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第二次機會:走入中醫抗癌 (2)

協和中醫院旨在為舊金山灣區廣大民眾提供高水平, 高質量的中醫專家級醫療與保健服務. 協和中醫院創立於1999年, 前身為愛凱爾中醫院, 經過近8年的發展, 在2007年協和中醫院有了現址的物業並更名, 為實現華人在美國打造百年中醫藥老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人緣 

 

    我開始動筆了。很快我就發現,那些專欄作家們是多麽地不容易。按我的計劃,《百談中醫抗癌》的每一談,分成兩篇刊登,每天一篇,要連續刊登差不多200天。因此,我每天必須保持寫一篇,差不多一千字來字,才能確保給報社供稿。寫作過程中,有時候我只是用大腦去想,根據以往腦海中所累積的知識,直接用電腦打出來,一般一個來小時就可以。但又有時候,我必須要參考和考證一些書籍,那就慢了,往往要二、三個小時;踫到内容的轉折點,就是説從一個内容的結束,到另外一個内容的開始,我往往會被難住,別小看區區千把字,常常會佔用我四、五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就這樣,居然真的整整堅持了半年多。那時候,我往往是在白天,這邊給病人扎上針灸,那邊留針期間趕緊寫上幾句文稿;晚上和周末的時間,更是基本被寫這書稿所擠滿了。並且,我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籌備第二屆世界中醫腫瘤大會。麗莎的故事,就接著要從這大會開始了。 

    一天,麗莎來到我工作的美國中醫藥學腫瘤治療中心。她說從報紙上讀了我的《百談中醫抗癌》連載,覺得我講的東西很有道理。我就問她,她平常喜歡讀些什麽樣的書。她的回答,頗令我驚奇。她說她喜歡醫學的書,特別是中醫的書。我說,你又不是搞醫的,而且從您的形象氣質更像個演員,怎麽會對醫學感興趣呢? 

    麗莎回答說,她不但感興趣,而且同許多醫生都是朋友。例如,最近她將我的文章同她認識的兩位西醫腫瘤科醫生介紹,那兩位醫生十分感興趣,希望我的書稿快些出來,翻譯成英文,以便他們閲讀。 

    我了解到,麗莎很小就隨父母親來美國,小學、中學、大學一路讀完,英文好,又因來自中國廣東而會講粵語,囯語也是呱呱叫,更又喜歡醫學,居然還有許多醫生朋友。所以我就想,她要能幫助我參與組織籌備第二屆世界中醫腫瘤大會就好了。 

    儅我繞著彎子,將這個意思告訴麗莎。沒想到她一口答應。她說,這是好事,只要是為癌症病人和癌症學術研究有關的事,她都會樂於幫助。我說明,我們的組織,美國中醫防癌協會,可是非營利的。她痛快地說,如果是營利為目的,她還不參加呢。就這樣,麗莎成了美國中醫防癌協會的副秘書長。 

    由於全球受到SARS的影響,許多國際性活動在當時都取消了。我們的大會,原定在2003年6月28日至29日舉行,也由於考慮到國際和外州的專家可能往來不便,猶豫再三,但最後還是決定如期舉行。不過此時距離大會日期只剩下3個月了。爲此,大會的籌備工作變得非常緊張。 

    我們準備發行名為《美國中醫防癌通訊》的刊物,召喚中、西醫專家們和民衆對中醫學防癌抗癌的注目與興趣,以此促進大會的熱潮。這本通訊,是麗莎的心血結晶。她要將中文部分翻譯成英文,還要打字、排版、校對。我發現她不僅英文地道,中文文字水平也不低。例如,在確定大會主題詞上,我和同事們想了很多,希望用一句話來表述中醫學防癌抗癌的重要性及其在醫學中的重要地位和前景,我們列了許多句子都覺得不妥,最後麗莎提議,用“傳統中醫以科學對抗癌症”,這句話直到現在還成爲美國中醫防癌協會的主題詞,也是本書的主題詞。 

    那期〈美國中醫防癌通訊〉,幾乎是連續兩天黑天白夜地趕出來的。麗莎更是幾乎成爲專職,甚至比專職人員還要努力。她早晨9點從舊金山開一個多小時車,趕到設在硅谷地區的大會籌備辦公室,至晚上十二點多還要開車回去。同事們邀請她去家裏住,可她必須趕回去在第二天清晨送孩子們上學,然後才能再折回來。 

    通訊終于弄完了,第二天就可以送印了。為了趕時間,印刷厰要求必須明早9點前送到。當晚麗莎說,現在文稿終于完成了,這幾天太累了,明天要好好休息一下。她走后,我無意中又翻翻底稿,發覺有個地方排版多空了一行,看起來稍微有些版面不協調,但内容上無傷大雅,就想明天只管印吧。 

    第二天早晨八點來鈡,我來到辦公室,嚇我一跳,麗莎居然在那里打字呢!我問她,才知道她昨晚回到家中,睡覺前翻資料,發現那個地方排版的問題,另外還找到一個錯別字,所以一大早就來了。我說,您那麽累了,又為這點小事跑一大趟,真不好意思。她說:“對我來講可不是小事。人家要是知道這是麗莎幹的活,那太丟人了。我幹活可是要追求完美的。” 

    麗莎就是這樣一個非常有責任心的人。別人看到我身邊有這麽能幹的人,都十分羡慕,說麻博士,在關鍵時刻冒出來個如此人物,中、英文那麽好,又會粵語,又年輕漂亮,還是義務幫您,您可真福氣。我的一個學生說了句話:“麻老師幹的是好事,注定有人緣的。” 

待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