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娘家行(6):独特的私家园林(个园、何园、小盘谷)

音乐几乎伴随了我所有的文字,从音符中飘逸出的旋律有时比文字更能释译情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故乡扬州有许多富有盛名的优秀私家园林,其中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包括个园、何园、小盘谷等,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扬州园林,中国文化网(http://www.chinaculture.org)是这样介绍的(网站声明以下信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 ”提供):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久负盛名,而且在传统意义上被分为两种风格:南北两派。北方园林的代表是皇家园林,南方则以商贾巨富的私家园林为代表。而扬州园林则较为独特,它的风格介于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私家园林之间:既具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壮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自成一种风格。” 被中国文化网举例的扬州“个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先生和我曾多次探访过个园和何园,但却是第一次探访小盘谷。我们不急不忙地漫步欣赏着故乡这些兼具“南秀北雄”艺术风格的古典园林,细细阅读着这些园林和园主们命运沉浮的介绍。。。。。。。无论是重访还是首访,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对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音乐《故梦》

(注:以下文字整理于阅读的相关园林介绍以及我们自己的游览日记)

1. 个园

根据介绍,个园是两淮盐业总商黄应泰的私家住宅园林,于清朝嘉庆年间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园主黄应泰字“至筠”,喜爱竹,“筠”亦借指竹。他取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意,在园中种植竹万竿。因为 “个”字是“竹”字之半,并且形状似竹叶,所以取名“个园”。

个园虽然不大,但处处体现出造园者独具匠心、结构严密、旨趣新颖,尤其是四季假山的精巧叠石艺术,是中国园林的孤例。四季假山各具特色,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园林艺术是人们追求美的户外空间,个园设计者将四季假山设置在一园之中,人们可以随时感受四时美景,并周而复始,颇具“壶天自春”之意。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是极为少见的。

个园坐落在东关街和盐阜路之间。因为个园是私家住宅园林,如果从东关街入口进园,首先游览的是住宅区;如果从盐阜路入口进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园林区。这次我们是从盐阜路入口进园,但在此帖显示的照片没按景点顺序,而是被调配使用。

照片1:个园盐阜路入口处的标志。在园林艺术界,有关中国四大名园有2种说法。作为皇家园林的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被无可争辩得排为第一和第二;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私家园林苏州拙政园被理所当然得排为第三。至于第四,一种说法是以结构精巧取长的苏州留园;另一种说法是以叠石艺术精巧和独特取长的扬州个园。所谓的排名,是人为的;不管是哪种说法,留园和个园都是中国优秀的园林;建议并列排为第四:- ))。

照片2:从个园的住宅区进入园林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春景。月洞形园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两侧各种竹子劲挺、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竹丛中,插植着石绿斑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展示出了“春景”主题:“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 ;同时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春景虽好,短暂易逝。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其它景色,包括引人入胜的夏景。

照片3:别具一格的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 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夏景山下有池塘,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幽深的洞穴;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叮咚作响;碧绿的池水将整座山衬映得格外灵秀。夏景山上的古柏枝叶葱郁苍翠;盘旋石阶而上,可登至山顶。悠游于夏景的山上、山下、和山间是一种享受。

照片4:秋景由棱角分明的棕黄色黄山石堆叠而成,面积大,山势高,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的手笔。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满园佳境,尽收眼底。

照片5:浑然起伏的冬景位于南墙边,用宣石(石英石)堆叠,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石质莹白,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造园者不仅利用“雪色” 表现冬天,而且巧妙地将“风声”融合于其中。南墙上有二十四个风音洞,后面的巷风袭来,时而发出呼啸之声。山侧的几株腊梅烘托出冬天的严寒。远观冬景,假山堆叠得如一群欢腾跳跃的狮子。冬景的西墙上有一洞窗,露出春景一角,暗示春天又将来临。

照片6:个园内的房屋厅堂。虽然是大盐商,但“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 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 的楹联显示了园主黄应泰重视读书、俭勤持家的家风。


2. 何园

被誉为“晚清第一园”的何园(原名“寄啸山庄”)是由清朝光绪年间曾任多种官位的何芷舠所造。何芷舠从官场归隐扬州后,用了13年在清朝乾隆年间双槐园的旧址上建造了一个新的私家住宅园林。他给这个新住宅园林起名为“寄啸山庄”,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后来,何芷舠又购买了片石山房旧址,扩入园内。进而,名称被更换为何园。

