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锡命

个人学易笔记的整理,以及个人关于易经的胡言乱语。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王三锡命

出自:
地水师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这一爻字面的意思其实很清楚,清楚到可以认为是不应该有什么争议。

但面包总会有的,问题也总会有的: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象》并没有直接对爻辞作出解释,而是进一步探讨了将它的原因。这也是典型的易传的取象思维,明显带有儒家弟子的一贯风格。在如今看来,似乎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并非没有道理。

又有进一步的取象:
子夏易传:刚中而应,行险而顺。受命而能正众也。吉何咎哉。王者以天下为心,用兵非以怒也,平之非喜杀也。三锡命非私也,安万邦而已矣。

另一种取象:
九家易:虽当为王,尚在师中,为天所宠,事克功成。故“吉,无咎”。二非其位,盖谓武王受命而未即位也。受命为王,定天下以师。故曰“在师中,吉”。

还有取象:
有人说,这一爻应了武王伐纣的典故。
还有人说,周宣王信用召公虎征伐淮夷,正與此爻爻義相吻合。

还有…
不再列举。

易经所启发的,或者说中国哲学所特有的,取象思维是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逻辑归纳和演绎方法。看着这些古代哲学家们如痴如醉,天马行空地演绎着他们的逻辑,我经常的感觉是,不是没有道理,可是老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而半信半疑。

是的,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多数会认同和西方现代实证科学绑定在一起的形式逻辑,而对古哲的智慧半信半疑。

以严谨的形式逻辑来分析我们古代哲学的取象逻辑,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在煮鹤焚琴;而我们的先哲们大概也会有对牛弹琴般的无味。

以庄子和惠施的魚樂之辯为例,“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以科学的形式逻辑来说,这个逻辑是根本不成立的。子非魚,有可能知道魚之快乐,也有可能不知道魚之快乐。我们首先要来确定我们所具备的认知手段,如听觉,视觉,触觉,现代科技……然后我们要讨论的是鱼的快乐的定义是什么?比如说鱼在追逐嬉戏,在吐泡泡,摇尾巴……我们也要定义鱼的悲伤的定义是什么,比如说静止发呆……然后对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现代科技等各种手段得到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如果假设以及各个环节的信息和处理都是准确的话,那我们才可以来讨论这个魚是否快乐的命题。然后我们才可以进一步讨论你是否知道魚之快乐这个命题。
于是,天才的直觉变成了家庭主妇的琐碎…
于是,取象逻辑成了只有圣贤才可以领悟的智慧,在我们这些常人看来是深不可测,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或者说是:胡说八道!

但是,如果我们认定真理只有一个的话,这两种逻辑是必须一致的,不管是天才的直觉还是主妇的琐碎,最后的结论必须是一致的。

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理论在今天我们可以做一些延伸,那就是如何将东方的直觉取象逻辑和西方实证的形式逻辑相结合而得到一致的结论。

具体到易经来说也很简单,就是如何科学地来看待易经,如何用西方实证的形式逻辑来解释易经;如何用易经来解释科学,如何达成直觉的取象逻辑和实证的形式逻辑的统一。这是本文以至于本书在尝试做的一些工作。

既然还没有智慧可以去领悟直觉取象逻辑,那我只有老实一点,老老实实忠于经典,忠于它的本义,以经解经。

这一爻的解释要参照:水地比: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请参见我的另一篇文章《王用三驱》。两爻一对照,其实意思很明白。
在师中,吉,无咎。处于师旅的准备过程中(处于力量的积蓄阶段,在招兵买马,在屯积粮草器械,在训练士卒),(自然)吉祥无咎。
王三锡命。(但是)王三(多)次下令出征(力量强大到一定程度,王就会要求出师。是否受命,或是受命出师之后,吉还是不吉就要再讨论了)。

写这篇文章时,从网上收到了三种反馈:
其一:可否列举其它各家的说法?
回答是:有些章句我会列举一些,大部分不会。因为太庞杂。我这里只是一家之言,并不想写成集注之类的形式。这方面的书籍很多。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来对照着读。
其二:可否写得通俗易懂一些?
回答是:目前这些文章主要是针对易经的卦辞和爻辞进行文字上的,以及卦理上的考据工作,属于纯学术的讨论。并非是指导学易入门之类的文章。因此,晦涩难懂以至于索然无味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在所难免。如果将来有机会写写学易入门之类的书籍的话,再来考虑通俗易懂的问题吧。
其三:易经实在是很高深啊。
回答是:我们不懂其实是因为写注解的人太多。

