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 名 字

海外生活;育儿心得;有感而发;点点滴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自己的名字一开始都不是自己取的,喜不喜欢都一直被叫着。

        先生和我是大学同级不同班的同学,研究生毕业后都分配在高校做老师。一心一意想出国,边教书,边复习,考了无数次TOEFL,却怎么也拼不过那些在校生,都三十多岁了,于是放弃了“出国后生孩子”的想法。当时有一项新的检测技术,叫“早早孕”,我怀孕一周后,便知道自己怀孕了。从这时起,给孩子起个好名字便成了我家一件头等大事了。

        孩子的爷爷奶奶主张把我俩的姓氏加在一起,既简单又好听。可我们觉得太普通没新意,加之我俩也都是单名,重名率很高。于是,决定不起单名。

        从那时起,我俩常常在睡觉前翻阅字典,查了很多美好的字言,但都不甚满意,有时听上去还滑稽可笑。往往他起的名,会被我否决,我起的,他也不屑一顾,那时的两人世界,处处讲究“男女平等”,既然孩子是两个人的,那么孩子的名字也应一人起一半,才算公平,因而达成协议:我起一个字放中间,他起一个字压尾。可是孩子随父姓,一头一尾他占了两个字,还是让他占了上峰, 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夫妻之间是没有绝对平等的。

        闲谈间得知,前辈们的名字都是按家谱排定的。先生老家的家谱,近几代应为“孝”“敬”“天”“地”。先生的祖辈为“孝”字辈,先生的父辈为“敬”字辈, 论“字”排辈, 先生的名字应该“天”字在中间,叫“天宁”的,因他父亲曾是建国后派往苏联的留学生,自然对“列宁”十分崇拜,加之先生在南京出生,南京的简称又是“宁”,而且先生的父母也很希望生一个比较“安宁”的孩子。毫无疑问,我先生叫这个“宁”是再恰当不过了,只是没想到后来他是那么一个不“安宁”的人,加上南京人N和L的发音是分不清的, “林,琳,凌,玲…”听觉上类似同名同姓的,就更数不胜数了。

        再说我老家的家谱,“开”源,“茂”盛,“锦”绣,“光”辉.我该叫“华锦红”的,我妈不喜欢双名,所以叫“华红",不是叫“红"的人不多,而是姓“华”的人太少了,所以很少有重名的.不过我妹妹大学班上有个叫“华光英”的,而且她的父亲叫“华锦X”,祖父叫“华茂X”,把我妹乐得一有机会就缠着人家叫她“姑姑".话再说回来,按我家的家谱,我的孩子应是“光”字辈。把这“光"字放在中间,可以代表“光辉",“光明”, “光彩”---,但“光”字的另解,就不令我满意了,钱花“光”了,米吃“光”了.... 但不管怎么说,也好过先生家的这“地”字辈,也就没听说老家谁再按家谱起名了,实在太难了,难道祖上,就没想到过这个“地”字,能起啥好名,到现在我也想不出能和“地” 搭配的名字,可以叫什么呢? 难道我的孩子,要叫“地球”,“地道”,“地雷”,“地瓜”,“地主”-----不成?

        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从>常见语“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中来了灵感,先生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事业有成----欣欣向荣,” 。这“欣”字。蛮好听的,意思也很好.可这字看上去不美,好象是“欠人一斤米”的感觉,于是查字典找了个意思相近的同音字“昕”,更有“早晨的太阳”之意。“事业”的“业”就很容易联想到同音字“晔”,可又又觉得“晔昕“虽然字面上很好看,但拆开后的“晔”字,我不喜欢。随后又找到一个同音同意的“烨”字,火是红的=华红,这个字很妙,把我的名字代表了。“烨昕”联读,就是“事业---欣欣向荣”。

        由此决定不管生男生女,都叫“烨昕”,小名叫“昕昕”,有趣的是,“昕昕”跟“猩猩”同音。正巧那年是猴年,“大猩猩”与“小猴子”还是同一家族的。

        都说生孩子会带来好运。果然,女儿出生三个月,我先生就被纽约州的一所大学录取了,一年后我们母女也跟来美国陪读.我们一直很得意,给女儿起了这么个“高水准,近乎完美”的名字,没想到还没叫顺口,就面临诸多因这名字所带来的问题。

        到了美国才意识到,美国人是发不出“昕”Xin 这个音的,考虑到将来上学可能会有问题,就给她起了个英文名,叫Jessica,因为Jessi听起来与中文的Yexin,还有点音近。