根据介绍,何园是故乡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何园虽是平地起筑,但却独具特色。通过嶙峋的山石、磅礴连绵的贴壁假山,把建筑群置于山麓池边,并因地势高低而点缀厅楼、山亭,错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筑浑然一体,有城市山林之誉。”“园主何芷舠吸收了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宅庭园之长,并且广泛使用新材料,使该园吸取众家园林之经验而有所出新。。。。。。何园集扬州园林的精髓于大成,很好地融合了西洋建筑的元素,是中国园林史上的一个奇葩。”

这次游览何园是我与母亲同行,先生尚未从美国回来。除了何园正门照片是先生回来后经过何园时用相机拍摄,其余照片都是我用iPad拍摄,有损于何园景观:-(((。原想用往年探访何园时先生拍摄的照片代替,但觉得既然记录的是2015娘家行,还是用今年的照片吧:-)))。

照片7:何园坐落在徐凝门大街。

照片8:何园占地1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全园可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以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

照片9:“四面串楼环水抱,几堆假山叹自然”是何园建筑艺术的最大特色。串楼复廊逶迤曲折,延伸不断。串楼长400余米,在其窗格和壁板上刻有苏东坡、唐伯虎、郑板桥等人诗画;1500米的复道回廊将中国园林艺术的回环变化之美和四通八达之妙发挥到极至,被誉为立交桥雏形。而居西园池中央的水心亭是一座水上戏台,供园主人观赏戏曲和歌舞之用。在上面轻歌曼舞,可以巧妙的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起到增强音响的共鸣效果。《红楼梦》等古代影片的拍摄都曾把何园的水心亭作为场景。

照片10:何园不仅吸收中国园林之长,而且广泛使用新材料,将西方特色融入新住宅园。


以往参观何园时也欣赏到对园主人何芷舠及其后代子孙的介绍,每次介绍的人物不一样,好像是按辈份顺序。最初是介绍园主人何芷舠的一些事,他在清朝光绪年间曾任湖北的江汉关监督、汉黄道台等官位。1883年49岁的何芷舠弃官从商,归隐扬州,修建何园。他不仅自己有为,而且家教也颇为成功,家中四代人中出了一个进士:何声灏(儿子);孙子辈中有两个留学美国的博士:何世桢(孙子)、何世枚(孙子);曾孙辈中有两个院士:何祚庥(曾孙)、王承书(曾外孙女)。两个孙子何世桢何世枚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上海创办了持志大学。而曾孙何祚庥和曾外孙女王承书是著名的物理学家。

照片11:这次探访何园欣赏到的是对园主人何芷舠的曾外孙女王承书的生平事迹介绍。根据介绍,王承书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44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员,1956年回国。回国后,她从事铀同位素分离工作,为我国铀同位素分离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且被选中研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从此她隐姓埋名,在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装料工作中做出了贡献。她的先生张文裕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是中国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实验物理的开创人之一。张文裕也是毕业于燕京大学,后来考取“英庚款”到剑桥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

照片12:电视剧《国家命运》以及小学五年级课本《隐姓埋名三十年》中都有王承书以及其他为了核武器研究的保密需要隐姓埋名、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科学家们。看着这些介绍,我深深地被感动。

照片13:王承书、张文裕夫妇与老朋友邓稼先、杨振宁的合影。看到这张照片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告诉与我一同游览何园的母亲:被誉为 “两弹元勋”、为中国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重要贡献的邓稼先是我母校解剖学教授许鹿希的丈夫。象其他参与两弹研发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邓稼先也是长期隐姓埋名、长期夫妇分居两地;并且因为长期受辐射伤害,邓稼先患癌英年早逝。历史会铭记邓稼先、王承书这些科学家们以及他们的家人对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和牺牲。

照片14:除了学者、商人,园主人何芷舠的曾孙何祚熙是何家首位共产党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何祚熙在1947年加入共产党,任北京大学文学院地下党支部书记。阅读到园主人何芷舠的曾孙辈们不同人生道路选择时,在我身边的母亲轻轻地说了一句:“这真应了俗话‘一娘生九子,九子不一样’”。听了母亲的话,我轻轻地搂了她一下。

照片15:室内展览的结束语。

照片16:挽着母亲的胳膊,继续游览何园,我们欣赏到许多步移景异的花窗。

照片17-18:位于园东南的片石山房是石涛大师的叠山作品,堪称人间孤本。根据介绍,石涛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山水画家,开辟了扬州画派,为扬州八怪的先驱。他晚年侨居扬州,留下叠石的人间孤本——片石山房(注:他去世后被葬于扬州蜀冈)。


3. 小盘谷

小盘谷位于老城区丁家湾大树巷,为清朝光绪年间两江总督周馥的私人家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介绍,园内假山峰危路险,苍岩探水,溪谷幽深,石径盘旋,故而得名“小盘谷”。

