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夏,在国内给学生做的一场讲座里,我特别谈到了中国唐代诗人李白。
所以说到李白,是因为他影响了太多的人。李白不只是一个文学成就的象征,他行事为人的作风,已经演变成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不妨称之为“李白情结”。一千多年来,李白情结对太多青少年的人格发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当今中国,李白情结更有愈演愈烈的迹象,已成为中国社会暴戾风气的一个恶源。
先说说李白的那个著名故事:
某日,唐玄宗扬贵妃赏花取乐,召李白作诗助兴。李白喝得酩酊大醉,于是借着皇帝的权势,命高力士脱鞋,杨国忠磨墨。
这个传说有不同的版本,细节上大同小异,成为李白蔑视权贵,风流倜傥的韵事。
很多人已经指出,这个传说不靠谱,我同意这个观点。
先说说这个传说的出处。如果确有李白醉酒之事,是谁把这件发生在皇宫的事给泄露出去的?高力士是皇帝重臣,杨国忠是国舅,他们受辱,就是皇帝丢脸,皇宫里的人谁有这么大的胆对外泄露这种事?
如果传说是真,只有李白自己说的,但李白为何说出这件事,是吹牛还是自我炒作?鉴于李白是个热衷于钻营权势的人,这点轻重,他应该知道,岂敢乱说?
无论真假,这个传说附会到李白身上并代代相传,折射的是一种社会心理,即持才傲物的心态、以及挑战程序制度的狂妄——毕竟,高力士是唐玄宗忠心耿耿的干练老臣,代表的是制度和秩序。
类似的心态,在其它文化也有,但往往只代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幼稚阶段。在美国,一些游戏就是专门迎合青少年这种心理开发的,供其宣泄。但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接触,美国的孩子,普遍能区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在公共场合知道遵守社会公德。美国的精英阶层,在社交场合待人接物,普遍尊重维护一些基本的礼仪和教养。至于好莱坞电影或一些名人传记里的出格故事,很多都有夸张的成份。好莱坞电影,不少和供青少年消遣宣泄的游戏一样,供娱乐而已,当不得真的。名人中,按照一些中国人的认识,乔布斯算是一个李白式的人物了,但不知有多少人读过乔布斯1985年9月17日写给当时苹果董事长Mike Markkula的信?那时乔布斯面临被踢出苹果,公司管理层和乔布斯一伙暗地里在较劲,但那封信行文克制理性,有礼有节,更多的是诉求,毫无暴戾狂傲之气;如果你再看到早年乔布斯穿西装打领带的可爱模样,你或许会同意我的观点,在美国,即使如乔布斯者,再出格也就不过尔尔。
或许有人觉得美国人虚伪,但人和动物的一个区别,不就是表面多穿了一件衣服吗?在公开场合表现得彬彬有礼,不就说明社会的约束力吗?反过来,不就说明美国人对他们所处的社会及其规范有份敬畏之心吗?
但在中国,孩子从小就接受蔑视社会的教育。尽管唐玄宗和后来的南宋诗人陆游,对李白的人品都很失望,但在中国教育系统,李白,包括他的无赖人品,都是作为正面形象被包装崇拜的;李白情结,是被当做“臭豆腐”受到纵容的。在中国读完大学的人,即使移民海外,身上多多少少都埋下些李白情结的种子。在当今中国,一些原本并不张狂的人,进入社会成为成功人士后,李白情结就被激活了,明明是有儿有女有责任的成年人,就有那份青春的骚动:公开场合不干点出格的事,就显不出他的成就和能量。
不妨举个似乎微不足道的例子,你就知道李白情结在中国有多大的渗透力。
几年前,国内的成功人士出场或拍个官方照片,正正经经的西装领带,中规中矩。但这两三年,有了一些悄悄的变化。
先是穿西装不打领带了,追求休闲了,这倒和美国的趋势合拍,虽然原因正好相反:国内的成功人士,觉得不能和打工仔一样穿得一本正经,要和社会中下层区分开来;美国的精英,出于政治正确的顾虑,希望缩短和平民的距离,随和一些,要向社会底层示好。
接着,厉害的来了,有的成功人士,在重要的正式场合,西装也穿了,领带也打了,但是衬衫领口的扣子不扣了,玩起酷来了。这点,美国精英就不敢了,因为,在正式场合这么做,就是不给主人面子,甚至可以说是明目张胆的藐视和挑衅,这和李白借酒发疯,戏弄高力士和杨国忠没有差别。
但偏偏这种西装穿法,在中国有渐渐流行的势头,一些孩子也开始有样学样显摆起个性来。
正式场合衣服怎么穿,反映了为人做事的一种态度。我就搞不明白,这些成功人士,是社会的既得利益者,照理说应该维护社会规范,并且通过生活细节表现出他们的严谨可靠。他们在穿着上挑战社会习俗,到底要传达什么信息?难道他们愿意看到他们的员工,动不动就给你来点棱角、玩点别出心裁的个性?
中国文化,什么时候能长大,走向理性成熟负责?中国教育,什么时候能区分李白文学和李白情结、抛弃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