        果不其然,第一次上学,问题就来了,老师点了几次名,女儿不知道是在叫她,因为老师把她的中文名念得很怪。以后每次新学年开学,她就会遇到相同的问题,新的任课老师总是按她注册登记的名字来点名的,课后她得跟每位新老师讲她的英文名。渐渐地她开始不喜欢她的中文名,甚至为老师念不对她的中文名感到难为情,同学们也会取笑。最让她困惑的是, 常有不负责任的老师,把该给她的成绩,记到另外的Jessica头上。所以每年开学头几天,总是吵着要改名。我们总是给女儿做思想工作:“你的中文名字好听呀,意思也美啦”,“全世界叫Yexin的,就你这么一个,可是叫Jessica的,有成百上千个”等等。在美国出生长大的中国小孩,他们都是以英文名为正式名,中文名则是可取可不取的非正式名,而且他们也很习惯同名同姓的现象,不会为有人跟自己名字相同而难过。相反,还更易成为好朋友。这也是为什么申请信用卡,打电话,填表等,除了提供出生年月日外,报填姓名时,一定会问你的母亲婚前姓名,因为名和姓相同太平常了,可是母亲的姓名还一样的概率就低很多了。

        听早期来美的朋友说,父母考公民时,未满18岁孩子可以自动转成公民。那时改名,可以不花钱。不过当我拿着我的美国护照,去护照代办处打听,才得知要填表,登报,上法庭参加宣誓仪式,而且费用不少,历时也久,再说女儿从小到大,拿的各种奖状,若改了名,好象是别人的奖状似的。所以基本上放弃了改名的念头。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女儿已经上初中了,亲朋好友中,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真名。

快到10年级时,偶尔遇到一个朋友说,她女儿快升11年级了,开始要准备复习报考大学了。收到的信件,经常是两个名字各一份。所以想要改名。现在再不下定决心改,将来上了大学,找工作,越到以后,就越难改了。

        终于下定决心,不管花费多少,麻烦多少,都得改。这次取新名字,不象第一次给孩子取名那样了,几乎没花什么功夫,就定下了新的名字---在中文名Yexin前加上Jessica。

        移民局说要改护照上的名,得先改好社会安全号上的名字; 到了社会安全部门,才知道,要去政府机关办理;到了政府机关,当即就给了我一厚叠表格要我回去填,才知道交表时要选定报社,然后打电话去报社,登报声明一个月,据说是为了让世人知道,有没有与改名字所相应的法律纠纷,若无,则一个多月后,凭报社的凭据,去预约上法庭,而且身生父母亲必须到场(如果是领养子女或离异父母还会有麻烦),要我们选个好日子,很庄重参加改名仪式;由法官向全世界宣布旧名从此作废,新名从此生效。整个改名过程要历时二个多月,化费近五百元(登报一百多,手续费和上庭费三百多)。听说,改性别,程序和收费也不过如此(当然不包括变性手术费了) 。

        其实越来越多的美国女性婚后也不愿改名,一是手续麻烦,二是若离婚,再婚,不知要改来改去几次。像我们这样外来的新移民,大多都是两个名字共存,没啥不妥,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和金钱去改名。特别是如今,名字已不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称呼。而且你只要愿意,可以给自己起各种各样的名,笔名,艺名,网名等等。出国的,为老美叫起来方便,起个英文名,后来我回国时发现,不出国的,为赶时髦,也有很多人起英文名。尤其是网名,几乎没有什么字,句,不可以拿来做名字的。“我爱你”,“在等待中---”,“今夜我睡不着”,“泡8喝9说10话”等都可以拿来做名字。还有人尽然用“国骂”做QQ名,他妈在QQ上视频时劝儿子: “儿呀,你拿什么做名字不好,非要起这名?” “妈,您放心,这不是针对您的! ---”。

        起名字时,还要注意中英文正反的顺序,及姓与其它谐音字的搭配等忌讳,比如说,姓“刘”的,不能叫“夏”,姓“叶”的,不能叫“京”,姓“杨”的,不能叫“伟”---。前一阵子,网上流传一则笑话“全国最爆笑的人名:刘产 赖月京(还是个男的)范剑 姬从良 范统 夏建仁 朱逸群 秦寿生 庞光 杜琦燕 魏生津 乔厚根 沈京兵杜子腾 排名第一的:史珍香” 。

        无论你给自己取多少个名,官方认定的大名只能有一个,而且所有证件上的名字,拼写都不得有误.因而做父母的要尽力给孩子起个好名,免得将来改名会很麻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