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文学”新解

知华友华的《中国报》专栏文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打工文学”新解》见刊深圳报业集团《宝安日报》2014年12月14日的打工文学周刊。

http://www.chengbiancun.com/2014/1215/44242.html

http://www2.sznews.com/html/2014-12/14/content_3092686.htm 

     今年是“打工文学”30年。1984年深圳《特区文学》发表的林坚的小说《深夜,海边有一个人》被认为是“打工文学”最早的作品。不过,30年来,何谓“打工文学”一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一般而言,面对本国的文学难题,要有国际性视野,若将其放置在世界文学格局中进行探究,或能获得新解。“打工文学”新解何在?究竟该如何借由类似“ISO认证”,“打工文学”才能在国际学术界被普遍认同?笔者认为,要对“打工文学”给出一个艺术范畴里的基本框架和边界,确立一种可供评价的新的规范体系。首先要厘清相关的前缀性概念:打工、打工者。

  何谓打工?《现代汉语词典》对“打工”的解释是“做工(多指临时性的)”。何谓打工者?《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专门条目,只有“打工仔”(打工的年轻男子)、“打工妹”(打工的年轻女子)两个词条(出处同上)。打工者可以理解为包括打工仔打工妹在内的所有做工的人,多为做临时性工作的人。这只是纯中文语境中的解释。

  而在国际语境特别是英语阐释中,“打工者”往往被翻译为migrant worker,即“移民工人”。例如,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学者Qian Yang在2013年的论文中把中国的“打工者”称为migrant worker。新华社2009年7月4日的英文电讯稿《China to set up museum for migrant workers’literature》里的打工者也是migrant worker 。不少学术论文的英文标题,都把打工者译为migrant worker,包括常海(2012)、何希凡(2011)等人的论文,曾毅的博士毕业论文(2012)、王超的硕士毕业论文(2011)等等。也就是说,在英语乃至国际通用语境中,打工者其实是指移民工人,简称“移工”。

  关于“移工”,台湾政治大学社会学系马蔼萱老师有如下论述:“移工”是相当多元的。以距离与国界来看,“移工”包括了跨越国界的外籍劳工(foreign workers),也包括了一个国家中从事跨地区迁移的国内工作者(domestic workers)。从迁移周期来看,“移工”包括了季节性或周期性的短期移工,以及多年期的长期性移工。另外,从社会阶级来看,“移工”除了指涉低薪基层的跨界工作者外,亦包含中产阶级的白领跨界工作者(虽然如前所述,但在许多情境中,“移工”只是针对低薪基层的跨界工作者而言)。

  因此,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打工者应该是指“从事跨地区迁移的国内工作者”,是“长期性移工”而非“做工(多指临时性的)”之人,也是“低薪基层的跨界工作者”,统称“移工”。此番概括基于如下事实:改革开放后,许多中国人从农村或者落后省份转移流动到发达地区做工多年,他们多半在城市从事“3D”职业,即难(difficult)、脏(dirty)、险(dangerous)工作。因为户籍等壁垒所限,他们难以完整享受市民待遇,社会保障脆弱,徘徊于“3D”人群(文化水平低、经济收入低、社会地位低)之间。那种“几乎我们每个人都在相对意义上是打工者”的假设显然没有意义,那种把打工者称为“农民工”的学术不伦也显而易见。

  或问,作为3D人群的打工者是否真有文学创作能力?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Wang Mingjie在2012年的博士毕业论文中指出:This work finds that the migrant workers had demonstrated sophisticated rhetorical competence。直译就是:他的研究发现,“打工者有展现复杂修辞的能力”。他研究了北京打工诗人孙恒的诗歌《天下打工是一家》,译之为All Migrant Workers on the Earth Are One Family,并用做他的博士毕业论文的主标题。他的研究成为肯定打工者有创作能力的又一例证。事实上,世界文学史上许多作家,例如马克·吐温、杰克·伦敦、高尔基等都是从“3D”人群成长为大作家的。

  在明确了打工者的确切含义(“从事跨地区迁移的国内工作者”亦是“长期性移工”和“低薪基层的跨界工作者”)之后,再来新解“打工文学”就不困难。“打工文学”是打工者的文学,又叫“移工文学”,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反映打工者这一移民性社会群体生活与情感的文学。主要由打工者创作,不排除其他非打工者的类似创作。在这一质的规定性之下,什么样的作品属于打工文学,什么样的不是,就很容易甄别。那种“几乎我们每个人都在相对意义上是打工者,那么天底下还有不是打工文学的文学吗”的设问就迎刃而解。

  当然,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打工文学”的话语实践与文学场域中的创新逻辑也将不断嬗变,“打工文学”的新解亦属于“不定式”。随着社会历史语境的演变,“打工文学”的内涵与外延仍会有所不同。经过反复阐释,“打工文学”的概念最终会在学理意义上得以完美确立并被普世认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