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李克强和当代顶层精英的水平如何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对李总理六点判断的经济学解读
 

2015-10-22

卢映西.jpg

卢映西

    李总理最近对当前中国经济作出了6点判断,可圈可点。

    1、GDP的7%增速能说明什么?

    李总理说中国作为10万亿美元体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7%左右的增速实属不易。这话当然是给大家打气,表明我国经济目前虽有下行压力,但基本面还很 不错,前途光明。然而,顶层精英们可能都没意识到,当一个经济体制需要以GDP的增长来证明其健康时,这个经济体制实际上就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实际GDP 以足够显著的增长率不断增长下去,就会成为无穷大,而GDP无穷大的经济体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用GDP不断增长来维持健康的经济体制是不可持续的。证毕。一个初中水平的逻辑证明题。

    换句话说,只有在GDP零增长的情况下仍能长期健康发展的经济体制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在古代,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和小商品经济曾在几千年内人均GDP 无明显增长。只有到了现代市场经济,或称资本主义时代,经济才需要靠不断扩张和增长来维持运行。当然,这里说的是经济的可持续性,不是比较古代经济与现代经济孰优孰劣。但现代市场经济 一直未能在理论和实践上 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则是铁的事实。

    马克思早就系统论证了资本主义的不可持续性。正如数学中的勾股定理一样,最早发现和证明这个定理的人才是最伟大的。今天我们已经知道,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有很多种,用到的知识也不深奥,一般中学生都能胜任。如上所述,现在只须具备中学程度的认知水平,也能找到证明资本主义不可持续的简单方法。但是,如果你连马克思都不信了,那么你的认知能力马上就会降到中学以下,不论你自以为是哪个级别的精英。更可悲的是,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脑子已经降级了,仍厚着脸皮在那里夸夸其谈。

    2、新动能有多大,请指给我看!

    李总理看到传统动能弱化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希望有新动能来扛大梁,而且在他眼里,新动能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咄咄逼人”,在一些方面已经发挥了突出作用。然而正如李总理知道的,中国是个10万亿美元体量的经济体,能撑起这个巨型经济体的新动能,至少应该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而不是只有明察秋毫的李总理 才能发现的“咄咄逼人”。过去的4万亿刺激举措够大吧,可又能撑多久?

    人在困境中总是容易出现幻觉。希特勒在兵临城下时,仍指望他的部队能来解围。无他,人性使然。

    3、政府独力难支,市场更加缥缈。

    李总理说,破解发展难题,单靠政府一只“手”确实不够,还要充分调动市场活力。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值得玩味。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提法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经过两年实践,大概已经发现根本行不通,所以才换成政府在前市场在后。如果真是这样,大小也算是个进步,虽然仍很不够。如上所述,顶层精英必须回到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不可持续的认识高度,对市场经济的认知才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才有可能针对经济困局提出有效的应对方略。否则,就算政府和市场轮番上阵,也救不了必死的经济。

    除了对内改革,李总理还念念不忘自贸区这个对外开放的新平台,真让人不知说什么才好。不是任何事情,只要你念念不忘,它就必有回响的

    早先,有一首歌唱遍大江南北:“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这歌里唱的是一个点石成金的人间奇迹。此后,东施效 颦的“金手指”蜂拥而起。从海南省这个“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到遍地开花的“开发区”、“经济区”、“综合改革试验区”,热闹过后,奇迹不再。尽管如此,仍挡不住“上海自贸区”力排众议横空出世。即便是犯错误,我们能不能犯得稍为有点创意?

    4、“新工业革命”的大话也敢讲!

    李总理说,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或将催生中国的一场“新工业革命”。这里的“双创”,即李总理的招牌举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当然是好事,不过我们先来看看创新在注定不可持续的市场经济中起到什么作用。

    市场经济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过剩,或者用凯恩斯的话来说就是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开的药方是国家干预、政府投资,这个药方早已被实践证明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创新的作用与此类似。例如原来大家都用固定电话,后来有人发明了手机,这个创新使很多家庭同时拥有固话和手机,即在保持旧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新需求,从而使需求不足的 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后来人们觉得固话实属多余,于是逐渐弃用固话,需求不足的问题重新冒出水面,又需要新的创新来缓解。李总理这么卖力号召大众搞“双创”,背后的机理不过如此。

    与上面讲过的GDP增长与经济体制可持续性的关系类似,如果创新的发生对一个经济体制来说是锦上添花,没有创新发生时经济体制仍然是锦缎而不是败絮,这样的经济体制才是可持续的。如果一个经济体制需要不间断的创新来苟延残喘,这个经济体制实际上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再说,由于创新成功常常取决于不可捉 摸的运气,能创造的新需求的 规模也不确定,所以李总理的药方不但与凯恩斯一样最多只能治标而不可能治本,而且更不可靠。还想凭这点小聪明催生中国的“新工业革命”,听着都像是梦话。

    此外,无视绝大多数“双创”参与者终成炮灰的宿命,把风险全推给老百姓承担,良心也是大大地坏了。前些日子读到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的文章,明确告 诫大家:“有些时候,创业是一种妄念”,“这是少数人的事情”,虽然“全民创业的虚妄癫狂”之风,有时能让猪都飞起来,但“风停的时候,长不出翅膀的猪,迟早会摔到地面”。看来知识精英中还是有好人的 。

    5、先搞清是投资需要还是投资需求再忽悠吧!

    李总理认为,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优势,中西部铁路、公路,大型水利基础设施仍有很大投资空间。这里的潜力和空间指的是投资需要还是投资需求?这两个概念在经济上差别大了。投资需要是指有实际需要但投资后不一定能收回本息,例如无家可归者确实需要房子,但你借钱给他买房后,他可能还不了钱。 投资需求只是投资需要中有盈利前景的那一部分。显而易见的是,有投资需求的地方,根本用不着等总理号召,资本家自会捷足先登。因此,总理在这里说得这么热闹的,主要是那些需要政府当冤大头的赔本生意

    上面说过,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持续是马克思揭示的铁的规律。资本主义全球化能持续到今天,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各国政府不得不当冤大头做赔本生意。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各国政府都债台高筑,这就是当代很多经济危机都以债务危机的形式出现的根本原因。中国目前的债务问题同样是越来越严峻了,顶层精英们最好悠着点。

    6、鼓励干事的激励、容错和惩罚机制。

    李总理说,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怎么发展?还是要靠实干。干部干得好的,要有“激励机制”;好心干坏的,要有“容错机制”;对“不作为” 的,要坚决处理。抽象地说,这都没什么错。问题在于历史常有例证,上级未必比下级正确。当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时,也曾因未强攻长沙而带队上井冈山的“不作为”,受过撤职处分。在顶层精英都未必比中学生高明的今天,要想有所作为,最好先读读史,再辨辨路吧!

    最后要说的是,今天我们的顶层精英的种种荒谬言行,根源在于30多年来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走上绝路,而他们却懵然不知。本来,按照马克思理论,市场化这个方 向就极为可疑,但他们认为马克思过时了。本来,按照毛泽东思想,包产到户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但他们认为毛泽东老糊涂了,况且他们对资本主义也并不反感。本来,即使按照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两极分化”、“产生新的资产阶级”的标准,这个改革也早该宣告失败了,但他们居然仍视而不见,非得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到如今,败象已经如此明显, 远非舌灿莲花所能粉饰,故而荒诞尽出,乱象纷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