小盘谷是弟弟推荐给我们的故乡扬州又一处景点,这是先生和我首次游览小盘谷。与个园、何园相比,小盘谷占地很小;但造园者在有限的空间内,应用“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使用“粉墙分隔,增加景深,以游廊连接景点,一隔一连,使景观若隐若现,给人们造成奇妙的错觉。同时,以通过开池堆山,变幻景观,创造无限空间。设置亭台楼阁,组合巧妙,参差错落,相互借景,组成画面,树木花草点缀其间,增加山林之意。”小盘谷建筑物和山石也不多,但妙在集中紧凑,布局严密,因地制宜,随形造景。

照片19:位于老城区丁家湾大树巷的小盘谷,离何园很近,但因为位于老城区弯弯曲曲的深巷内,不容易找到。幸好有弟弟以及他的一位高中同学带着我们。这位朋友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市政府管理园林文物部门工作,对小盘谷非常熟悉。先生和我很感谢他的带导。根据介绍,“小盘谷总体分为三部分,西部为平房住宅区,中部为一大厅,大厅右为一火巷,巷东即花园。花园分东西两部分,进园门,即为西园。园中有湖山颓石,旧名为“九狮图山”,因其山石外形如群狮探鱼而得名。山下有洞,洞出西口,有池水一泓,池上架石梁三折。池西一水阁凉厅,三面临水,山洞北口,临水设“踏步”,石上嵌“水流云在”。东西花园以走廊和花墙分隔,墙南一桃门,上题“丛翠”,进桃门为东园,园南有凉厅三间。整个园林是以小见大之手法中最杰出者。”

照片20: “小盘谷”石额。

照片21-23:小盘谷住宅区的一部分庭院和大厅。

照片24:听音饮茶室。

照片25:住宅区之间的火巷,巷东即花园。

照片26-29:园中山、水、建筑和岸道安排,无不别具匠心,谷洞深曲,廊、厅随地形曲直,小径陷现通幽。“一边是人工精心构造的琼楼阆苑,一边是绿叶扶疏的自然景色,其间有月洞相通,似隔非隔,而一幽一旷,一密一疏,一文一朴,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照片30-34:园内北部临池依墙的湖石假山被称为“九狮图山”,叠石艺术高超。根据介绍,“清光绪《江都县续志》卷十二记云:‘园以湖石胜,石为狮九,有玲珑夭矫之慨。’”。但我们只寻找到3、4头狮子的形状,没有找到9狮:-)))。据说,“积雪时,九狮之状毕现”。九狮图山玲珑瑰伟,山顶筑有风亭;山上峰峦重叠,狭路逶迤,山下悬崖幽壑,流水淙淙;山洞清幽。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unnydog&Thundercat' 的评论 :

谢谢你们的阅读欣赏。欢迎你们去扬州跑马拉松(每年的4月份)!
Sunnydog&Thundercat 发表评论于
超然出世的私家园林;谢谢介绍。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横塘雨眠' 的评论 :

谢谢直言。多年前看到个园门口的那个“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标志,我也上网搜查过。结果确实如你所说维基和百度上关于中国四大名园的解释只有一种;但也有其它网站如中国百科网指出中国四大名园有2种说法(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316/334/2007/20071008560177.html),一种包括留园,一种包括个园。而在百度上有多篇以《“中国四大名园”引争议 个园与留园 谁更有资格》主题相关的文章,各自有各自的理由(http://www.baidu.com/s?wd=%e2%80%9c%e4%b8%ad%e5%9b%bd%e5%9b%9b%e5%a4%a7%e5%90%8d%e5%9b%ad%e2%80%9d%e5%bc%95%e4%ba%89%e8%ae%ae+%e4%b8%aa%e5%9b%ad%e4%b8%8e%e7%95%99%e5%9b%ad+%e8%b0%81%e6%9b%b4%e6%9c%89%e8%b5%84%e6%a0%bc&tn=SE_hldp01010_6r0gix1f)。正如其中一篇文章所言”个园和留园都在中国园林占据显赫地位“,我有幸探访留园,非常喜欢;并且正因为特别喜欢,还去了第2次。

再次谢谢留言分享。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国府' 的评论 :

谢谢阅读。
横塘雨眠 发表评论于
恕我直言,不论维基还是百度上关于中国四大名园的解释只有一种,即:

中国的四大名园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仅有的四座中国古典园林,它们被公认为中国最优秀的园林建筑。

1.苏州拙政园 编号121-74
2.北京颐和园 编号122-75
3.承德避暑山庄 编号123-76
4.苏州留园 编号 124-77
国府 发表评论于
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