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4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华人计划在2月20日走上街头表达要求受到公正对待梁彼得的行动。无论梁彼得在其案本身究竟负有多大的责任,如果与以前发生的警察开枪事件导致人员死亡案相比,陪审团裁定的结果过重是包括华裔律师在内的很多华人的共识,因此寻求梁彼得案得到公正、公平对待,应该是220行动的主要诉求,当然,如果在行动中能对死者表达哀悼之意就更好了。
显然,220行动的发起显示了华人社区是可以团结一致的,并非是一盘散沙,而且行动本身也可再次凝聚华人的力量与团结。从目前的情况看,参与及关注梁彼得案的美国华人是前所未有的广泛,梁彼得案或可成为美国华裔维权里程碑事件。但此次行动可可能产生另外的效果,这就是有黑人议员出来要维护死者的权益也就是要求对梁警官严惩。如果黑人社区如同华人社区一样也走上街头,事情就会演变成华人社区与黑人社区的对立。可以说,220行动可以成为华裔维权的“里程碑”,但也存在遭遇“滑铁卢”的风险。
梁彼得案发生的社会政治背景应该说是相当的复杂。首先,种族问题特别是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冲突,是美国社会长久以来的矛盾,而且愈演愈烈,近2年来所发生的黑人被白人警察枪杀而警察并未受到相应处罚的案件更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社会矛盾。去年黑人作家塔那西斯·科茨述说生活在美国的黑人所遭受的肉体摧残和精神折磨的新书《世界与我之间》受到主流社会的广泛关注,华盛顿邮报认为《世界与我之间》一书,是基于种族问题在美国种族冲突的历史上已经达到动荡时刻的一种引人入胜的思考。
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梁彼得案出现了,一个纽约“菜鸟”华人警员的失误导致了一个无辜黑人的死亡,天时、地利、人和其实都是逆向于梁彼得的,加上梁彼得案发时和案发后的不当表现和言词以及搭档的不利证词,他成为替罪羊似乎是合理的逻辑,因为‘政治正确“。在大的社会背景之下看,陪审团的裁定结果具有政治色彩是一定的,这就是为死在警察手中的黑人伸冤。
我们常说美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因此从法理上看,梁警官一案的最终结果是需要我们面对的。我们又常说美国是一个民主的国家,因此当我们感觉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是有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当法制与民主发生矛盾时该怎么办?白宫对有12万签名的梁警官一案请愿书的回答或许给出了一点答案,这就是也白宫不能干涉司法,但可以表示关注。如果我们对白宫的回复请愿书的立场能够有所理解,就应该知道220行动对于法律影响的结果。当然,司法会感受到来自华裔社区的压力,会感受到华裔社区的民意,问题是死者的家属和死者所在的社区难道会默不作声吗?
做会遭遇“滑铁卢”的考虑并非是前怕狼、后怕虎的心态,是因为梁警官一案与CNN、FOX辱华事件有根本的不同,这就是已经进入了司法程序;是因为梁警官一案与以往警察射杀民众案件也有很大不同,这就是警察可以找到开枪的合理理由;而梁警官一案除了失误,是没有其他理由可以为自己误杀申辩的。特别是我们要注意到的一个事实是,目前为梁警官定罪的是陪审团,陪审团代表的是谁?肯定不是法官。
作为一个生活在美国多年的华人,我对华裔受到歧视有一定的感受,也感觉到了梁警官可能成为平息美国社会种族冲突的“替罪羊”;但在美国生活的经历也告诉我,成为“替罪羊”是在一个合理的法律框架体系中发生的,怎么办?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解决梁案的根本之道还是寻求法律途径,这就是通过强大的律师辩护团队最大限度的减轻梁的罪名,以寻求最小的惩处;同时也要向社会表达华裔对此案的看法和诉求,不做沉默的羔羊。
220行动成功的关键在于20日当天华人打出的诉求和表现;而能否成为“滑铁卢”就要看黑人社区的反应。在此也提出一点建议,希望在纽约参加活动的华人朋友,能够在当天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以及对死者家属的慰问,这会让华人的诉求更为清晰,也会表达华人和黑人是美国社会同一层次的族群,把这两个族群的距离拉近。
最后不得不说,一些华裔民选官员对于梁彼得一案的态度耐人寻味,这也恰好反映了此案非同寻常的敏感。明天我将参加洛杉矶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