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师师 (7)终结篇:魂归何处?

解读李师师 (7)终结篇:魂归何处?

关于李师师究竟长啥模样?已无可考证,古书里都说她很美。美是一定很美,不然也当不了京师头牌名妓。宋代传奇小说[李师师外传]有一段宋徽宗与韦妃(应该是南宋第一位皇帝赵构的母亲)的对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李师师样貌特征:帝(指宋徽宗)尝于宫中集宫眷等宴坐。韦妃私问曰:“何物李家儿(指李师师),陛下悦之如此?”帝曰:“无他。但令尔等百人改艳妆,服玄素,令此娃杂处其中,迥然自别,其一种幽姿逸韵,要在色容之外耳。”按照宋徽宗的说法,李师师迷人之处,主要来自于容貌之外,也就是说,那是一种与众不同,超凡脱俗,优美飘逸的内在气质。这就不难解释李师师为何能够成为徽宗皇帝及士大夫追捧的名妓,即美丽,又多才多艺,还有超俗神韵。相比而言,比现在那些仅凭脸蛋大红大紫的女明星胜过百倍,也折射出宋代社风比当今健康得多。这并非笔者好古,事实摆在那里。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眼下的社会风气多么市侩、颓靡、浮躁。买肉的和卖肉的充斥屏幕,霸占了头条新闻,成为亿万人向往和热捧的焦点,人们整天挖空心思如何出人头地,满脑子想的都是争风吃醋,还有五花八门的作秀节目,连夫妻恩爱也拿来作秀,简直就是笑话,实际上都在哗众取宠,毫无高雅内容可言,更别提超凡脱俗了。

史书记载,宋徽宗在北国囚禁期间,曾写过一篇题为[李师师小传]的文章,记述了有关李师师的一些往事,被金人广为印刷传播,可惜没有留传至今。

如果李师师的前半生是充满了绚丽多彩的传奇,那么她的后半生可以说是扑朔迷离而又不知所终。随着靖康国难,她的芳踪倩影突然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人生轨迹也由此变得模糊不清,只留下一连串未解之谜。

据[李师师外传]所说,李师师被奸相张邦昌献给金人,李师师痛斥奸贼、胡虏,最后吞金自尽。这是最不可信的结局。如果真的有此壮举,必定会载入史册,扬名于正史。还有宋徽宗诏她入宫,册封她妃子一说,也绝不可信。要知道,皇家法度森严,并非任由皇帝喜好胡为,单只那些足令皇帝头痛的朝臣,也绝不会同意一个娼妓摇身一变成为皇妃,那才真是:成何体统!?

在众多有关李师师靖康之变以后的传说之中,有两种说法最为可信,也比较合理。一是[墨庄漫录]所说,李师师流落浙中,士大夫慕名邀请她唱曲,然而此时的李师师已然没有昔日的风采。想来也合乎情理,经历了北宋灭亡,又被没收家产,然后惊惶逃难,一路辗转颠沛,估计随身携带的钱财也很有限,而且无依无靠,她的身心怎会不憔悴?

另外还有刘子翚[汴京纪事诗]有一首诗写到李师师: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墨庄漫录]为北宋张邦基所著,此是书多记杂事,兼及考证,宋代名士记载本朝的事,其可信度和准确性,应该是比较高的。

刘子翚是朱熹的义父兼老师,朱熹的成就大家都知道,这里不细说,那么刘子翚所写,所记述的诗文,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因此史学界基本赞同这样一种观点,就是李师师在靖康之难前后,安然离开汴京,南下躲避战祸。

此后,李师师绝迹江湖,再没有出现有关她的文字记载。

直到有一天,考古队发掘四川泸州立石镇一座无名宋墓,才又一次使考古界的注意力聚焦到李师师身上。这是一座颇具规模的青石古墓,非常遗憾的是,此古墓已被盗墓多次,盗墓者盗走了很多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随葬器物,连尸骨也不知去向,但是考古专家还是从这座古墓石壁雕刻中发现了很多蛛丝马迹,更有人大胆提出,墓主有可能就是李师师。为什么呢?因为专家发现一组奏乐、舞蹈人物石雕,年轻女子穿低胸抹胸,微露乳沟,另外,石刻人物之中,还有一位如此妆扮,正在提鞋的富态老妇人,应该是墓主。只有宋代妓女才会如此微露酥胸的打扮。而青楼女子石雕在宋代墓葬里出现,这是非常罕见的,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所以专家推测此宋墓与青楼女子有关。当然,这些还只是猜测,至今尚无定论。非常巧合的是,立石镇还有一口师师井,伴随着一个古老的关于李师师的美丽传说。

李师师既然能够过湖湘,又有什么不可能进入天府之地,隐姓埋名了此残生呢?对于这种结局,听起来令人颇感悲凉。但每当历史真相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又有多少不是让人感伤和惆怅呢?现实往往比想象严酷得多。

能在国破家亡,狼烟四起,兵荒马乱的残酷环境下,连续躲过劫难,最后安度晚年,在平静中悄然离世。这难道不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