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学车记(三)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就这样,我带着女儿在小区的马路上转悠了两三天,女儿的车速已经提高到了十五英里,拐弯儿也圆溜点儿了。这天,先生要到一个朋友家去取点儿东西,问女儿:“敢不敢开车过去?”女儿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Ok”就拿着钥匙上车了。我吓了一大跳,虽说朋友家不远,却要经过两条很忙的路,车是一辆接一辆,能行吗?先生斜了我一眼:“忘了你自己学车的经验啦?”一听这话,我的火儿一下子着窜到了脑门儿。我学车是先生教的,到美国第三天就被赶上了车,那是在美国中部的一个大学城,在停车场练了一天,在街上转了一天,又在高速公路上冲了几个来回,学习过程便结束了(再不结束估计也该离婚了),一个多星期后,我已经怀揣着学习驾照,独自开着辆宝贝破车去美国佬家当保姆去了。现在想想当时真是胆大包天,不过那时也确是被逼无奈,需要钱嘛。但是对先生逼着我学车上路的仇恨,却是好几年之后才淡漠的。看着我脸上出现的怒色,先生陪着笑脸嘟囔了一句:“我陪女儿开车去了!”没等我反应过来,二人已经上路了。

从此以后,女儿坐在驾驶位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从到Sharren家接Sharren上课,到去参加长跑队训练,只要没有外人,便都是她开我喊,后来险情见多了,倒也不那么大惊小怪了,除非威胁到性命,我一般都只跟自个儿较劲,嘴上不再出声。只可怜先生偶尔坐她一次车,回来两个人都黑着脸,问女儿,女儿恨恨地说:“我以后再也不跟爸爸一起开车了!他从我一起动车就不停地批评我,这也不对那也危险,光嘴上说还不算,脚底下还要像踩刹车,手也使劲儿地拽把手,他要是这么害怕的话,干脆自己开好了!”又悄悄地问先生,先生也是余怒未消:“明明是她的错嘛,总是往右偏,好几次都差点儿蹭到路边,还不许人说,你是怎么教的!”得,又成了我的错了。于是,敢死队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据Sharren的妈妈讲,她家也是同样的故事。她的Sharren更有意思,开车上路总是五英里的速度,急得教练不停地说:“More gas, more gas!”(给油,给油!)记得跟教练第一次上路后回来,Sharren的妈妈很紧张地告诉我,下一次教练就会带她们上高速,要我和她一起打电话给学校,说这样进度太快,孩子受不了,上高速应该再往后推一推,我一想,有道理,连正常的街道还没走顺呢,哪能贸然上高速呀,教练的生命也很宝贵呀!就连忙打了个电话给学校,接电话的先生很客气地对我说:“我们有严格的教学安排,教练也都是很有经验的,他们会根据学生的程度来安排行车计划,希望家长能够配合。至于上高速嘛,如果家长能先带孩子在街上多练习,就应该不成问题。”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也算吃了个定心丸,就是嘛,人家学校就像制造司机的流水线,一年不知生产出多少合格产品,怎么到你这就那么不放心?!踏踏实实的陪练去吧!

教女儿开车也有好处,那就是我的形象在女儿的心目中高大了很多,尤其是在刚开始阶段。以前带着女儿上下学,东跑西颠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女儿总觉得理所当然,似乎妈妈天生就会开车认路,再自然不过了。到了她学车的时候,有一天忽然问我:“妈妈,你在中国就会开车吗?”我赶快把自己在美国学车的经历吹给她听,还告诉她,在刚开车的那几年,我每次上路都紧张得一塌糊涂,很长时间不敢换道,尤其是上高速,战战兢兢,多远的路都一直开在慢车道,就这样,还是犯了几次严重的错误,幸亏运气好,没有产生太可怕的后果。最后语重心长地说,开车就是一件玩儿命的事,永远永远不可掉以轻心。女儿点点头,很长时间以来第一次没有反驳我的教诲。

好景不长,女儿在开了一段时间以后,出现了麻痹轻敌思想,这是学车阶段必不可少又最为危险的一个过程。在女儿小的时候,我曾经给她讲过我二嫂学骑车的笑话。我二嫂十几岁就当了兵,一直住在兵营里,工作单位离宿舍几步远,从没有动过学骑车的念头。三十多岁转业到地方后,每天上班要倒几趟车,非常不方便,于是下决心要学骑车,以图个逍遥自在。车是很快会骑了,可上路就不那么容易了,要与行人奋斗,与大小汽车奋斗,还要与其他的自行车们奋斗,这可不像毛主席说的,“其乐无穷”,似乎“其险无穷”倒更确切一点儿。我二嫂每天紧紧张张地骑在马路上,丝毫不敢懈怠,晚上回到家中,浑身肌肉酸疼,比上班的强度还要大,而且经常跟我二哥抱怨,说骑着骑着,身体某个部位突然感觉奇痒,挠吧,不敢撒把,不挠吧,又受不了,只好下车挠完痒再接着骑,这罪受大了。过了几个月,有一天我二嫂兴奋地告诉我二哥,她今天骑在车上挠了一下痒痒,没有掉下来,也没有撞别人。一副很有成就感的样子。再过了一段时间,我二哥听到我嫂子在电话里和她的朋友吹牛,说她的骑车技术如何过硬,“都已经能一次挠好几处痒痒了!”我女儿特别喜欢这个笑话,什么时候提起来都要乐,现在自己学开车了,更是有体会。“妈妈,想挠痒痒硬是抬不起手!”这是刚学开车时告诉我的话。“妈妈,我也可以挠好几处痒痒了!”这是在马路上开了一阵后告诉我的。“妈妈,我可以两只手一块儿挠痒痒呢。”这是从高速上下来后告诉我的。“我只不过是挠了个大痒痒。”这是我批评她不该边开车边调收音机时她告诉我的。“爸爸挠了一个最大的痒痒!”这是先生开车打了个盹儿后女儿的评价。我最怕的便是女儿开车时调音响了,她个子小,够起旋钮来很费劲,姿势一变形,车就变方向,每次为了这都要大吵一架。最后我们各做一让步,她同意在主路上不再动收音机,我允许她在没什么车的小路上调一两下子台。我的一个好朋友,有四五年车龄的C女士,听了我讲女儿开车的故事,大吃一惊说,“丫头你胆子也太大了,我开了那么多年车,还从来没敢动过那些东西,多危险呀!”就这么磕磕绊绊的,离女儿的十六岁生日只剩了不到两个月了。

