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座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常看到华文网上议论如今在中国的行為道德準则之事。前次回国,就註意观察了一下。平日外出也碰不上什么大事,只见一些零星小事,比如乘地铁让座之类,随便写出来给大家看看。

那次回国第一次乘地铁时,上车不久,听到一个好听的女声:“来,到这边来坐。”顺著声音,见到一个好看的中年女人正站起来(好看,可能是相由心生吧),招呼站在离她几个座位远的地方的一个怀抱小孩的年轻妈妈。年轻妈妈连说:“谢谢,不用不用,我没几站就下去了。”她抱著小孩站在原地没动,一副不愿麻烦人的样子。中年女人还是指著自己的座位热心地说:“来呀,不要紧的呀,来坐吧。”年轻妈妈这才一边道谢,一边走过来坐下。要在几十年前,这也算不上什么,可在现时听到过那么多负面故事后,觉得这一幕很温馨,觉得那中年女士很优雅。我观察了一下,那中年女士站在那里,过了好几站才下车的。同时我也註意到,当时坐在那怀抱小孩者附近的乘客,包括坐在爱心专座上的青年,没一个有让座的意思。

后来又乘了几次地铁,由於中间有一段我是从终点站坐起,所以在那一段我常有座位。遇到了几次有乘客怀抱小孩的情况,每次让座的总是我,其中一次同时有两个抱小孩的乘客上来,在我站起来让座给其中一个几秒鐘后,另一人也站起来让座了。我不是在标榜自己是让座的楷模。其实我一开始没想让座,我是希望那些年轻人让,尤其是坐在爱心专座上的年轻人,按理应该把座位让出来。但是,那些年轻人安然不动,对怀抱小孩者视若无睹,拿著手机看著,心安理得地坐在那儿。见年轻人都不肯让座,我是无奈才让的,谁叫咱尽管生长於文革时期,可从孩童时期就受到的家庭环境熏染让咱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不让的。

有一次在车厢里坐下后,看到一个小男孩站著。我一直认為小孩是应该得到照顾的,於是就往边上移了一些,挤出一块足够让那小孩坐的地方,叫他来坐。小孩坐下后,他的地方还算宽敞。他的身子左扭右扭,两条腿左晃右晃,碰到我几次。我看了他几眼,并没在意,小孩子好动么。男孩的妈三十多岁,对男孩说:“别动别动。”男孩还是扭来扭去。男孩妈就说:“你不要坐?那就别坐了。”拉他起来,自己坐了下去。车座位一排按常规六人坐,但多个小孩坐没什么,多个有点胖的成年人坐就很挤了。那小男孩站在那裡,我是不会再让他了。座位又不是像鲁迅先生形容时间时说的那样如海绵裡的水,挤一挤还会再有。男孩的妈三十多岁正当年,要让她自己让。后来朋友对我说,那男孩扭来扭去是想把我挤走,好让他妈坐在他边上。“现在有的小孩挺自私的,”朋友说。我不以為然。

过了两天,我又乘地铁了,这回我没座位。一个妈妈带著一个八、九岁的女孩,推著小车,车里坐著一个小孩,来到车厢里。我看著小车想:“小孩坐在里面看著倒挺舒适的。”那妈妈把小车推到坐著的乘客前,从小车里把小孩抱起来,把自己的包放进小车里,明显的是希望有人让座。坐在她们面前的一个十来岁的男孩站起来了。“这男孩真不错,”我想。这么多大人都不让座,一个小孩却让了。

让座男孩走后,那抱孩子的妈妈却不去坐,而是指著空座位叫她那八、九岁的女孩坐。女孩坐下后,就一点一点地往边上移,很快就挤出一大块地方,那妈妈就抱著孩子坐下了。这时我想起了那天坐在我挤让出的座位上的男孩,对朋友说的男孩想把我挤走的话有点相信了。

过了一站,那妈妈边上的乘客离开了。她移过去,把抱著的小孩放到她原先的座位上,不是让小孩面朝前坐,而是让小孩横过来坐在她与她的女孩之间,小孩两条腿伸直放在座位上,一个小孩占的地方比大人还大。我看著,觉得小孩被抱在妈妈的身上其实更安全。也许那妈妈觉得占的地方大才更有意思吧?

乘车让座是挺小的事情,从小事情上能看出一点生活里的眾生相和社会人的修养程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