无论如何,要感谢各位同学的反馈。通俗易懂目前我没有办法保证,因为这些文章更侧重于纯学术的讨论。但列举各家之言却并不难做到。让各位也经历一下我当年初学易的痛苦,我是打心底里儿在窃笑。:)当然,仅此一篇。除非某些铁了心要学易的天才或者疯子,我不认为大部分同学会对这些有兴趣。

太多太多的资料,还有很多资料我没有在这里列举,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在这里列一列。

九家易曰:虽当为王,尚在师中,为天所宠,事克功成。故“吉,无咎”。二非其位,盖谓武王受命而未即位也。受命为王,定天下以师。故曰“在师中,吉”。
荀爽曰:王谓二也。三者,阳德成也。德纯道盛,故能上居王位,而行锡命,群阴归之。故曰“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案:二互体震,震木。数三,王三锡命之象。《周礼》云:一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是其义也。

子夏易传-春秋-卜子夏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受命而能正众也。吉何咎哉。王者以天下为心,用兵非以怒也,平之非喜杀也。三锡命非私也,安万邦而已矣。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以刚居中,而应於上,在师而得其中者也。承上之宠,为师之主,任大役重,无功则凶,故吉乃无咎也。行师得吉,莫善怀邦,邦怀众服,锡莫重焉,故乃得成命。
[疏]“九二”至“王三锡命”。○正义曰:“在师中吉”者,以刚居中而应於五,是“在师中吉”也。“无咎”者,承上之宠,为师之主,任大役重,无功则凶,故吉乃无咎。“王三锡命”者,以其有功,故王三加锡命。○注“以刚居中”至“故乃得成命”。○正义曰:“在师而得中”者,观注之意,以“在师中”为句,其“吉”字属下;观《象》之文,“在师中吉,承天宠”者,则似“吉”字属上。此“吉”之一字上下兼该,故注文属下,《象》文属上,但《象》略其“无咎”之字,故“吉”属“师中”也。“故乃得成命”者,案《曲礼》云:“三赐不及车马。”一命受爵,再命受服,三命受车马。三赐三命,而尊之得成,故“乃得成命”也。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疏]正义曰:“承天宠”者,释“在师中吉”之义也。正谓承受五之恩宠,故“中吉”也。“怀万邦也”者,以其有功,能招怀万邦,故被“王三锡命”也。

东坡易传-宋-苏东坡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夫师出不先得主于中,虽有功,患随之矣。九二有应于五,是以“吉”而无复有咎。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赏有功而万邦怀之,则其所赏皆以正胜者也。 

周易本义-宋-朱熹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九二在下,为众阴所归,而有刚中之德。上应于五,而为所宠任,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周易禅解-明-释智旭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以大将才德。膺贤主专任。故但有吉而无咎也。陈旻昭曰。九二以一阳。而五阴皆为所用。不几为权臣乎。故曰在师中吉。以见在朝则不可也。佛法释者。有定之慧。遍用一切法门自治治他。故吉且无咎。而法王授记之矣。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自古未有无主于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九二之吉。承六五之宠故也。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故三锡命于贤将。即所以怀万邦。佛法释者。承天行而为圣行梵行等。所谓一心中五行。故为法王所宠。而授记。以广化万邦也。

周易集注-明-来知德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师中者在师中而得其中也。此爻正彖辞之刚中而应。六五小象之以中行。皆此中也。在师中者。刚中也。锡命者五应也。盖为将之道不刚则怯。过刚则猛。惟刚中则吉而无咎矣。吉无咎者。恩威并着。出师远讨。足以靖内安外也。锡命者。乃宠任其将。非褒其成功也。曰锡命。则六五信任之专可知矣。本卦错同人。乾在上。王之象。离在下。三之象。中爻巽。锡命之象。全以错卦取象。亦如睽卦上九之见豕负涂也。○九二。为众阴归。有刚中之德。上应六五。而为之宠任。故其象如此。而占者可知矣。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意在万邦。故宠任将。非为将一人也。○天谓王也。在师中吉者。以其承天之宠。委任之专也。王三锡命者。以其存心于天下。惟恐民之不安。故任将伐暴安民也。下二句皆推原二五之辞。○将握重兵。主易猜疑。王翦请美田宅是也。○

