木制品有可能过不了海关,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地戏表演的场所倒是很简朴。几条长板凳给观众看,也没有特别的舞台。唱戏用得是当地的土语,我们根本听不懂。 屯堡最让护法着迷的是那股子江南味道,在贵州气息很浓的山区里保留了江南文化,几百年来居然没有被同化掉,想来这些移民过来的明朝士兵一定相当地排外,顽固地把自己的屯堡圈了起来,和其外面的贵州本地人划清了界线,过着自给自足的老死不相往来的日子,这才能把明朝江淮一带的语言,服饰,建筑等带到西南山沟沟里来, 保存至今。 这些屯堡的歇后语,有北方语言的特色,像是从南京一带传过去的。 快逛到出口时,看到一位老孃孃摆摊卖屯堡的绣花鞋和其它纪念品。老孃孃看到我们走来来,就笑着跟我们打招呼。护法问能不能拍张照片?老孃孃笑着说,买我的东西就让你拍。很会做生意啊!护法看了一下,看到一双绣花鞋挺好看,尺码合适, 50元。于是买下,拍了这张照片。 屯堡里老孃孃的标准日常服饰。 从屯堡出来,我们搭小巴到长途车站,坐长途车回到贵阳的时候已经是华灯初上暮色渐浓时分,该去觅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