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反映了毛折腾之害。
作者:刘树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950、1951、1952年,经过三年努力,国民经济迅速恢复。这三年,社会总产值增长率分别为22.6%、20.1%和23.8%。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恢复性增长。从1953年起,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进入工业化历程,到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增长率)的波动共经历了10个周期。
第一个经济周期:1953年至1957年。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很大,经济增长率高达15.6%。经济增长过快,打破了经济正常运行的平衡关系,高增长难以持续。1954年、1955年经济增速回落至4%和6%左右。经济运行略作调整后,1956年再次加速,经济增长率又上升到15%,难以为继,1957年又回落到5%左右。
第二个经济周期:1958年至1962年。1958年,在当时的“大跃进”中,经济增长率一下子冲高到21.3%,紧接着,1960、1961和1962年的三年,经济增长率大幅回落,均为负增长。
第三个经济周期:1964年至1968年。经济运行调整之后,1964年又上升到18.3%,这是国防建设的前期高潮。接着,1966年发动了“文化大革命”。1967、1968年经济增长率回落,出现负增长,形成第三个周期。
第四个经济周期:1970年至1972年。1970年,经济增长率又冲高到19.4%,这是国防建设的后期高潮。1972年又回落到3%左右。
第五个经济周期:1973年至1976年。1973年,经济增速略有回升;1974年又掉下来。1975年略有回升;1976年又掉下来,为负增长。这段时期,经济增长很微弱。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两个小波动组成第5个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