大学衍义补-明-邱濬
《師》: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程頤曰:“《師》卦惟九二一陽為眾陰所歸,五居君位是其正應,二乃師之主,專製其事者也。居下而專製其事,惟在師則可,自古命將,閫外之事得專製之,在師專製而得中道,故吉而無咎。蓋恃專則失為下之道,不專則無成功之理,故得中為吉。凡師之道,威和並至則吉也,既處之盡其善則能成功而安天下,故王錫寵命至於三也。六五在上,既專倚任,複厚其寵數,蓋禮不稱則威不重而下不信也,人臣之道,於事無所敢專,惟閫外之事則專製之,雖製之在己,然因師之力而能致者,皆君所與而職當為也。在師中吉者,以其承天之寵任也,天謂王也,人臣非君寵任之,則安得專征之權而有成功之吉。象以二專主其事,故發此義。王三錫以恩命褒其成功,所以懷萬邦也。”

郭忠孝曰:“威克厥愛允濟,愛克厥威允罔功,九二剛勝之,將能用中焉,是以有功而宜膺寵錫者也。”

丘富國曰:“上承天子之寵任而以兵權屬之,錫命至三,使之得專閫外之事,王者用兵非得已,嗜殺豈其本心?故三錫之命,惟在於懷綏萬邦而已。”

臣按:人臣無專製之義,故受閫外之寄者有剛中之德,而又適時中之宜,然後可也,然必有王者之錫命,至於再至於三焉。承天寵之優,布懷綏之德,如後世所謂便宜行事者,然後專之也,不然,非吉善之道也。故為臣受命必協乎中道,為君命將必錫以寵命,則臣無專擅之過,而君無中製之失,而師無有不利、功無有不成者矣。

道书十二种-清-刘一明
九二,刚中有柔,有进有退,随时变通,不但不当为阴气所伤,且能点化群阴,皆归于正,如在师中得吉,而又能无咎。然此师中之吉,系外炉加减之功,亦必内而心君诚一不二,内外相济,方能全吉而无咎。亦如王三锡命,君信臣而臣报君,未有不成其功者。此退阴必须内外相济也。

周易尚氏学-清-尚秉和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居下卦之中。故曰在师中吉。失位宜有咎。在师中。故无咎。震为王为言。故曰命。震数三。锡予也。王三锡命者。言王以官爵或车服器物。锡予有功。而告命之也。曲礼一命受爵。二命受服。三命受车马。言二为卦主。抚驭万邦。而日有所锡予也。旧解谓六五为君。锡命于二。于卦义全背。祇荀爽谓王指二为得解。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五天位。言二必升五。为群阴所承也。故曰承天宠。坤为万邦。言二临万邦。而有所锡予者。正所以怀念万邦。坎为怀也。故夫旧解谓六五锡二者。不惟于经背。于象传亦背矣。

焦氏易诂-清-尚秉和 
师九二王三锡命
来矣鲜云。王三锡命。用错象也。错象卽对象。此最与易林旨合。师对同人。师之坎与同人之离对。故通用不分。同人上干。干为王。下离。数三。中爻巽。巽为命。故曰王三锡命。此与易林巽卦繇词全用震象旨合。故明清以来谈易象者。惟来氏有真悟。不本易林。能与易林闇合。有清一代治汉易者。以来用先天。向不齿及。岂知西汉易说。东汉已不知。不得以东汉不言先天。便谓易林衔天。肆口谩骂。适形其陋耳。后治汉易者以震为王。说亦可通。特象云承天宠也。卽用同人。同人上干。故曰天。六二与九五应。故曰承天宠。阴承阳也。若用本象。卽阳承阴。与象违矣。

易原-清-多隆阿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二以一阳统率五阴为师卦主即丈人也但在剥复皆居偏位易为师之二始居内卦之中故曰在师中夫人君之权不可下移至于出师命将惟专任之乃克制胜既使居师之中而又锡命屡加以优赏之三命如周礼一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之类凡画卦皆以三为数故爻辞多言三或有言七者十者七阳数十阴数曰吉无咎者盖用师惟吉则无咎不吉则有咎师贵克敌无功即有过矣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宠荣宠怀思念也王居天位以优礼大臣欲其辅翼成治安靖四方故曰承天宠怀万邦二应五五为坤中坤为地为邑万邦象也 

James Legge,English translation: 
九二:在師中吉,无咎,王三錫命。
Shi:The second NINE, undivided, shows (the leader) in the midst of the host. There will be good fortune and no error. The king has thrice conveyed to him the orders (of his favour).
象傳: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Xiang Zhuan:'He is in the midst of the host, and there will be good fortune:' - he has received the favour of Heaven. 'The king has thrice conveyed to him the orders (of) his favour:' - (the king) cherishes the myriad regions in his heart.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