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不起推敲的“推敲”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经不起推敲的“推敲”

 
只要认识几个中文字,都听说过“推敲”的典故。这两个字从小被铆进脑子里,提笔写字战战兢兢,最怕动词不得体,被人推敲。常去的某个文学网站,网友发一首诗歌,蜜蜂蝴蝶立刻围上来,逐句推敲,人人争当一字师。诗歌的境界意象,谋篇布局,反而成了不被关心的附属品。
 
实际上“推敲”这个典故本身就经不起推敲。流行的说法是贾岛在苦吟《题李凝幽居》时,不能定夺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中用”推“还是”敲“,以至于在街上骑着小毛驴,比比划划,无意冲撞了京兆尹(首都市委书记)韩愈的仪仗。韩愈问清缘由,没有责罚他,并建议定稿为”敲”,并且”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
 
好一幅祥和图画,但可惜是后人附会的杜撰。韩愈任京兆尹晚在821-824年间,而他与贾岛认识,早在十几年前,有韩愈811年送贾岛的诗《送无本师归范阳》为证(无本是贾岛当和尚时的法号)。所以推敲的故事再美丽,也只是神话。古人今人中国人日本人,对此已经有详细考证。
 
不过贾岛常常骑着小毛驴在街上晃晃悠悠大概是事实,不小心与达官仪仗相遇时来不及回避大概也有过。野史说他在街上比划另一句诗“落叶满长安"就冲撞过后来的京兆尹刘栖楚的轿子。但这次没那么幸运,被关了一晚上才放出来。这事真假不论,但贾岛有《寄刘栖楚》一诗:“趋走与偃卧,去就自殊分。当窗一重树,上有万里云。” 里面的不良情绪,倒是符合那种场景。
 
好诗天成。炼字炼句,只是皮毛之功,养不起气息筋骨。没听说过李白、苏东坡怎样反复推敲字句。即使有,也在灵感激荡时的不经意间。就拿贾岛自己来说,苦吟得句的””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或者“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其艺术成就,能与他自然天成的诗如 “松下問童子,言师採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相比吗?呕心沥血地构造局部,因词成句,衍句为诗,是从局部到整体的逆行线。难怪司空图说贾岛: “诚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推敲推敲,浅尝辄止,如果走火入魔,就会成违背艺术规律的倒行逆施。
 
 
 
2015年11月27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