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昔日的远东第一豪宅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铜仁路333号,一幢四层流线型貌似航船形的建筑,原是德孚洋行买办、房地产大业主贝润生的女婿吴同文的住宅。建筑线条柔和、装饰高雅,以绿色为主,老上海惯称其为“绿房子”。


露梯

“绿房子”位于哈同路(今铜仁路)、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口,两条马路的路名第二个字相连就是“同文”,正好对应了吴同文的名号,可见当年择址所费的心机了。据说,吴同文坚持要333号的门牌号,是为了表示他的住宅占地面积为3亩3分3厘。


二楼露台

住宅主楼横向置于基地北面,门房间、汽车间及附屋竖向置于基地东南角,楼前有占地面积1367平方米的大草坪,草坪四周有彩色釉面砖砌筑的高围墙,自成独家私园。1937年建成。

主楼坐北朝南,墙面贴彩色小条形马赛克,外挑大阳台。底层有一条自东首大门而入的汽车通道。底层朝南三间为宾客房,北面西端一大间为舞厅,落地长窗,配以弹簧地板,还有一座供小乐队演奏的乐池。沿西首螺旋形钢筋混凝土的扶梯上二楼,是主卧室。楼梯和地坪都用大理石铺就。卧室的衣镜后面嵌入保险柜,显得新颖神秘。室内设施除煤卫齐全外,还有冷暖空调装置,这在当时已十分先进。安装家用升降电梯,为上海私宅安装电梯的第一家。


吴同文

吴同文,原是船民的儿子。吴家祖上与贝润生家族都是上海滩上以颜料起家,分别被冠为颜料大王。吴家一门四千金,独缺男丁,偌大家财没有一个接班人,总是憾事。一天,尚未出阁的四小姐独倚阳台看街景,猛见一对船民装束的夫妇抱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从阳台下走过,见那小男孩与自己梦里见到的“弟弟”一模一样,当即差人叫住他们。“弟弟”抱来后,一直由四小姐抚领,取名吴同文,成了富甲沪上的颜料大王唯一继承人。


汽车客运直接开到室内

吴同文继承家业之后,正值国民党军队急需“军绿”色颜料之时。这位生来有福气的大少爷及时抓住机会,推出军绿颜料,很快在颜料市场坐上第一把交椅,一时发得火“旺”,为家族生意锦上添花。从此,吴同文视绿色为自己的幸运色。铜仁路333号住宅选绿色,就因为这点“绿色情缘”,连带他的私家车,也是绿色的“宝马”。一时,上海滩上也有人称他为“绿色老板”。

 


装饰着意大利深海大理石的内壁

19岁之时受媒妁之言,吴同文迎娶了贝家九小姐为妻。后来,他自己又选择了一个女人,就是他的如夫人。

绿屋“船型房”是由匈牙利著名设计大师邬达克设计的最具超现代感的建筑,被当时英文报《中国日报》誉为远东第一豪宅。为保证这有可能入经典之列的“绿房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吴同文连设计图纸也买断,锁在保险箱里。如今属于上海十大名宅之一,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信息来源:《静安文博勾沉》

 

匆匆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Invisible00' 的评论 : 你对这栋房子应该比别人了解得多一些。什么时候和大家分享一下?
Invisible00 发表评论于
绿房子里曾经开过餐厅,我在上海的时候还在那里吃过饭,好多年以前的事了。
匆匆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龄龄妈妈' 的评论 : 妳看书不少啊!羡慕。
龄龄妈妈 发表评论于
是2001年,这幢房子租给台湾的建筑师顾传晖,与书中人“辉”差一个字,音同。这个台湾建筑师父母是上海人,他的姐姐是·《蓝屋》单行本书的责任编辑,所以是巧合。我记得我读这本书是在《收获》杂志上,还是中学生。
1938年,这房子已经有中央空调,壁炉是用意大利防腐蚀性大理石,内里有设计成劈柴型的灯光,只是装饰。
匆匆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龄龄妈妈' 的评论 : 是的,他在上海住了30多年,设计了60多栋建筑,除了大光明电影院,还有国际饭店等上海著名建筑物。1958年在美国去世。
龄龄妈妈 发表评论于
大光明电影院也是邬达克设计的,他后来到了加拿大。
匆匆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龄龄妈妈' 的评论 : 哈哈,妳看的书还真是不少。上海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回味的故事。
龄龄妈妈 发表评论于
程乃珊的《蓝屋》就是指它了,有意思的是她后来文章里写道,八十年代后租给台湾商人叫顾传辉,与小说里的人物一样的名字。
程乃珊的婆婆是这家的小姐,正牌夫人的女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