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特供, 证实宜城兄的说法, 随便说为什么学理工比学文史强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文化俱乐部, 就在上海长乐路和茂名路交界口, 锦江饭店对面, 解放前的法国总会, 不过, 纠正一点, 不是一二级才可以去, 四级即可。

里面还有个温水游泳池。

解放后, 国家大搞经济建设, 各地轰轰烈烈地建工厂, 所以理工知识分子很受待见, 特别是学工科的, 偏偏解放前的大学里工科类还真的不是很多, 政府感到人才急缺,所以, 但凡在别的行业工作的原学工科的, 有个归队的说法, 这些人往往受到了重用, 在各个工厂工地研究所设计院负着责, 兴高采烈地干着自己的专业, 注意这点“干着自己的专业”, 对学工科的人来说, 还有什么比能从事自己的专业更能令人欢欣的? 共产党又给这些人不错的待遇, 所以几次运动中, 工程技术人员胡说的就不会太多, 并且, 这些工程技术人员的很多领导也是门儿清, 即便这些工程技术人员瞎说几句, 不必理他们, 他们说完也就算了,自己还是会高高兴兴地回过头认认真真地干自己的专业活,这是他们的命根子啊。

而学文史的就不一样了, 像老毛康生之类的人, 也算是文史大家了, 不会对学文史的想对学理工的感到那么神秘, 再说, 文史与那时的工业化运动的关系确实也少些, 打个比方, 北京钢铁设计院给多少工程师他也不嫌多, 冶金矿山通风排气, 机械电机土木等等等等, 多多益善啊, 而整个设计院, 学中文的大约一两个就够了。

这么一来, 学文史的不满情绪一定比学理工的多了嘛, 碰上机会说几句气话也是可能的, 说多了被打成右派的几率就大些了, 到了三年灾荒时, 去文化俱乐部吃饭的机会就木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