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老子的道法自然

漫谈老子的道法自然

 

老几

 

《道德经》是一以贯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道德经》里面,老子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所以只要弄懂其中一点,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是不难判断老子的真实意义的。各个版本之间因为文字不同的纠纷,一般是不应该会影响判断老子的真实意图的。而判断正误的标准,就是“道法自然”。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么老子的“自然”是什么意思呢?用今天的话说,是“自然而然”,是宇宙万物没有“人为干扰”的本来面目以及相应的存在和法则,也可以称为“自在”,比如“天”“地”。

 

“法”是跟随,following;“道法自然”就是跟随道固有的法则。今天我们说的“大自然”,就是从老子的“自然”引申而来的,因此大自然的法则,就如同“道”的法则。

 

《易经》《道德经》都是以观察大自然的运转,采用比类取象的方法,来认识道的法则。比如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意思是:最高明的君主,人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根据就是:天地生养万物统领万物,是最高明最大的君主,却使你并不觉得它的存在。

 

这种比类取象,科学术语叫做“分形”,是一种相似性原理。从事科学工作的人,都知道人类社会的复杂系统浑沌现象,属于非线性动力学问题。解决非线性动力学问题,至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分形理论,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研究方法。

 

这里的“象”可以是现象,但是必须是真实不虚的现象。我们知道,休谟因果律否定了现象与现象之间的普遍因果关系的必然性。黑格尔认为,休谟之所以否定现象与现象之间的普遍因果关系,主要是他把虚假的现象和真实的现象混在了一起。在黑格尔的哲学里,事物的本质就是“现象”,本质是通过现象之间的联系来体现的。

 

由于受喜爱好恶欲望等的影响,人们对同样一件事情常常是歪曲着看而不自知。所以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就是要学习真正的智慧,消除人为的偏见,这样才能够获得“真象”(如今人称真相)。

 

举一个物理学的例子来说明。普通人分析一个复杂的线路图,是按照串联并联的原理等效着看,一定要把等效电路画出来才能把其中的物理参数弄明白。而对一个训练有素,或者称为“开悟”的人来说,是不需要这种“等效”过程的,他看这个电路图是直接的,图上的物理关系是明明白白地出现在他的意识里。这种“象”的境界是高保真的,是不会有错的,所以是真实不虚的。

 

这种情况不少,“玄”而不虚,以艺术家最为明显。比如钢琴家,拿到一个曲谱就能够直接弹出来,而不需要考虑指法。任何一个中等以上智力的人,当长期从事一个职业以后,都会在相应的行业有类似的境界。这种长期训练而得到的悟性认知所“体认”的现象就是“象”,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结合的结果。逻辑思维的知,是不确定的知,是认知的初级阶段;这种不觉的知,才是真知,是高级阶段的知。

 

再俗一点讲,真知的能力,每个人都有。佛家讲人皆有佛性,就是这个意思,只是人受欲望支配不知道罢了。比如每个人对自己如何抬腿走路,是不用思不用想的;并且从来也不因为不想着如何走而走错,这就是真正知道如何“走”,是长期走路实践的结果;人如果想着应该如何走,反而走不好了。这个试验很容易做,不信的人可以用心想着自己走路试一试。人们喜欢说“实践”出真知,黑格尔说不对,应该“实践就是真知”。这个走路试验就可以证明。[由此可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了悟性认知阶段就不成立了。]

 

过去人们把修道也称为修真,从认识论上,禅宗讲的担水吃饭,无一不是大道,就是指训练这种无觉而知的“自然”方法。修真的绝思无虑,相当于给人这个精密仪器排噪声,要求很高,否则接受的象都是妄想,俗称走火入魔。古人讲德,从认知上讲其实就是为了提高人这个仪器的抗干扰能力。唯物论者不明白这个道理,认为这都是虚妄迷信,其实恰恰犯了唯心的错误。

 

修真不仅有层次之分,也有正邪之分。误以为绝思无虑得到的认知与逻辑思维的认知是对立的,老几不能够接受这种观点。否则要经典干什么,大家席地一坐空想不就得了?老几认为悟性认知与逻辑思维是相符相承的。

 

懂得了老子的“自然”,无为就是自然。用围棋术语来比喻说,老子的“无为”就是“自然”的“本手”。自然而然,超越善恶,回归人的本性,不受情感欲望的干扰,才能够获得真相。善恶感越强,离真知越远。

 

[原发 2014.8.10 ,修改2015.12.15]

越吃越蒙山人 发表评论于
写得挺棒的。喜欢文中说的高明的君主好像不存在那种解释,如此说来身兼多职勇于担当的当今圣上岂不是。。。???lol。
另外,我学电路原理时就是普通人,哈哈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