一天,女儿很严肃地对我和先生说,“你们到底打算什么时候给我买车?马上要到我生日了,我总不能开着你们俩的车去考驾照吧?”这的确是个问题。我和先生开的都是大车,又宽又长,就算我们舍得让她开着去考试,却难保她能顺利地停车上路,拿下驾照。于是一致同意于近期内给女儿买车。

先要决定车型。女儿比较中意丰田的小吉普,RAV4,她想的是这种车空间比较大,体积却又较小,将来田径队训练时可以多拉几个大个子的美国同学,停车,上路又都不会太费劲,而我们想的是家里正好缺一辆可以拉大件的小货车,一拍即合,皆大欢喜。当即找出星期天的报纸,细细搜寻二手的,年头儿又不太久的RAV4。结果却不太乐观,这种车似乎很热门,只见满大街跑,可很少有人卖,报上登的符合我们要求的只有两三辆,挑选余地小得很。于是扩大搜索范围,本田CRV也成了目标。偏偏这种车也是热门儿,进入视线的也只不过多了两三辆。而不幸中之大幸,这两三辆中就有一辆几乎完全符合女儿的要求:全自动,不是皮座,四轮驱动,蓝颜色。我和先生最中意的是价钱。下一步就是打电话约时间,全家出动去看车。先生开,女儿开,上高速,下小路,上坡,下坡,我和爷爷负责挑毛病,找感觉,折腾了将近一小时,卖主横是以为我们把车拐跑了呢,急得站在家门口直瞭望。对车的性能基本满意后,又跟卖主约好第二天把车送到车行作检查。

离开卖主家,我们立刻开车直奔本田车行,假装要买车,先拿一辆新的CRV开出去试试,比比和刚才的那辆有多大差别,可能是我和老公都开惯了大车了,刚才试车时总觉得这个车又没劲儿,噪音又大,怀疑是那辆车的发动机有问题。试了新车后才知道,人家设计的就这样,拢共就四个缸,你还想让它跑多快呀!再说了,跑不快就限制了女儿去飙车,安全系数不是更大一点儿吗!得,就是它了。接下来又跟车行的售车员学了几手如何挑车,主要是看什么地方可辨别车是否撞过,或者有过大的修理。回家后,老公上网,按照记下的车注册号,查了一下那辆车有没有出事故的纪录。现在的internet真叫方便,随便什么资料,只要你叫得出名字来,动动手指就可知道所有你想查的信息。查完了没有问题,女儿已是兴奋得不能自已,估计那天晚上肯定没有睡好觉。

第二天一早把老公送到卖车人的家,他开着本田,我开我的车,一起奔向本田车行的修车部。到那交了钱请人家帮着验车,那师傅满认真,验出这辆车曾经小修过,车的状态非常好,他认为值得买。这一说,我们就都踏实了,转回头,找到卖主,直接拉到上牌照的办公室,交钱换证,车就这么买下了。

有了车以后,女儿开车的积极性顿时高涨,我的劳动强度也立马提高。本来她的学校正好在我家到公司的路上,每天放学我从公司开车到她学校接她,然后一起回家,挺方便的事,现在变成了我要先把车开回家,再开上女儿的车,去她的学校或者她训练的地方接她,然后由她把车开回家。这样我每天就要多跑至少半小时的路,离开公司的时间也就相应提前了半小时,于是,我的公司老板,也就是我的先生开始不痛快了:“你每天才工作几个小时呀?工作这么忙,你倒越走越早了!”哎,他怎么不想想,我每天都提早来上班呢!(女儿七点就到校,我送完她直接上班,到公司还不到八点。)跟老板讲道理是不明智的,尽管老板是你的先生,尽管挨批评的原因是你们的女儿,我只能不停地保证说,再给我几个月的时间,等女儿拿到驾照后我就自由了,就可以按时上下班了。不过说这话的时候连我自己都底气不足,谁知道到时候又会出现什么状况呢,儿女就是讨债的,每当你觉得差不多还清了时,突然又会冒出来一笔新债。

在美国的孩子单纯得很,喜怒哀乐全在脸上,一点儿不会藏着掖着。女儿自从买了车后,在学校表现得像个明星,一坐在驾驶位上,就开始向认识或脸熟的同学招手,如果人家没看见她,还要把车窗摇下来,追着喊着让人家注意她。而同学也都是一副惊喜羡慕的表情,并没有酸葡萄效应。我几次告诫她不要那么招摇,说不定有些同学会觉得她是在炫耀自己家多有钱,因为毕竟不是所有的高中生一有了驾照就买得起车的。女儿很惊讶地看了我一眼:“你们中国人想问题真是奇怪,怎么会想到有钱没钱去了?我会开车了,我能自己开上路了,我想告诉同学的就是这,和钱有什么关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