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之间发现了一种新型写作方式,我称之为互动写作,这种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来得那么自然,而如果没有了互联网,则很难有这种写作方式。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2015年圣诞节那几天,闲得没事儿,写了一篇《探案故事:谁偷了萍萍的车牌》,讲的是朋友萍萍家的一个号码不错的车牌丢了以后大家用这件事情聊天开玩笑的故事。其间也夹带了不少这个小小朋友圈的老人们如何为了跟老年性痴呆做斗争而不屈不挠地坚持打牌斗嘴的事迹,并对这些性格各异的牌友们的有趣生活琐事和语录做了精炼的刻画和历史性的记录。
文章写好以后,贴在河边的博客上盼着挣点击。为了多挣点击,我把文章的链接也发到微信朋友圈,推送给这些当事人看,让他们看看我虽然在牌桌上笨嘴拙舌但是写字儿还有一点点小文采,顺手多挣几下点击。虽然几个朋友增加不了太多点击,但是肉少也是肉啊。
这下有趣了,微信朋友圈的人看到文章纷纷开始撇清说不是自己偷的,还同时乱咬其他人偷了车牌。同时,河边博客上也有读者小心求证,大胆推断,提出偷车牌人就是萍萍的老公Vincent。当我把这一惊天论断传达到微信朋友圈时,除了Vincent,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推论最为合理。而Vincent,在潜伏多时后终于忍不住跳出来说,“刚刚忙别的事(真的嘛?),这就发现自己躺着中枪了。始作俑者是发现车牌意义的淘宝人,其作案动机更甚啊!(看看真相被揭穿时是如何乱咬人的吧)”。
后来,根据这个朋友圈在生活中的互动,主要是在餐桌和牌桌上的互动再加一些微信上的互动,案情又有了新的线索,新的进展,新的推论,于是我又写了续篇和案情大揭晓两篇。在整个偷车牌三步曲中,创作受到了所有当事人和网友不断的实时反馈,更重要的是,还能不断得到有关案情的新的线索(比如有当事人提出对车牌意义的新的解读),所以案情的脉络变得越来越清晰。最后整个偷车牌事件成为一个连环偷,牌桌上所有的人都卷了进去,或谋划或直接动手偷,一个也不能少。案情是那么的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但是又是那么的合理。没有这些当事人在破案过程中一个个忍不住跳出来的表演,凭空编是编不出来的。还是集体的智慧大。
通过这个写作过程,我大胆推论,一个新的写作流派“互动写作”已经诞生了。它的流行是迟早的事情,虽然它将来也终有淡出的一天,象过去的“意识流”写法,或者其它艺术形式中的“印象派”,“野兽派”。
需要澄清一下的是,偷车牌三步曲中,丢车牌是真实发生的,对话是真实的,每个人物的性格刻画是真实的,细节是真实的,而终极篇中连环偷的故事主线是根据所有真实的事迹和对话进行最合理的推演而来的,因为真正的真相很可能永远也没有人会知道。
这种细节真实,而故事主线看起来有些荒谬,但是作为承载那些真实细节的载体而既有趣也有意义的写法,我以前已经多次采用,比如《猛狼艳情史》,《老秦和小妹的故事》,都是通过编一个夸张的故事主线,加入多个真实人物的真实故事,达到吸引眼球挣点击的目的。通过这种手段,本博客点击量已经超过三百万,成为文学城多年不倒的一代名博。可见,本博主采用的这种细节真实主线虚构的写作方法还是比较有成效的。那么,现在有了这个新创的“互动写作”,本博客更会如虎添翼,点击倍增。这么好的新创写作手法,不敢独享,写出来跟广大爱挣点击的网络写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