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百家讲坛纠错 一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给百家讲坛纠错 

  1. 姜鹏讲三国读错字.
  2. 阎崇年想当然把王亶望由浙江布政使调任甘肃布政使说成是"贬".
  3. 郦波相信民间段子,把显微镜发明人吕文虎克说成是仓库看门人. 

 

先从名气最大的阎崇年阎氏开始.阎氏在百家讲坛讲了一个题目叫:大故宫2. 讲稿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阎崇年.摘书中一段如下:

王亶望,山西临汾人,江苏巡抚王师之子。亶望考取举人后,没有参加会试和殿试,虽没取得进士功名,但花钱买了个知县。先后任甘肃山丹、皋兰等县知县,后升为云南省武定府知府。乾隆帝引见后,命他仍然去甘肃,等待分配,后任宁夏府知府。再升任浙江布政使,就是副省级,并暂署巡抚,就是代省长。王亶望虽然学历不高,又不是正途,但会做官,官运亨通。王亶望喜欢拍马屁,却拍到马蹄子上。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帝到天津巡视,王亶望借机向乾隆帝献上金如意,金如意上嵌饰珠宝,非常贵重,但遭拒绝。一年后,王亶望由浙江布政使兼代理巡抚,调任甘肃布政使,这显然是明调暗降。

这段文字错误多多. 首先,清代举人已经把一只脚踏入仕途了。以举人身份捐资提早做官入宦并不等于花钱买了个知县. 王氏的这种做法是非常正常的, 并不会为士林所不齿的. 清代这种方式入宦的名臣多多. 阎氏在这里是自己无知还是刻意误导广大听众就不得而知了. 其它在此也不深究. 只说一点, 由浙江布政使调任甘肃布政使是明调暗降吗? 错! 这是升官! 阎氏在演讲中还进一步说,乾隆这样做就是要给他个警告. 在我看来, 阎氏这样说不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就是他自己无知. 我这个历史业余爱好者,高阳的粉丝就能看出他的错。国内的史学大家们都到那里去了。

简单地说浙江布政使是浙江省的二把手,上面有浙江巡抚和闽浙总督两个婆婆, 并且受同城办公的浙江巡抚直接节制.而当时清政府在甘肃省没有设巡抚. 甘肃布政使上面只有管陕西和甘肃两省的陕甘总督一个婆婆. 陕甘总督驻西安,而甘肃布政使驻兰州. 乾隆是给王一个独当一面的机会,三年后就把他提到浙江巡抚的位置上了. 

至于代理巡抚,那根本就不叫个事。巡抚每年进京述职,一定由布政使代理其职务。这个和今天官场的代省长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姜鹏,复旦大学历史糸硕士丶博士丶讲师丶副教授。多次上百家讲坛,是走上百家讲坛最年轻的讲者。

姜鹏在讲坛上读错字不是一次。讲到汉代官员俸禄八百石丶两千石时,把石读"失"音,立即被网友吐槽,大呼他误人子弟。可是有人走出来说这个字也许一直是误读了。作容量单位说可能一开始是读"失"音。这是狡辦。我们读"担",老百姓说"担",新华字典标"Dan", 第四声。退一万步,如果说这还是个学说上要讨论的问题,姜鹏应该说明一下。他没有。是他就是错读了,还是要故意用这种方式吸听众眼球。二者都是不能被接受的。据说姜鹏的这种读法还得到另一位网红“学者”的支持。这里不点名了。
 
姜鹏在以汉献帝为核心内容,傀垒的力量糸列中把李傕(Jue, 第二声)读作李雀,郭汜(音似)读作郭范,都是和新华字典对着来的。again, 是他就是错读了,还是要故意用这种方式吸听众眼球。二者都是不能被接受的。难道京剧汜水关被梨园演了一百多年都唱错了,改成"犯"水关才对?
听了姜讲师的讲座,让人感到逻辑混乱,不知所云。胸中文墨不多,却要标新立异。中国历史学研究被这样的"精英"引导,真不知道要走向何方。
 
郦波是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风度翩翩,口才极好。我其实很喜欢他讲的张居正和曾国藩。我整体上认可他的许多地方。但要指出的是他往往把民间段子当作正史说给大家。上面提到把显微镜的发明人吕文虎克说成是仓库守门人,这是中国人编的,不是正史。吕文虎克是个成功的商人。此外,郦波先生为了讲演效果,把文正公曾国藩说成是资质中下,这是把野史混到正史中谈。没有上等资质,没有一颗慧心,曾文正写不出那么好的诗和撰出那么多的佳联。尤其是郦教授讲了一个曾国藩一篇短文一夜背不熟的故事,连躺在房梁上的小偷都会了,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